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旨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及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教育部於2020年7月7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 發布機關教育部 
  • 印發時間:2020年7月7日 
  • 實施時間:2020年7月7日 
綱要印發,綱要全文,綱要解答,

綱要印發

教育部關於印發《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
教材〔2020〕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我部組織研究制定了《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教育部
2020年7月7日

綱要全文

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制定本指導綱要。
一、勞動教育性質和基本理念
(一)勞動教育性質
勞動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過程,是人類特有的基本社會實踐活動。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當前實施勞動教育的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畫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中國小必須開展的教育活動。它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貫徹始終,強調勞動是一切財富、價值的源泉,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一切勞動和勞動者都應該得到鼓勵和尊重;倡導通過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實現人生夢想,反對一切不勞而獲、崇尚暴富、貪圖享樂的錯誤思想。具有突出的社會性,必須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直接聯繫,發揮勞動在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紐帶作用,引導學生認識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注重讓學生學會分工合作,體會社會主義社會平等、和諧的新型勞動關係。具有顯著的實踐性,必須面向真實的生活世界和職業世界,引導學生以動手實踐為主要方式,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獲得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學會建設世界,塑造自己,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
(二)勞動教育基本理念
1.強化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將勞動觀念和勞動精神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注重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基本勞動知識技能的過程中,領悟勞動的意義價值,形成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
2.強調身心參與,注重手腦並用。把握勞動教育的根本特徵,讓學生面對真實的個人生活、生產和社會性服務任務情境,親歷實際的勞動過程,善於觀察思考,注重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勞動質量和效率。
3.繼承優良傳統,彰顯時代特徵。在充分發揮傳統勞動、傳統工藝項目育人功能的同時,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的新變化,創新勞動教育內容、途徑、方式,增強勞動教育的時代性。
4.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創新創造。關注學生勞動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艱辛和收穫的快樂,增強獲得感、成就感、榮譽感。鼓勵學生在學習和借鑑他人豐富經驗、技藝的基礎上,嘗試新方法、探索新技術,打破僵化思維方式,推陳出新。
二、勞動教育目標和內容
(一)總體目標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的培養要求,全面提高學生勞動素養,使學生:
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正確理解勞動是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認識勞動創造人、勞動創造價值、創造財富、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觀念。
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掌握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正確使用常見勞動工具,增強體力、智力和創造力,具備完成一定勞動任務所需要的設計、操作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
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領會“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內涵與意義,繼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弘揚開拓創新、砥礪奮進的時代精神。
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能夠自覺自愿、認真負責、安全規範、堅持不懈地參與勞動,形成誠實守信、吃苦耐勞的品質。珍惜勞動成果,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杜絕浪費。
(二)主要內容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中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立足個人生活事務處理,結合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衛生習慣培養,樹立自立自強意識。生產勞動教育要讓學生在工農業生產過程中直接經歷物質財富的創造過程,體驗從簡單勞動、原始勞動向複雜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發展過程,學會使用工具,掌握相關技術,感受勞動創造價值,增強產品質量意識,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服務性勞動教育讓學生利用知識、技能等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在服務性崗位上見習實習,樹立服務意識,實踐服務技能;在公益勞動、志願服務中強化社會責任感。
(三)學段要求
1.國小
低年級:以個人生活起居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注重培養勞動意識和勞動安全意識,使學生懂得人人都要勞動,感知勞動樂趣,愛惜勞動成果。指導學生:(1)完成個人物品整理、清洗,進行簡單的家庭清掃和垃圾分類等,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參與適當的班級集體勞動,主動維護教室內外環境衛生等,培養集體榮譽感;(3)進行簡單手工製作,照顧身邊的動植物,關愛生命,熱愛自然。
