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家和母親

夢見家和母親

《夢見家和母親》是一首19世紀由美國作曲家奧德威創作的歌曲,創作於1851年,歌曲原名:(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這首歌曲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作為一首帶有傷感色彩的歌曲流傳於美國南北,並且在日本的版本《旅愁》和中國的版本《送別》至今家喻戶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夢見家和母親
  • 外文名稱: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 所屬專輯:victor 
  • 歌曲時長:6:48
  • 發行時間:19世紀末期
  • 歌曲原唱:John P. Ordway,tenor with orchestrs
  • 填詞:J·P·奧特威
  • 譜曲:J·P·奧特威
  • 編曲:J·P·奧特威
  • 音樂風格:流行
  • 歌曲語言:英語
  • 創作地域:美國
創作背景,作者簡介,平生經歷,歌詞,英文版,日語版,中文版,歌曲衍生,史詩之作,多種版本,中文版本,李叔同版,林海音版,電影城南舊事版,陳哲甫增續版,陳綺貞版,豐子愷家庭版,

創作背景

19世紀下半葉,美國作曲家奧德威(John P. Ordway)創作了著名的通俗歌曲《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該曲旋律優美,飽含深情。20世紀初,日本詞作家犬童球溪對該曲用日本文字進行填詞,創作了《旅愁》。此後,使用此曲作詞的中國歌曲還有李叔同的《送別》以及周倍慶的《黑洞》。由於《送別》在1980年代後流傳甚廣,基本上所有人都認為李叔同是原作曲者,後來經周倍慶指出在20世紀初就出現過一模一樣的曲調,後經證實可追溯到最早的時期是1916年3月31日由美國勝利首次錄製過的唱片,歌曲名稱就叫《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是由5位著名歌唱家演唱。但這首歌曲的最初錄製年代尚不清楚,甚至有傳言傳出是在愛迪生發明留聲機之前奧德威便譜寫出類似曲調,但由於沒有曲譜留傳,以人聲傳唱的方式在19世紀末被可儲存介質保存。
夢見家和母親

作者簡介

中文名:約翰·龐德·奧特威
夢見家和母親
英文名:John Pond Ordway,
又譯名:j·p·奧特威,約翰·p·奧特威
生 日:1824年8月1日
故 於:1880年4月27日
出生地: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塞勒姆
代表作品:《Twinkling Stars are Laughing love》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約翰·龐德·奧特威 是美國19世紀 著名作曲家、音樂企業家、教育家。19世紀40年代末與父親亞倫·奧特威一起在波士頓創辦了一家音樂商店。《Twinkling Stars are Laughing love》是他在1855年創作的一首代表歌曲,但是更加有名的是創作於1851年的《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這首歌曲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作為一首帶有傷感色彩的歌曲流傳於美國南北,並且在日本的版本《旅愁》和中國的版本《送別》至今家喻戶曉。

平生經歷

他在1845年組建了“奧特威的伊奧利亞人”(Ordway's Aeolians)樂隊,其形式為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夢見家和母親》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夢見家和母親
美國著名音樂家派崔克·吉爾摩(Patrick Gilmore)在奧威特的音樂商店工作過,並且曾經擔任過“奧特威的伊奧利亞人”樂隊的領隊,他的最有名的作詞是改編自愛爾蘭歌曲的反戰歌曲《當約翰尼邁步回家時》,不過他的創作版本內容沒有歌曲曲調那么歡快。
此外,美國著名音樂家詹姆斯·皮爾彭特(James Lord Pierpont)的第一首歌曲《重返加州》就是為“奧特威的伊奧利亞人”樂隊創作的。此後他又為奧威特創作了許多歌曲,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鈴兒響叮噹》。
奧特威在美國南北戰爭的葛底斯堡戰役後,還作為一名外科醫生照顧傷兵。
他還在1859年到1873年之間在波士頓的哈里克中學擔任學校董事,並且在1868年還一度任職於麻薩諸塞州法庭。他反對體罰學生,並且還為州議會設立了一個基金。
夢見家和母親
奧特威還建立了麻薩諸塞州漁獵協會,也就是麻薩諸塞州釣魚協會的前身。
奧特威於1880年4月27日在波士頓去世,享年56歲。

