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古塔

利州古塔又稱精嚴禪寺塔、利州佛塔、大城子古塔,俗稱老塔。古塔位於大城子鎮東部,蒙古族高級中學古塔分校院內。這裡北枕,南臨大凌河西支榆河,東隔護城壕(現古塔街),與遼金元時期的利州城址相鄰。據《承德府志》記載,金代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建利州精嚴禪寺圓蓋和尚塔,銘文為北京路轉運度支判官趙秉文所撰:“松漠之北,利州之東,無縫塔樣,八面玲瓏。”故稱此塔為精嚴禪寺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利州古塔
  • 內容一:概況
  • 內容二:歷史
  • 內容三:傳說
地理環境,發展歷史,傳說,

地理環境

1963年9月30日,被遼寧人民委員會命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立石碑“大城子塔”。古塔位於喀左縣大城子鎮東部,蒙古族高級中學古塔分校院內。這裡北枕松山,南臨大凌河西支榆河,東隔護城壕(現古塔街),與遼金元時期的利州城址相鄰。據《承德府志》記載,金代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建利州精嚴禪寺圓蓋和尚塔,銘文為北京路轉運度支判官趙秉文所撰:“松漠之北,利州之東,無縫塔樣,八面玲瓏。”故稱此塔為精嚴禪寺塔。