中高年級:以校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體會勞動光榮,尊重普通勞動者,初步養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態度。指導學生:(1)參與家居清潔、收納整理,製作簡單的家常餐等,每年學會1—2項生活技能,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和勤儉節約意識,培養家庭責任感;(2)參加校園衛生保潔、垃圾分類處理、綠化美化等,適當參加社區環保、公共衛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增強公共服務意識;(3)初步體驗種植、養殖、手工製作等簡單的生產勞動,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懂得生活用品、食品來之不易,珍惜勞動成果。
2.國中
兼顧家政學習、校內外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安排勞動教育內容,開展職業啟蒙教育,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勞動品質和安全意識,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和擔當精神。讓學生:(1)承擔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勞動,進一步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和習慣,增強家庭責任意識;(2)定期開展校園包乾區域保潔和美化,以及助殘、敬老、扶弱等服務性勞動,初步形成對學校、社區負責任的態度和社會公德意識;(3)適當體驗包括金工、木工、電工、陶藝、布藝等項目在內的勞動及傳統工藝製作過程,嘗試家用器具、家具、電器的簡單修理,參與種植、養殖等生產活動,學習相關技術,獲得初步的職業體驗,形成初步的生涯規劃意識。
3.普通高中
注重圍繞豐富職業體驗,開展服務性勞動和生產勞動,理解勞動創造價值,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指導學生:(1)持續開展日常生活勞動,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勞動習慣;(2)選擇服務性崗位,經歷真實的崗位工作過程,獲得真切的職業體驗,培養職業興趣;積極參加大型賽事、社區建設、環境保護等公益活動、志願服務,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3)統籌勞動教育與通用技術課程相關內容,從工業、農業、現代服務業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項目中,自主選擇1—2項生產勞動,經歷完整的實踐過程,提高創意物化能力,養成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品質,增強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
4.職業院校
重點結合專業特點,增強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提高職業勞動技能水平,培育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組織學生:(1)持續開展日常生活勞動,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勞動自立自強的意識和能力;(2)定期開展校內外公益服務性勞動,做好校園環境秩序維護,運用專業技能為社會、為他人提供相關公益服務,培育社會公德,厚植愛國愛民的情懷;(3)依託實習實訓,參與真實的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增強職業認同感和勞動自豪感,提升創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斷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堅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體認勞動不分貴賤,任何職業都很光榮,都能出彩。
5.普通高等學校
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注重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專業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積累職業經驗,培育創造性勞動能力和誠實守信的合法勞動意識。使學生:(1)掌握通用勞動科學知識,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社會主義勞動關係,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創業觀,具有到艱苦地區和行業工作的奮鬥精神;(2)鞏固良好日常生活勞動習慣,自覺做好宿舍衛生保潔,獨立處理個人生活事務,積極參加勤工助學活動,提高勞動自立自強能力;(3)強化服務性勞動,自覺參與教室、食堂、校園場所的衛生保潔、綠化美化和管理服務等,結合“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青年紅色築夢之旅”“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服務性勞動,強化公共服務意識和面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4)重視生產勞動鍛鍊,積極參加實習實訓、專業服務和創新創業活動,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運用,提高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創造有價值的物化勞動成果。
三、勞動教育途徑、關鍵環節和評價
(一)勞動教育途徑
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
1.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
大中國小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國小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用於活動策劃、技能指導、練習實踐、總結交流等,與通用技術和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有關內容進行必要統籌。職業院校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主要圍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組織勞動安全和勞動法規等方面設計。普通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主要依託的課程,可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組,也可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課程內容應加強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普及與學生職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通用勞動科學知識,並經歷必要的實踐體驗。
2.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
中國小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藝術等學科要有重點地納入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世界、勞動不分貴賤等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納入歌頌勞模、歌頌普通勞動者的選文選材,納入闡釋勤勞、節儉、艱苦奮鬥等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內容,加強對學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等方面的教育。數學、科學、地理、技術、體育與健康等學科要注重培養學生勞動的科學態度、規範意識、效率觀念和創新精神。