歌詞

夢見家和母親》、《旅愁》、《送別》三個經典版本歌詞及歌詞大意

英文版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J·P·奧德威
Dreaming of home,dear old home! Home of my childhood and mother;
Oft when I wake 'tis sweet to find,I've been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Home,Dear home,childhood happy home,When I played with sister and with brother,
'There’s the sweetest joy when we did roam,Over hill and thro' dale with mother
Dreaming of home,dear old home,Home of my childhood and mother;
Oft when I wake 'tis sweet to find,I've been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Sleep balmy sleep,close mine eyes,Keep me still thinking of mother;
Hark! 'tis her voice I seem to hear. Yes,I'm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Angels come,soothing me to rest,I can feel their presence and none other;   For they sweetly say I shall be blest; With bright visions of home and mother
Childhood has come,come again,Sleeping I see my dear mother;
See her loved form beside me kneel。While I'm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Mother dear,whisper to me now,Tell me of my sister and my brother;
Now I feel thy hand upon my brow,Yes,I'm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夢見家和母親
歌詞大意:
夢見家裡,親愛的老房子!我的童年和母親的家;
經常當我醒來的時候是甜蜜的尋找,我一直夢見家和母親;
家,親愛的家,童年時的幸福之家,當我和兄弟姐妹一起玩耍時,
這是最甜蜜的歡樂時,我和母親一起漫遊山丘和峽谷
夢見家裡,親愛的老家,我的童年和母親的家;
經常當我醒來的時候是甜蜜的尋找,我一直夢見家和母親
溫暖的睡眠睡眠,閉上我的眼睛,讓我還想著媽媽;
聽!”這是她的聲音,我似乎聽到。是的,我夢想著家庭和母親。
天使來了,安慰我休息,我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存在,沒有其他;
他們說我會幸福甜蜜;隨著家庭和母親的美好夢想
童年已經來了,又來了,我看見我親愛的母親;
看到她愛的形式在我身邊跪下,而我夢想著家庭和母親。
母親親愛的,現在對我耳語,告訴我我的姐姐和我的兄弟;
現在我感覺你的手在我的額頭上,是的,我夢想著家庭和母親

日語版

《旅愁》
犬童球溪
(各個版本歌詞的順序不同,上面一行是歌詞的平假名)
ふうけいくあきのよ たびのそらの
更け行く秋の夜(よ) 旅の空の
わびしきおもいに ひとりなやむ
侘びしき思いに 一人悩む
こいしやふるさと なつかしちちはは
戀しや故郷(ふるさと) 懐かし父母(ちちはは)
ゆめじにたどるは さとのいえじ
夢路に辿るは 故郷(さと)の家路
ふうけいくあきのよ たびのそらの
更け行く秋の夜 旅の空の
わびしきおもいに ひとりなやむ
侘びしき思いに 一人悩む
まどうつあらしに ゆめもやぶれ
窓うつ嵐に 夢も破れ
はるけきかなたに こころまよう
遙(はる)けき彼方に 心迷う
こいしやふるさと なつかしちちはは
戀しや故郷 懐かし父母
おもいにうかぶは もりのこずえ
思いに浮かぶは 杜(もり)の梢(こずえ)
まどうつあらしに ゆめもやぶれ
窓うつ嵐に 夢も破れ
はるけきかなたに こころまよう
遙けき彼方に こころ迷う
日文羅馬音(各個版本歌詞的順序不同,羅馬音的順序也會改變)
Hu u ke i ku a ki no yo ta bi no so ra no
Wa bi shi ki o mo i ni hi to ri na ya mu
Ko i shi ya hu ru sa to na tsu ka shi chi chi ha ha
Yu me ji ni ta do ru wa sa to no i e ji
Ma do u tsu a ra shi ni yu me mo ya bu re
Ha ru ke ki ka na ta ni ko ko ro ma yo u
Ko i shi ya hu ru sa to na tsu ka shi chi chi ha ha
O mo i ni u ka bu wa mo ri no ko tsu e
歌詞大意:
深秋夜闌,旅途天空  寂寥的回憶,
一個人憂愁  懷戀的故鄉,親切的父母  走在夢中,
回故鄉的路  深秋夜闌,旅途天空  寂寥的回憶,
一個人憂愁  風雨敲窗,夢被打破  遙遠的他們,
心迷惘  懷戀的故鄉,親切的父母  思緒湧來,
樹梢動  風雨敲窗,夢被打破  遙遠的他們,心迷惘。
文言文翻譯:
西風起,秋漸深,秋容動客心。獨自惆悵嘆飄零,寒光照孤影。
憶故土,思舊人,高堂念雙親。鄉路迢迢何處尋,覺來歸夢新。

