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亂

大叛亂

大叛亂,遊戲《明日方舟》及其衍生作品中的歷史事件,是烏薩斯帝國國內矛盾的爆發,除了可怖的戰爭,遊行示威和暴力活動亦此起彼伏。烏薩斯國內愈演愈烈的社會問題早已不容忽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叛亂
  • 外文名:The Great Rebellion
  • 出處:遊戲《明日方舟》及其衍生作品
  • 類型:歷史事件
  • 發生地點烏薩斯
歷史背景,叛亂過程,

歷史背景

“凡是炮火所至莫非烏薩斯疆土,凡是彎刀所向莫非烏薩斯之敵。”
——弗拉基米爾·伊凡諾維奇
給帝國帶來沉重創傷的“大叛亂”在烏薩斯先皇的時代就已經出現端倪。先皇弗拉基米爾·伊凡諾維奇親歷過四國戰爭。他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戰爭中見證了高盧源石技術爆發出的強大生產力,並利用戰後接收的高盧技術開啟了烏薩斯最強盛的時代,力圖將烏薩斯打造成一台攻無不克的戰爭機器,以實現自己征服四方的偉業。
在他治下,大量源石軍工廠拔地而起,烏薩斯的國力和軍力急速攀升。然而,與飛速增長的經濟相伴誕生的還有許多非軍方背景的“產業貴族”,這讓以舊貴族為代表的軍方勢力非常不滿。無論如何,烏薩斯的軍事實力如弗拉基米爾皇帝所願暴增。他迫不及待地發動了第九次和第十次烏薩斯卡西米爾之間的戰爭,把卡西米爾的防線逼退了近百千米;他加劇了對薩米的打擊,讓他們只能遷徙到更寒冷的凍土;他還想把戰爭引向南方的萊塔尼亞和遙遠的東國,甚至有傳言他已經秘密地把自己的戰線畫到了倫蒂尼姆的城下。
烏薩斯於他在位的幾十年間一刻不停地飛速運轉,傾瀉出似乎永無休止的戰火,自北方為大地帶來了深重的浩劫。帝國的力量隨著工業增長和戰爭勝利越發膨脹,皇帝在國內的聲望達到頂峰。但烏薩斯沒有察覺到頻傳的捷報之下隱藏的危機,皇帝也沒有意識到他的野心即將戛然而止。在烏薩斯與東國的戰場上,東部集團軍群於1072年血峰戰役中突如其來地迎來了慘敗,草草撤軍。弗拉基米爾皇帝因這場離奇的戰敗遭受了重大打擊,他本人從此身患重疾,不到一年就撒手人寰。
弗拉基米爾的兒子費奧多爾是一位銳意改革的皇帝,登基之後立即著手削減軍隊的權力。他一方面大量起用非軍事背景的議員,另一方面嚴格限制集團軍屬地的擴張規模,甚至提出了“改地為省”的策略。

叛亂過程

1074年夏季,一隊兵痞和一位貴族在臨近聖駿堡的格里高利省的一間酒館內發生肢體衝突,士兵們將貴族毆傷,卻要求省議會處罰貴族,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抗議。冬季,第六集團軍稱抗議為“內亂”,發兵占領該省,以“助長內亂”為名把省議會全員按軍法處決。費奧多爾聽聞此事勃然大怒,急召第六集團軍統帥覲見。第六集團軍統帥非但沒有遵旨面聖,還通知屯駐在附近的第三、第八集團軍和部分正在換防途中的第四集團軍,共同行動強占了聖駿堡周邊三省,號稱“重塑軍威”,要求費奧多爾“出讓皇宮”。
1074年末,帝國議會宣布與集團軍調解失敗,第五集團軍據稱收到了皇帝旨意,向第六集團軍發起攻擊。第六、第八集團軍當即作出反擊,並開始圍攻聖駿堡,炮擊皇宮。費奧多爾向全國下詔,痛斥四個集團軍為“叛軍”,命令嚴懲叛徒。中央集團軍死守聖駿堡,直到次年春季,第二、第七集團軍從卡西米爾前線回援趕到,同叛軍展開激戰。聖駿堡的戰火點燃了整個烏薩斯,烈度極高的內戰全面爆發。戰爭持續到了1076年冬季,最終以第六、第八集團軍被全殲,叛亂遭到鎮壓而告終。
大叛亂
諷刺性的紀念碑
這場戰爭被烏薩斯官方稱作“大叛亂”,對帝國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在大叛亂中,數以百萬計的烏薩斯軍民失去生命,無數工業設施被摧毀;第六、第八集團軍被當作叛亂的主謀,編制遭到裁撤;集團軍屬地被重新分配,作為叛亂同謀的第三、第四集團軍被發配到偏遠的邊疆地區,勤王有功的部隊接管了剩下的土地;擁護皇帝的舊貴族藉機發聲,要求重獲議會的多數席位。在接下來的二十餘年中,貴族派系之間的政治分歧、愈演愈烈的感染者危機以及嚴重的社會不公平暴露在所有人面前,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帝國面對的一系列困境逼迫著費奧多爾皇帝做出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