職業院校要將勞動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礎課,要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動安全、勞動法規教育。專業課在進行職業勞動知識技能教學的同時,注重培養“乾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吃苦耐勞、團結合作、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
普通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有機納入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勞動鍛鍊要求,加強高等學校與行業骨幹企業、高新企業、中小微企業緊密協同,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專業類課程主要與服務學習、實習實訓、科學實驗、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相結合開展各類勞動實踐,注重分析相關勞動形態發展趨勢,強化勞動品質培養。在公共必修課中,要進一步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勞動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教育。
3.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
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豐富勞動體驗,提高勞動能力,深化對勞動價值的理解。
中國小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勞動時間,國小1至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工作。
大中國小每學年設立勞動周,採用專題講座、主題演講、勞動技能競賽、勞動成果展示、勞動項目實踐等形式進行。國小以校內為主,國小高年級可適當安排部分校外勞動;普通中學、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兼顧校內外,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由學校組織實施。高等學校也可安排勞動月,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求。
4.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
學校要將勞動習慣、勞動品質的養成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要通過制定勞動公約、每日勞動常規、學期勞動任務單,採取與勞動教育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等組織形式,結合植樹節、學雷鋒紀念日、五一勞動節、農民豐收節、志願者日等,開展豐富的勞動主題教育活動,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校園文化。
要舉辦“勞模大講堂”“大國工匠進校園”、優秀畢業生報告會等勞動榜樣人物進校園活動,組織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綜合運用講座、宣傳欄、新媒體等,廣泛宣傳勞動榜樣人物事跡,特別是身邊的普通勞動者事跡,讓師生在校園裡近距離接觸勞動模範,聆聽勞模故事,觀摩精湛技藝,感受並領悟勤勉敬業的勞動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二)勞動教育關鍵環節
各地和學校要注重圍繞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要求,從提高勞動教育的效果出發,把握勞動教育任務的特點,抓住關鍵環節,選擇適宜的勞動教育方式。
1.講解說明。圍繞勞動為什麼、是什麼問題,有重點地進行講解,讓學生懂得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加強勞動觀念、勞動紀律、勞動相關法律法規的正面引導,指明輕視勞動特別是輕視普通勞動的危害,讓學生明辨是非。加強勞動知識技能的講解,讓學生認清事理,掌握實踐操作的基本原理、程式、規則,正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術。講解要與啟發思考、示範、練習等結合起來。
2.淬鍊操作。圍繞如何做的問題,注重示範與練習,讓學生會勞動。強化規範意識,注重從最基本的程式學起,嚴守規則,避免主觀隨意。強化質量意識,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細節,每個步驟、環節都要精準到位。強化專注品質,注重引導學生對操作行為的評估與監控,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始有終。
3.項目實踐。圍繞勞動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完成真實、綜合任務,經歷完整勞動過程。注重勞動價值體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需求,選擇和確定勞動項目。強化規劃設計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學生對項目實踐進行整體構思,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術,不斷最佳化行動方案。強化身體力行,錘鍊意志品質,敢於在困難與挑戰中完成行動任務。
4.反思交流。圍繞勞動價值意義的建構,引導學生總結、交流,促進學生形成反思交流習慣。指導學生思考勞動過程和結果與社會進步、個體成長的關聯,避免停留在簡單的苦樂體驗上。組織學生交流分享勞動的體驗和收穫,肯定具有積極意義的認識,糾正觀念上的偏差。將反思交流與改進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勞動中獲得成長。
5.榜樣激勵。圍繞勞動的精神追求,樹立典型,激發勞動熱情。注意遴選、樹立多類型榜樣,不僅要有大國工匠、勞動模範,還要有身邊勞動表現優異的普通勞動者和同學。指導學生從榜樣的具體事跡中領悟他們的高尚精神和優良品質。明確要求學生在日常勞動實踐中努力向榜樣看齊。
(三)勞動教育評價
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勞動教育目標、內容要求為依據,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健全和完善學生勞動素養評價標準、程式和方法,鼓勵、支持各地利用大數據、雲平台、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勞動教育過程監測與記實評價,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功能。
1.平時表現評價
要在平時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及時進行評價,以評價促進學生髮展。要覆蓋各類型勞動教育活動,明確學年勞動實踐類型、次數、時間等考核要求。關注學生在勞動教育活動中的實際表現,注重從行為表現中分析把握勞動觀念形成情況。以自我評價為主,輔以教師、同伴、家長、服務對象、用人單位等他評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反思改進。要指導學生如實記錄勞動教育活動情況,收集整理相關製品、作品等,選擇代表性的寫實記錄,納入綜合素質檔案,作為學生學年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
2.學段綜合評價
學段結束時,要依據學段目標和內容,結合綜合素質檔案分析,兼顧必修課學習和課外勞動實踐,對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品質等勞動素養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定。建立誠信機制,實行寫實記錄抽查制度,對弄虛作假者在評優評先方面一票否決,性質嚴重的應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在高中和大學開展志願者星級認證。高中學校和高等學校要將考核結果作為畢業依據之一。推動將學段綜合評價結果作為學生升學、就業的重要參考。
3.開展學生勞動素養監測