  

  

中文版

送別
李叔同
夢見家和母親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歌曲衍生

夢見家和母親
十九世紀美國音樂家J·P·奧德威(John Pond Ordway)作有一首歌曲《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後來《夢見家和母親》流傳到日本後,日本音樂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調(可能作過略微的改動),填上日文的新詞,作成《旅愁》這首日文歌。1907年《旅愁》發表後,在日本被廣泛流傳。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學日本,故接觸到了《旅愁》,他被這首歌曲的優美旋律所打動,產生了創作靈感,回國後,“天涯五友”,這段時期的生活顯然給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叔同與許幻園宣揚民權思想,提倡移風易俗,宣傳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為社會風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蕩然無存,許幻園趕京找袁世凱討回公道,離別時,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寫於此歌送別許幻園。也是李叔同的優秀音樂作品,被中國數代人所傳唱。

史詩之作

英文版:《夢見家和母親》 日語版:《旅愁》 中文版:《送別》
在歌曲上,《送別》用的是安東尼·德沃夏克的曲調。在歌詞上,《夢見家和母親》、《旅愁》、《送別》則分別是三位藝術家的個人創作,是三個獨立的作品,之間無直接聯繫;當然由於曲調的一致基礎,或許在藝術神韻和表現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處。《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整箇中文歌詞與曲調結合得十分完美,幾乎不能發現是譜曲後重填詞的歌曲。有論者認為李叔同的作詞是濃縮了古典小說《西廂記》中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的意境。

多種版本

二十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1970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送別》和《旅愁》兩首歌曲在中日兩國分別都廣為流傳直至今日,但英文的《夢見家和母親》在美國卻沒有被人們記住,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送別》這首歌的歌名常被誤作為“《驪歌》”,雖然《送別》是一首驪歌,但“驪歌”並不是它的歌曲名字。
這一首歌在1997年由中國搖滾樂隊唐朝樂隊演譯.

中文版本

除了三個經典版《夢見家和母親》、《旅愁》、《送別》之外,中文版的《送別》又陸續有很多版本出現。

李叔同版

這個可以說是中文版《送別》的原版
夢見家和母親
這個版本最早發表於豐子愷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
李叔同留學日本,故接觸到了《旅愁》,他被這首歌曲的優美旋律所打動,產生了創作靈感,回國後,“天涯五友”,這段時期的生活顯然給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叔同與許幻園宣揚民權思想,提倡移風易俗,宣傳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為社會風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蕩然無存,許幻園趕京找袁世凱討回公道,離別時,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寫於此歌送別許幻園。也是李叔同的優秀音樂作品,被中國數代人所傳唱。
李叔同《送別》手跡似未留存。《送別》最初發表版本見於裘夢痕、豐子愷合編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書收入李叔同作詞作曲或者填詞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開明書店出版。有人說此書在1921年出版,是錯誤的。此書的歌詞字型不是標準印刷體,而是手寫體。書寫之人正是編者豐子愷。
豐子愷(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與李叔同關係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後,二人來往也十分密切。根據豐子愷年譜,1927年秋李叔同還曾在豐子愷家中小住。豐子愷曾向人推薦,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讀者可在開明書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窺見”。因此,這個版本的可靠性無可懷疑,應視為正宗原版。
豐子愷版在傳播過程中,因某些人手上並沒有《中文名歌五十曲》,不通四書,也不理解文人的情懷,因此曾發生嚴重錯訛,將“一瓢濁酒”之“瓢”,誤作“觚" “壺”與“斛”,「一瓢濁酒盡餘歡」之典故出自《論語-雍也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加上《中文名歌五十曲》刊載的是豐子愷用毛筆以端正小楷抄錄的, 歌詞正是「一瓢濁酒盡餘歡」, 因此應以《中文名歌五十曲》版作準。

