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般若,亦稱《大品經》。佛經名。與《小品般若》相對,因篇幅較多,故名。一般指西晉無羅叉和竺叔蘭所譯《放光般若經》(三十卷)、竺法護譯《光贊般若經》(十五卷)、後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經》(四十卷)、唐玄奘譯《大般若經》第二會。這四者大體屬同本異譯。參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品般若
- 作品別名:《大品經》
- 文學體裁:佛經
大品般若,亦稱《大品經》。佛經名。與《小品般若》相對,因篇幅較多,故名。一般指西晉無羅叉和竺叔蘭所譯《放光般若經》(三十卷)、竺法護譯《光贊般若經》(十五卷)、後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經》(四十卷)、唐玄奘譯《大般若經》第二會。這四者大體屬同本異譯。參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品般若經》,具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一作二十四卷、或三十卷、或四十卷),鳩摩羅什在姚秦弘始五至六年(公元403~404)譯出。此經據《大智度論》卷一百說是二萬二千頌,但印度南方另有二萬頌的本子(《現...
大品般若,亦稱《大品經》。佛經名。與《小品般若》相對,因篇幅較多,故名。一般指西晉無羅叉和竺叔蘭所譯《放光般若經》(三十卷)、竺法護譯《光贊般若經》(十五卷)、後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經》(四十卷)、唐玄奘譯《大...
八部般若 佛於第四時中,所說之經甚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據大明三藏法數卷三十一載,八部般若即:(一)大品般若,指佛演說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道品等法,皆從六波羅蜜生,其般若波羅蜜最大最勝,最為第一,...
另有竺法護譯成《光贊般若波羅蜜經》10卷;朱士行西行求得二萬頌大品般若梵本,由無羅叉等譯成《放光般若波羅蜜經》20卷(相當於此經的第二會)。鳩摩羅什於後秦弘始六年(404)重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品二萬頌,弘始十年...
他與般若學的關係是很密切的,這可以從他的思想、著作中看出來。在龍樹大師的著作中,有一類專門以釋經為體裁的。這種體裁是解釋經文,並加以自己的發揮而完成。如《大智度論》解釋了當時最大的一部《大品般若經》。據說對般若第...
[出般若經] 梵語般若。華言智慧。佛於第四時中。所說之經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一大品般若謂佛演說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道品等法。皆從六波羅蜜生。其般若波羅蜜最大最勝。最為第一。余之五度。若無般若導達...
般若經十喻 般若經為顯諸法之空性所設之十喻。即比喻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犍闥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等十種。[放光般若經卷十七、大品般若經卷四、大智度論卷六](參閱‘譬喻’6809)
同時敦煌沙門竺法護也從西域得到此《大品般若》的另一個梵本,譯成《光贊經》十卷。東晉名僧支遁曾以此大小二品對比,並稱此外還有未傳入晉地的六十萬言的大本《般若》(《大小品對比要抄序》),是為當時漢地學者對於般若部類的...
(2).佛經名。即《大品般若經》。亦泛指佛經。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四:“ 邕州 蔡大夫京 者……常稱宇內無人,對僧徒則非‘大品’之談;遇道流則言五千之義。”(3).[英MajorOrder]又譯作“高級神品”。天主教、...
般若類經典在印度出現較早,大約在印度案達羅王朝中葉(約公元一世紀中葉),般若類佛經就已問世,龍樹時代(公元二或三世紀)流行的般若類經典有《小品般若》和《大品般若》兩種。所謂“大品”、“小品”是指兩部《般若經》在篇幅上...
佛教傳說,舍利弗問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於夢中入三三昧空無相無作三昧,寧於般若波羅蜜有益耶?”須菩提報舍利弗:“若菩薩於晝日入三三昧,則於般若波羅蜜有益,夜夢中亦當有益。何以故?晝夜夢中,等而無異。”見大品般若經...
梁武帝根據鳩摩羅什譯《大品般若經》,進行一系列的註解、宣講、禮懺等學術性、宗教性活動,企圖建立以皇帝政治主導,以佛法治世為理想的“佛教國家”。武帝註解《大品般若經》,強調該經在《般若經》群的重要地位,也彰顯龍樹、釋道安、...
(雜語)智度論三十四曰:‘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父母之中母之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為母。’同百曰:‘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諸佛以法為師,法者即是般若波羅蜜,若師在母存不名為失利。’大品般若薩陀波侖品曰:‘摩訶般若波羅...
《般若經》及諸部般若,為佛陀在二轉無相法輪時所宣說,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傳的經論中經常提到:“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 《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透過對空性的了解能斷除煩惱障而得到小乘的...
共通的般若。般若華譯為智慧。‘不共般若’之對稱。謂般若波羅蜜法門是為聲聞、緣覺、菩薩三乘共通而說的。簡介 此指《般若經》等大乘經典而言。不共般若僅為菩薩而說,是二乘不共通的法門;此指《華嚴經》而言。《大品般若經》...
翻譯後風行京華,研習者奉為圭臬,借《放光》弘揚般若學說,對當時義學影響很大。《放光般若波羅蜜經》是在西晉時期較早傳譯到中國的大品般若經典,經中系統闡述了般若學的基本思想,如性空、諸法如幻、諸法皆假名、方便、二諦、法...
《摩訶般諾波羅密多心經》簡稱《心經》 ,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略稱《般若心經》或《心經》。 全經只有一卷, 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卷中的一節。 被認為是般若經類的提要。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 較為有...
《大智度論》堪稱龍樹菩薩晚年名著,為解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之巨著。鳩摩羅什譯本共一百卷,最初三十四卷是“大品般若初品”之注釋,其後各卷則是節譯,如果全部譯出,或將超過千卷之數。《大智度論》全書所引經典極多,為...
善根,《大品般若經》中說:又作善本、德本。即產生諸善法的根本。比丘知善、知善根,是謂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於正法中。無貪、無嗔、無痴三者為善根之體,合稱為三善根。不善根則為貪、嗔、痴等,即稱三不善根...
佛母六經,大乘佛教早期經典,般若類經典的彙編。指《大品般若經》《中品般若經》《晶般若經》《般若波羅密多一萬八千頌》《般若波羅密多一萬頌》《般若波羅密多攝要頌》。藏傳佛教把這六部經看成是佛教中“轉無相法輪”類經典,通...
大智度論(白話本),大千出版社1998.12出版。內容簡介 《大智度論》是《大品般若經》的注釋,為龍樹晚年的著作。此書對學說、思想、用例、傳說、歷史、地理、實踐方法、僧伽等的解說甚為詳細,可說是當時的佛教百科全書。本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