將學生勞動素養監測納入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評估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評估。可委託有關專業機構,定期組織開展關於學生勞動素養狀況調查,注重學生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品質等的監測。發揮監測結果的示範引導、反饋改進等功能。
四、學校勞動教育的規劃與實施
(一)整體規劃勞動教育
學校是勞動教育的實施主體,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結合當地和本校實際情況,對勞動教育進行整體設計、系統規劃,形成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方案要明確勞動教育目標內容、課時安排、主要勞動實踐活動安排、勞動教育過程組織與指導及考核評價辦法等。同時要基於學生的年段特徵、階段性教育要求,研究制定“學校學年(或學期)勞動教育計畫”,對學年、學期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作出具體安排,特別是規劃好勞動周等集中勞動,細化有關要求。使總體實施方案和學年(或學期)活動計畫相互配套、銜接,形成可持續開展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
學校在勞動教育規劃時要注意處理以下幾個方面的關係:
1.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的關係
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都是勞動教育的必要內容。理論學習重在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創造世界”等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主張以及勞動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作為行動的指南。實踐鍛鍊重在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真正有用的實際本領,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弘揚勞動精神。規劃勞動教育時,要兩者兼顧,堅持以實踐鍛鍊為主,切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必要的勞動實踐經歷,不能只是口頭上喊勞動、課堂上講勞動。要通過學生實踐前的計畫構想、實踐中的觀察思考和實踐後的反思交流,加深對有關思想理論、法規政策的理解,實現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的統一。
2.勞動教育與其他教育活動的關係
在開足專門勞動教育必修課的同時,中國小勞動教育必修課實踐環節中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社會服務、設計製作、職業體驗重疊部分,可整合實施。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勞動教育中學生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可以通過專業實習、實訓、創新創業等實踐環節完成,日常生活勞動可以通過學生管理落實。
3.勞動的傳統形態與新形態的關係
將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貫穿大中國小始終。在安排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項目時,中國小要以使用傳統工具、傳統工藝的勞動為主,引導學生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與智慧,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兼顧使用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勞動。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要注重結合產業新業態、勞動新形態,選擇現代農業、工業、服務業項目,提升創造性勞動能力。
(二)勞動教育的組織實施
1.實施機構和人員
學校要建立健全勞動教育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明確主管校領導,設定機構或明確相關部門負責勞動教育的規劃設計、組織協調、資源整合、師資培訓、過程管理、總結評價等。
要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根據學校勞動教育需要,明確勞動教育責任人,進行勞動教育規劃、組織實施、評價等,配齊勞動教育必修課教師,保持教師隊伍的相對穩定性。要充分發揮教職員工特別是班主任、輔導員、導師的作用,利用少先隊、共青團、黨組織以及學生社團等各方面的力量,合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家長及當地人力資源,聘請相關行業專業人士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
2.勞動安全風險防範與管理
學校要把勞動安全教育與管理作為組織實施的必要內容,強化勞動安全意識,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並重的勞動安全保障體系。
要依據學生身心發育情況,適度安排勞動強度、時長,切實關注勞動任務及場所設施的適宜性。科學評估勞動實踐活動的安全風險,認真排查、清除學生勞動實踐中的各種隱患。在場所設施選擇、材料選用、工具設備和防護用品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學操作規範,強化勞動過程每個崗位的管理,明確各方責任,防患於未然。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要特別關注勞動過程中的衛生隱患,按照疾控、衛生健康部門及行業有關規定,採取相應措施,切實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鼓勵購買勞動教育相關保險。
3.建立協同實施機制
中國小要推動建立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的協同實施機制,形成共育合力。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社區宣講、網路媒體等途徑,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明確家長的勞動教育責任,讓家長主動指導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社區勞動任務;學校要與相關社會實踐基地共同開發並實施勞動教育課程。
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要建立學校負責規劃設計,行業企業社會機構主要負責業務指導,雙方共同管理的勞動教育實施機制。通過建立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設定榮譽教師、實務導師崗位等,多渠道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學校勞動教育。要聯合社會力量,共建共享穩定的勞動實踐基地、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各類型創新創業孵化平台,多渠道拓展勞動實踐場所。
五、勞動教育條件保障與專業支持
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勞動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機構和人員承擔區域推進勞動教育的職責任務,切實加強條件保障、專業支持和督導評估,整體提高大中國小勞動教育質量和水平。
(一)條件建設
1.豐富和拓展勞動實踐場所