林海音版

夢見家和母親
台灣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中兩次提到《送別》這首歌。她記錄的《送別》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林海音版和豐子愷版差別較大。有人認為這是林海音記憶錯誤或者對原詞記憶不全,以杜撰填充。對此說法我不以為然。以林海音對童年往事的記憶能力,她斷不會忘記她一生都非常喜愛的《送別》這首歌的歌詞。我以為,林海音版的《送別》在歷史上確實存在過。它曾經作為林海音在北京讀書的那所國小在畢業典禮唱的儀式歌曲。林海音在《城南舊事》中把它稱為“歡送畢業同學離別歌”。我想是這樣的,那所國小採用《送別》作為“歡送畢業同學離別歌”,但鑒於李叔同原詞中“一觚濁酒盡餘歡”等句不適合兒童唱,就加以修改了。我只對“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中的“來”字有所懷疑,從意思上說此處用“還”似更為貼切,也避免和後面的“來”重複。而網上傳抄本,也確有將“問君此去幾時來”寫為“問君此去幾時還”的。

電影城南舊事版

電影《城南舊事》對《送別》的使用,並沒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實際是把豐子愷版和林海音版合二為一,但又有個別差異。影片在出現《送別》一歌時,沒有字幕,我記錄的兩段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夢見家和母親

這個版本,文字上的最大特點是把豐子愷版和林海音版中的“地之角”變為“海之角”,不知是否有所依據。另外,“盡餘歡”一句,我反覆聽,確定唱的是“瓢 ”。由於電影具有特別的傳播力,特別是在八十年代初的時候,這個版本的《送別》傳播最廣。但不能不說,這個版本並不好。

陳哲甫增續版

可能是因為《送別》比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後有人續填歌詞。而有的續詞隨原詞一起傳播,時間一長,被人誤當作李叔同《送別》的第二段。最著名者當屬陳哲甫續詞。
陳哲甫(1867~1948),天津人。1903年留學日本。回國後歷任北京高等師範(北師大前身)教授、燕京大學國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貧兒院院長等職。1928年後居天津。陳哲甫與李叔同相識,並可能和李叔同有親戚關係。他寫的《送別》續詞收入杜庭修所編《仁聲歌集》中。該歌集1932年12月由仁聲印書局出版。《仁聲歌集》將陳哲甫的續詞和李叔同的原詞同刊在《送別》歌中,形成《送別》的演繹版。
全詞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夢見家和母親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孤雲一片雁聲酸,日暮塞煙寒。
伯勞東,飛燕西,與君長別離。
把袂牽衣淚如雨,此情誰與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續詞中“此情誰與語”,也有寫為“此情與誰語”的。兩者都通,但孰是孰非,有待見過《仁聲歌集》原書者指正。還有人誤以為是“此情誰與予”。另外,有些文章將“把袂牽衣”寫為“把褲牽衣”、“把袖牽衣”,顯然不對。
陳哲甫的續詞也不壞,但似乎寫的是男女分別、兒女情腸,不如李叔同原詞意義寬廣。

陳綺貞版

夢見家和母親
《送別》還有這樣一個版本: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韶光逝,留無計,今日卻分袂。
驪歌一曲送別離,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別離悲,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去去莫遲疑。
有不少人說第二段也是李叔同所作,但沒有人提供原始證據。我分析,這也是一個續作。這段詞突改第一段詞意象聯想、情景結合的風格,對光陰易逝、悲歡離合發表議論,味同嚼蠟,所作議論實際上是對第一段意思的重複,沒有新意。作為歌詞,它也不上口,幾乎無法歌唱。因而我判斷它不是李叔同手筆。從根本上說,《送別》原詞內容完整,有始有終,根本就不需要第二段歌詞。即使李叔同真的寫了第二段歌詞,那也是續貂之為。
這個版本的《送別》似乎是從港台傳來。我在網上看到的一份“台中市立國中八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成績考查一年級國文科”試卷,將它作為閱讀測驗題。香港也有文章認為它是李叔同《送別》全詞。

豐子愷家庭版

這個歌詞只是在形式上與《送別》相仿,構不成《送別》的演繹版本。這裡僅僅將其作為《送別》傳播史上的一個花絮加以介紹。
有人回憶,豐子愷晚年見後輩學唱《送別》,覺得新時代的兒童應當唱朝氣蓬勃的歌曲,於是重填了《送別》歌詞,並改題為:
夢見家和母親
《遊春》
星期天,天氣晴,大家去遊春。
過了一村又一村,到處好風景。
桃花紅,楊柳青,菜花似黃金。
唱歌聲里拍手聲,一陣又一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