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春秋公羊傳》提出的政治思想)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重視、推崇統一的事業和局面。《春秋公羊傳》提出的重要政治思想。大,重視、推崇;一統,統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一統
  • 定義:《春秋公羊傳》提出的重要政治思想
  • 出處:《春秋公羊傳》
語出《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唐徐彥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儒家歷來推重“大一統”。孔子關於克己復禮的理論,孟子“定於一”的主張,荀子“四海之內若一家”的理想,都是“大一統”的表現。公羊家解釋《春秋》偏重義理的闡發,著重發掘其“微言大義”。他們為了順應當時中國社會和文化一統的歷史趨勢,利用《春秋》開篇“元年,春,王正月”的記載,闡發大一統的政治觀。說:“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何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這就是說,“春王正月”四字的排列,有很深的用意,要求一切事情統一於王,統一於王就是“一統”。西漢儒宗董仲舒繼承發展了《春秋公羊傳》的理論。他在其《春秋繁露·奉本》中說:“《春秋》緣魯以言王義。”在《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中說:“《春秋》應天作新王之事。”在《舉賢良對策》中說:“《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由此認為,統治者要長治久安,要保持政治統一,必須實現思想統一,因而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實現全面意義的大一統。董仲舒尊孔子為素王,認定《春秋》是孔子為了“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史記·太史公自序》)而作,是為後王制定的一套治世王法,按照這套王法辦事,便可實現大一統的理想。大一統的提法和思想,在漢代相當普遍。《史記·秦始皇紀》:“今陛下……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漢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契約風,九州共貫也。”大一統思想不僅在秦漢時期對於國家的統一、文化價值的整合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以後中華民族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增強了民族凝聚力,鞏固了共同理想,促進了中華一體的民族精神的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