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規劃和配置勞動教育實踐資源,滿足學校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充分利用現有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立健全開放共享機制,特別是充分利用職業院校實訓實習場所、設施設備,為普通中國小和普通高等學校提供所需要的服務。可安排一批土地、山林、草場等作為學農實踐基地,確認一批廠礦企業作為學工實踐基地,認定一批城鄉社區、福利院、醫院、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等事業單位、社會機構、公共場所作為服務性勞動基地。推動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學習、生活有關場所,逐步建好配齊勞動技術實踐教室、實訓基地,豐富勞動教育資源。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要明確勞動課教師管理要求,保障勞動課教師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先評優、專業發展等方面與其他專任教師享受同等待遇。推動中國小、職業院校與普通高等學校建立師資交流共享機制,發揮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優勢,承擔普通學校勞動教育教學任務。建立勞動課教師特聘制度,為學校聘請具有實踐經驗的社會專業技術人員、勞動模範等擔任兼職教師創造條件。
高等學校要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培養,有條件的院校開設勞動教育相關專業。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行政幹部、校長、教師、輔導員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強化勞動意識、勞動觀念,提升勞動教育的自覺性。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勞動育人意識和專業化水平。
3.健全經費投入機制
各地要統籌中央補助資金和自有財力,多種形式籌措資金,加快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場所和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加強學校勞動教育設施建設,建立學校勞動教育器材、耗材補充機制。學校可按照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
(二)加強專業研究和指導
1.加強勞動教育研究與指導
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支持勞動教育研究。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鼓勵和支持相關機構設立勞動教育研究項目。設立一批試驗區或試驗學校,注重開展跟蹤研究、行動研究。舉辦論壇講座,營造良好學術氛圍。
各級中國小教研機構要配備勞動教育教研員,組織開展專題教研、區域教研、網路教研,通過協同創新、校際聯動、區域推進,提高勞動教育整體實施水平。鼓勵高等學校依託有關專業機構開展勞動教育教學研究。
2.組織開展勞動教育課程資源研發
基於勞動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明確中國小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編寫要求,體現“一綱多本”,滿足不同地區學校的多樣化需求,負責組織審查。職業院校可組織編寫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讀本,由編寫院校或委託專業機構進行審查。鼓勵學校、學術團體、專業機構等收集整理反映勞動先進人物事跡和精神的影視資料,組織研發展示勞動過程、勞動安全要求的數字資源,梳理遴選來自教學一線的典型案例和鮮活經驗,形成分學段、分專題的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包,促進優質資源的共享與使用。
(三)督導評估與激勵
1.加強對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情況的督查
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系,完善督導辦法。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保障勞動教育情況進行督導。對學校勞動教育開課率、學生勞動實踐組織的有序性,教學指導的針對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進行督查和指導。督導結果要向社會公開,作為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依據。
2.建立健全勞動教育激勵機制
在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勵中,將勞動教育教學成果納入評獎範圍,對優秀成果予以獎勵。依託有關專業組織、教科研機構等開展勞動教育經驗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動,激發廣大教師實踐創新的潛能和動力。積極協調新聞媒體傳播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思想,大力宣傳勞動教育先進學校、先進個人。

綱要解答

1.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意見》已於今年3月下旬印發,為什麼教育部還要出台《指導綱要》?
答:勞動教育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意義重大。《意見》面向全社會,全面部署勞動教育工作。《指導綱要》是《意見》的配套檔案,主要面向教育系統內部,依據《意見》,細化有關要求,重點解決勞動教育是什麼、教什麼、怎么教等問題。勞動教育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專業性比較強。提高勞動教育質量和水平,必須加強專業指導。
2.社會上對什麼是勞動教育有不同理解,《指導綱要》是怎么規定的?
答:當前忽視勞動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輕視體力勞動,尤其是看不起普通勞動者。《指導綱要》重申《意見》提出的“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要求,並進一步闡明了勞動教育的內涵和特徵,指出“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它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鮮明的思想性,強調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一切勞動和勞動者都應該得到鼓勵和尊重,反對一切不勞而獲、崇尚暴富、貪圖享樂的錯誤思想;二是突出的社會性,要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認識社會,強化責任擔當意識,體會社會主義社會平等、和諧的新型勞動關係;三是顯著的實踐性,以動手實踐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學會建設世界,塑造自己,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
3.勞動教育應該教什麼?有哪些教育要求?《指導綱要》對此是如何規定的?
答:依據《意見》,《指導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做了細化和具體化:一是明確勞動教育目標框架,具體包括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四個方面;二是明確三類勞動教育(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服務性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定位;三是明確國小、國中、普通高中、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勞動教育主要內容和三類勞動教育的具體要求。各地和學校可以依據以上三個方面的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更為具體的勞動教育清單,切實解決勞動教育教什麼的問題。
4.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水平,必須解決怎么教的問題。《指導綱要》是如何加強指導的?
