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西支系大凌河水系Ⅰ級支流。東與喀左縣接壤,西起河北省平泉市,北與凌源市相連,南為青龍河流域,是遼、冀、蒙三省區交匯地。發源於河北省平泉市鄭杖子南塔子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凌河西支
- 外文名:DalingHexizhi
- 發源地:西源:平泉市榆樹林子;北源:凌源市萬元店
- 所在洲:亞洲
- 流經區域:平泉、寧城、凌源、喀左
- 流域面積:994.38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東與喀左縣接壤,西起平泉市,北與凌源市相連
- 長度:51.50千米
- 主要支流:房申河、小城子河、熱水河、沙海河、大王杖子河、黃金代河
簡介
流域概述
大凌河西支系大凌河水系Ⅰ級支流。東與喀左縣接壤,西起河北省平泉市,北與凌源市相連,南為青龍河流域,是遼、冀、蒙三省區交匯地。幹流自西向東流經遼寧省凌源市宋杖子、在康官入境,途徑二十里堡有房申河(蒙古語稱“驛馬吐河”)注入,東流至十八里堡有大王杖子河(古稱“南塔河”)流入,上述河段《承德府志》稱“石塔河”. 東流至大河南與熱水河(“古稱神水”,蒙古語稱“阿喇善河”)兩河歸,轉南流經西五官於三家有黃金代河匯入,轉東北流經哈巴氣,於菜杖子轉東南流經烏蘭白,在南七間房出境入喀左縣。
大凌河西支地處陰山至燕山東西構造帶與大興安嶺努魯爾虎山山系北東向構造的兩大體系複合帶上,是蒙古高原、冀北山地、遼西山地三大地貌單元交界地帶的低山丘陵區,河源棺材山高程1204米,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300米之間,西南北呈凹形集水東流,東西南多為石質山,岩石裸露,北部低山坡緩,土層厚。
境內流域面積994.38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積的30.33%,山地丘陵占72.6%,平地占16.5%。上游山高坡陡河短,強降雨水流湍急,對幹流防洪構成威脅。境內幹流河長51.50千米,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千米的主要支流有6條,右岸有大王杖子河、黃金代河。左岸有房申河、小城子河、熱水河、沙海河。其中跨省區境的有房申河、小城子河,跨縣境的有沙海河。
地理環境
大凌河西支流域形成大暴雨主要受負熱帶高壓北跳及華北氣旋和高空槽配合的影響,局地暴雨受東北冷窩影響,多來自西北方向。1962年7月26日的特大暴雨哈巴氣水文站實測洪流量4480立方米/秒,洪峰持續3日。流域多年平均逕流量9375萬立方米,最大年逕量51850萬立方米,發生於1962年。最小年逕量2931萬立方米,發生於1982年。幹流十五里堡上游於1984年首次斷流。幹流中下游漂浮物超標,水質為V級。20世紀末流域泥沙多年平均含沙量13.4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213.31萬噸。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1962.19萬立方米。
大凌河西支主幹為彎曲河流,境內彎道5處,曲率半徑1200-9200米。河床比降自上而下逐漸變緩,源頭至康宮12‰,康宮至兩河歸3.0‰,兩河歸至南七間房2.44‰。因6條主要支流於幹流山脈緊鄰,降雨範圍、時差無大異,故洪峰多為相遇。流域內現有水文觀測站1個,雨量站2個,汛期站3個。
大凌河西支流經凌源市區,凌源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遼寧省凌源監獄管理分局居住於此,錦承鐵路、京哈高速鐵路、101國道、306國道和長深高速公路貫穿,高效農業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10大產業集群。2004年流域內有9個鄉鎮、5個辦事處、112個村,總人口30.33萬人,其中城市人口11.57萬人,農村人口18.76萬人,年產值18.65億元。
歷史
)-2004年170年中發生乾旱年51次,其中大旱24次。1885年經年無雨,地未耕耘;1984年春旱加伏旱帶秋吊,主幹斷流,地下水下降2-4米,庫井大部分乾涸。水災時發,1835年-2004年170年中發生水災46次,其中大水災21次,1883年8月特大暴雨城南崔家屯被沖毀,死亡46人;1962年7月降水476.6毫米,受災114450畝(7630公頃),垻毀堤決,房屋倒塌19612間,死傷38人;1984年8月10日降雨180毫米,幹流洪水堤平,路毀堤決85.5千米,城區炸堤排洪,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