發展歷史

利州古塔始建於遼代,平面是八角形,塔高34.1米,兩層塔身,一、二層為空心樓閣式,塔身以上七層為實心密檐式,收度較小,這種雙層塔身的形式在遼金塔中是鮮見的,精嚴禪寺第一代主持圓寂後就葬於此。每層塔面為白色,整個塔身灰白相間。塔的基座用石條砌成,高出地面六米,上有須彌座,第三層須彌束腰部下飾一周方磚浮雕“二十四孝圖”,浮雕上面是帶有濃郁佛教色彩的仰蓮花座,座上除正面外,每面各有三隻磚雕獅子馱著平座,平座上為第一層塔身。塔的第一層南面辟有門額為圓拱狀內外相同的卷門,兩側嵌有石碑,上面分別用正楷刻著“萬古”、“流芳”四個字,東、西、北三面為假門,門兩側為兩目兇狠、身著鎧甲、手持利刃、威風凜凜的浮雕力士。其餘四面雕有八大金剛,那形象有的戎裝在身,滿臉殺氣,有的寬衣博袖,自然瀟灑。第二層塔身,守衛四門的八尊力士基本與第一層相同,但另有八尊慈眉善目形態不一的菩薩浮雕。塔身以上七層密檐均為磚雕斗拱出檐,斗拱之間是磚雕花卉。
塔前有古槐兩顆,號稱雌雄二槐。塔前的碑誌可知,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曾對該塔進行部分修繕,並在塔南筑高台基,增修一座靈官殿,此殿為硬山式,面闊三楹,台基前為26級踏步,在大殿後設門可拾級進入第一層塔的南面卷門。如今靈官殿已與古塔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高台台基為四層石條砌成,上面青磚結構,台面近似於正方形,四周鑲有石條,既起到了裝飾加固作用,又與台基相呼應,可謂匠心獨運,構思巧妙。靈官殿坐北朝南,它的前面處在高台的中線上,大殿雕甍畫脊,檐牙高啄,殿前與門窗相映的兩個紅漆大明柱托起檐下這面斑駁的橫樑,從殘留的漆片上可以想像畫面當年的悅目傳神。一尺高的殿脊,兩端各為一條高高突起的軀體盤旋雙目怒睜的圓雕青龍,那張開的利爪,髭起的須髯,給人以施威逞性的感覺。脊的中央為鎦金寶頂,在陽光照耀下光芒耀眼。兩側脊面戲珠於茫茫雲海之間的兩幅完全相同的青磚浮雕,布局巧妙,技藝高超,令人嘆為觀止。走進四扇兩面對摺的殿門,殿內寬敞明亮。這裡當年佛事盛極一時,是僧人焚香默坐、參禪悟道、信徒頂禮膜拜、“消遣世慮”的地方。古塔浮雕造型優美,風格質樸,是一組精美的遼代磚雕藝術品,它不但豐富了我國密檐塔形制,而且對研究佛教在中國北方傳播等,都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塔西部有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由儒、道、釋三教主持合建的“守性寺”。該建築為七進式,布局別致,連線巧妙,禪房殿宇中的石雕、木雕、磚雕,觸目皆是,那精美的圖案顯示了我國清代雕刻藝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在這些建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坐落在中軸線上,五進歇山式的“玉皇閣”,這掩映於青松桃林中的三層樓閣,遠看玲瓏剔透,古樸典雅,像一件十分精美的藝術品,可以看出建築之初設計者大膽追求了一個“異”字。閣樓第一層為圓拱形石雕門,兩側各有一個石雕圓窗,所用材料整個建築均為石條。走進裡面,八根朱紅色大柱托起一個“回”字形方框,這“回”字又托起了上一層樓板。登上東南角的樓梯,來到第二層,這是完全用青磚砌起的,室內不見一根柱子,顯得格外清靜曠遠。然而,當你走出前面的拱門,會驚奇的發現,在平台突出的四邊每個角上都著四根近碗口粗的朱紅圓柱,它們支起了第二層的飛檐。飛檐上四條精雕細刻的垂脊又托起了閣樓的第三層,這一層頂部四條垂脊,一端各走檐角,一端聚於橫脊的兩端。下面紫色的牆上,東、西、南面恰到好處的開有方窗,當你站在窗前,憑窗遠眺時,你就會對古人所講的“心曠神怡”、“遊目騁懷”,有更深刻的領悟。閣樓裡面的構造,更是獨具特色,令人稱絕。四面牆壁半腰處有紅漆方木,組成了一個正方形加固牆體,設計者又科學地運用力學原理,在兩木相關的直角處拉上一根斜木,固定了正方形結構。一根酷似毛筆的藍色圓木縱橫交錯的從上部垂下,與斜木相連。這神來之筆使上下渾然一體,巧奪天工。
如今,這古塔、閣樓已走過歷史的漫長歲月,成為蒙高中古塔分校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這裡鐘靈毓秀,人傑地靈,自從這裡成為喀左最高學府後,從古塔下這所學校里走出大量的莘莘學子,步入清華、北大、南開、復旦、科大等全國高校,又從這些院校中考入中央直屬機關、科研機構、軍營、工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幹精英。
古塔,作為大城子的標誌,古利州的化身,小城的象徵,她見證了歷史的風雨,歷數著這些年代的風雲變幻,也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她矗立在古城的中心,更矗立在小城人的心中。她目睹著小城的巨大變化,目睹著小城的迅猛發展,目睹著小城人們生活的新變化,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天比一天更滋潤。她激勵著小城的各族民眾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把小城建設成為一個繁榮富庶、平安、潔淨、環境優美、最適人居的現代化新城。

傳說

關於這座古塔的來歷,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古塔底下有個泉眼通往龍宮後門,徑直流向南面的水潭。水潭周圍放牧著一群牛羊,一天,龍王的九個兒子到水潭玩耍,看見岸上的牛羊就上前吞食。村民們用棍棒趕跑了龍子,惹下了大禍,龍子們驅動洪水殘害百姓,淹沒了莊稼,沖走了牛羊,毀壞了房屋。正在人們商量堵住泉眼的方法時,來了一位七旬老道,自稱是清風道人,路過此地想討碗水喝。當老道把碗插進水裡時,洪水頓時便退了。老道又圍著泉眼畫了一幅八卦圖,並告訴人們在八卦圖上建造一座寶塔,就可保護子孫安寧。於是,人們就籌備建起了這座八面玲瓏的寶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