答:當前學校中有教育無勞動和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同時存在。《指導綱要》從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在課外校外活動安排勞動實踐、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四個方面明確勞動教育的途徑,特別是對勞動教育必修課、課外校外勞動實踐時間、每學年一次的勞動周提出了具體要求,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切實解決有教育無勞動的問題。同時,勞動教育不是簡單讓學生掃地、做家務,《指導綱要》圍繞講解說明、淬鍊操作、項目實踐、反思交流、榜樣示範等關鍵環節,加強對勞動教育方式方法的具體指導,要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切實解決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
5.評價也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指導綱要》如何細化有關要求?
答:《指導綱要》在評價改革方面突出強調三點:一是依據勞動教育目標,制定勞動素養評價標準,注重對學生勞動素養形成和發展情況的測評分析;二是將平時表現評價、學段綜合評價和學生勞動素養監測區別開來,分別提出相應要求;三是利用大數據、雲平台、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改進評價方式手段。
6.職業院校本來就是學勞動技術,為什麼也要加強勞動教育呢?《指導綱要》對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有什麼具體要求?
答:很多勞動離不開技術和工具,現代勞動工具、設備技術含量高,勞動教育必須加強技術學習指導,但是僅有技術學習還不是完整的勞動教育。勞動教育要以技術為重要載體,培養學生的勞動情感、勞動能力和勞動品質,在勞動素養的培育上下功夫。
《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重點是結合專業特點,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提高職業勞動技能水平,培育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規定職業院校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主要圍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組織、勞動安全和勞動法規等方面設計;同時將勞動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吃苦耐勞、團結合作、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還要求職業院校主動開放實訓實習場所、設施設備,為普通中國小和普通高校提供所需要的服務。
7.《指導綱要》在普通高等學校勞動教育方面有什麼規定?
答:結合普通高等學校的實際情況,《指導綱要》強調了三個方面要求:一是明確重點,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注重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專業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積累職業經驗,培育創造性勞動能力和誠實守信的合法勞動意識;二是規定載體,要求明確主要依託的課程,其中本科階段勞動教育必修課不少於32學時,明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組織開展勞動周或勞動月;三是強化服務,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培養,有條件的院校開設勞動教育相關專業。
8.中國小校面廣量大,涉及千家萬戶。《指導綱要》在中國小勞動教育方面,著重強調了什麼?
答:與職業院校、高等學校相比較,中國小有自己的特點。《指導綱要》在加強中國小勞動教育方面著重強調了五點:一是打好基礎。在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品質等方面全面打好基礎,注重日常生活勞動習慣的養成,在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方面,以使用傳統工具、傳統工藝的勞動為主,引導學生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和智慧,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是安全適度。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序安排勞動教育內容要求,在場所設施選擇、材料選用、工具設備和防護用品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訂安全、科學操作規範,加強勞動安全教育。三是開齊課程。上好每周一節勞動教育必修課,同時安排必要的課外勞動時間和勞動周活動。四是講究方法。注重激發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五是家校合作。建立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的協同實施機制,特別是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途徑,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明確家長的勞動教育責任,讓家長主動指導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社區勞動任務。
9.《指導綱要》真正落地,離不開切實的資源支持和條件保障。對此,教育部有什麼要求?
答:勞動教育意義重大,各地和學校要將勞動教育擺在突出位置上,切實予以加強。
一是加強組織管理。各地和學校要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具體負責勞動教育的規劃設計、組織協調、資源整合、師資培訓、過程管理、總結評價等。
二是加強支持保障。各地和學校要對勞動教育所需要的師資、場地設施、經費投入等,進行合理規劃和統籌安排,為勞動教育的實施創造必要條件。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實施、師生安全保障、勞動教育督導和考核激勵等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三是加強專業研究和指導。設立勞動教育研究項目,開展專項研究和實踐探索。組織開展勞動教育教研活動,開展勞動教育課程資源研發,促進優質資源的共享與使用,不斷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考慮到各地差異比較大,各級各類教育也不一樣,《指導綱要》有一個在實踐檢驗中逐步完善的過程。因此,此次《指導綱要》先以“試行”的方式頒布實施。希望各地和學校在試行期間,創造更多更好的經驗,幫助我們修訂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