大圍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龍新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圍村,位於龍崗街道東北部,距街道辦事處3.3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嚇埔村、沙背壢村。始建於清末,邱姓和黃姓從河南遷至龍崗沙背壢村,後由沙背壢村分村而形成。因該村早期有蔡姓人家在此定居,取名為蔡圍;後來蔡姓遷出,改稱大圍。該村坐落於丘陵邊龍崗河畔,附近有沙背壢水庫。村中原有2個水塘,現已都被填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龍新社區
  • 地理位置:龍崗街道東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街道龍東社區;2010年,屬龍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邱姓與黃姓。2015年末,戶籍人口70人,其中男性34人,女性36人;最年長者77歲(女);實際在村人口6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45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種植水稻、番薯、花生、龍眼、荔枝、番石榴。20世紀90年代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集體經濟轉型;1994年,該村建成第一棟廠房,引進第一家企業勝木業卡板廠;1994年4月,大圍村所在的龍東行政村成立經濟合作社,以股份形式發展經濟#定了股份章程。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村中有1棵古榕樹(小葉榕)。傳統節慶食品有糍粑、艾板、蘿蔔茶果、圓籠板、喜板、蚝豉等。深汕路、龍平路為該村主要進出通道。20世紀70年代末通電,80年代初通自來水,80年代末通電話,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2003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愛爾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12人、教職工15人。村中有村民活動中心,內有棋牌室、健身室。
1997年7月修訂《村規民約》。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5座。多始建於清代,代表性民居有大圍老屋和瑞艷南天炮樓院。大圍老屋,始建於清末,門朝南偏東15度,面闊96米,進深28米,建築面積約2700平方米;僅存東南兩座角樓,高3層,四面開有小窗,歇山頂,頂端砌女兒牆,開有射擊孔;房屋以單元式排屋為主,部分排屋為三間兩廊帶小閣樓;原為圍屋建築,現已大部分改建或倒塌,整體布局已不存。大圍老屋內有宗祠,二進三開間,已廢棄。20世紀80年代中期,村民陸續從老屋中搬出,現大部分房屋已破敗,保存較好的主要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居住。瑞艷南天炮樓院,正面朝南,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清代建築,由兩角樓各拖一排屋組成。西邊角樓仿西洋式建築,高4層,平頂,四周開有射擊孔;南面頂部有兩個錦鯉吐珠排水口,平面呈長方形;東邊角樓高4層,平頂,平面呈長方形;住宅格局為三間兩廊帶閣樓,土木結構,門額書“瑞艷南天”四字。整體保存尚可,現為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每年中秋節前夕村里組織祭祖和聚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