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守望者

夢幻守望者

《夢幻守望者》是2005年10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瑪格麗特·塞林格。

基本介紹

  • 書名:夢幻守望者
  • 又名:夢幻守望者:我的父親塞林格
  • 作者:瑪格麗特·塞林格
  • 譯者:潘小松 劉曉潔
  • ISBN:9787530207864
  • 類別:文學
  • 頁數:373 頁
  • 定價:32.00元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10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後記,媒體推薦,

內容簡介

《夢幻守望者》是一本對《麥田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的首份觀察,揭示了塞林格神秘面貌的裂紋。它是對塞林格小說在美國文學中的地位的重估,也揭示了他的神秘邊緣生活方式。書中披露賽林格私生活里的一些鮮為人知的隱秘,包括諸如害怕女性身體,年輕時練功不近女色,在家拿尿當保健品喝,在二戰中當過特工,曾與他親手逮捕的一個女納粹黨徒有過短暫婚史之類的事情,描述了眾多細節。

作者簡介

傑羅姆·大衛·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 2010)美國作家,他的《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 出生於紐約城一個富裕的猶太商人家庭。 1942年從軍,經一年多專門訓練後,赴歐洲做反間諜工作。1946年復員回紐約,專門從事寫作。 1940年發表處女作,到1951年出版長篇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止,十多年中曾發表短篇小說20多篇。《麥田裡的守望者》出版後,塞林格一舉成名。此後他隱居新罕布夏州一鄉間小屋中,外築高牆,離群索居,成為著名的遁世作家。在這以後,幾十年來,據說他每天在一間只有一扇天窗的斗室中辛勤寫作,但迄今拿出來發表的只有編成兩本中篇集的4部中篇小說和1部短篇小說。
瑪格麗特·塞林格(Margaret A. Salinger, 1956- ),塞林格之女。

目錄

引言
第一部分 家史 1900—1955
1.“有時透過藍色的鏡子”
2.老鄉
3.雜工、裁縫、士兵、間諜
4.分離的心性功能
5.我們會閂上門的
6.隱居
第二部分 柯尼什 1955—1968
7.夢幻孩子,現實孩子
8.林子裡的寶寶
9.跨越邊境
10.狙擊手
11.“無論生命怎樣無數,我發誓要拯救他們”
12.模糊的感覺
13.她在那兒日夜編織
14.卡米洛特之行
15.新兵訓練營與冰茶
16.鳥兒與蜜蜂:希區柯克式的
17.完美的十
18.地下筆記
19.“用愛來稱呼”
20.安全的港灣:往來島嶼間歇的地方
第三部分 柯尼什的彼岸
21.孤島歸來
22.聖誕節
23.仲冬
24.天堂里的春天:生產者
25.伍茲托克
26.失去的精神支柱
27.志趣相投的人
28.嬰兒消失了
29.心靈的避風港
30.“泛舟伊甸園”
31.落水的女人
32.上下快車道
33.編織自己的生活
34.醒悟
後記
譯後記

前言

引言
夢幻,書本,各是一個世界……
有著血肉般相互依附……
——威廉·華茲華斯
《個人談話》
我是在一個幾乎沒有活人的世界裡長大的。柯尼什,我們居住生活的地方,樹木蔥鬱,荒無人煙,最近的鄰居是一組七塊青苔覆蓋的墓石,那是我弟弟和我一次在雨中追蹤一隻紅色的蠑螈時發現的。兩塊大墓石腳下是五塊小墓石,表明很久以前一個家庭的逝去。我父親不鼓勵活人來訪到了這樣一個程度,一個外來的人朝里看一下,也許觀察到的是一片與世隔絕的荒原。正如我父親筆下的人物之一雷蒙·福特曾在詩中寫道的:是“顛倒的森林”;“不是荒原,而是一片顛倒的大森林,綠葉都在地下。”我童年的時候信不信由你的故事聽得很多:樹精啦,仙女啦;一肚子想像中的朋友,一肚子關於太陽東邊、月亮西邊之地的書。我父親也編織人和動物的故事,這些東西陪伴我們度過那段歲月。母親成小時地讀書給我聽。多年後,我讀到父親筆下的人物霍頓·考菲爾德夢想某日在這樣一個地方養育小孩,“我們想把他們藏起來。”他說道,在森林邊他的小木屋,他和妻子會買許多書給他們,教他們讀書寫作。
然而,在現實生活里,這是夢幻與噩夢糾纏在一根蛛絲上的世界;這蛛絲線是我父母編織的,沒有現實的堅實基礎;假如一個人倒下,是著不了地的。我的父母親做著美麗的夢,但卻沒有技巧把美麗的夢從空中摘下來,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開花結果。我母親生我的時候還是個孩子,她仍舊是個有著夢幻的人,並且像麥克白夫人,許多年裡受夢遊的折磨。我父親,一個虛構故事的作家,也是個有著夢幻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他連自己的鞋帶都系不好,更別說提醒女兒別跌倒了。
在我父親眼裡,虛構的故事、另外的世界、另外的現實比活著的動植物,比有生命的血肉更真實。我記得有一次我們一起從他的起居室窗外望去,收入眼底的是美麗的田野和森林,窗戶框出一片農場和消失在遠處的群山。他在畫面上揮了揮手,像是要把它抹去,說:“這一切都是空幻,都是幻象。不奇妙嗎?”我沒說什麼。但是,對我這種為堅實的土地一樣的東西努力奮鬥了很久的人,想到腳下的實地消失,無底無盡地下落,是怎么也奇妙不起來的。暈眩,毀滅,恐懼,是我想到的詞兒,而當然不是奇妙。這是顛倒的森林裡陰暗的一面。
我在一個既可怕又美麗、失去總平衡的世界裡長大。也許人類的情形部分就是這樣的:孩子們長大成人,一定想擺脫父母夢想他們興許變成的樣子,為的是看看自己究竟怎樣,或希望怎樣。對我母親而言,對我姑姑而言,對我自己而言,這項使命幾乎讓我們溺水身亡;我們依附在父親夢幻里的花環上太久了,像血肉相互依附。
雷歐提斯 淹死了!啊!在哪兒?
王后 在小溪之旁,斜坐著一株楊柳,它的毿毿的枝葉倒映在明鏡一樣的水流之中;她編了幾個奇異的花環來到那裡……她就連人帶花一起落下嗚咽的溪水裡……她嘴裡還斷斷續續唱著古老的謠曲,好像一點不感覺到她處境的險惡,又好像她本來就是生長在水中一般。可是不多一會兒,她的衣服被水浸得沉重起來,這可憐的人歌兒還沒有唱完,就已經沉到泥里去了。
(《哈姆萊特》第四幕第七場)
我父親曾經對一個朋友說,對他來講,寫作與探索啟蒙是分不開的,說他打算把生命奉獻給一部偉大的作品,說這部作品會是他的生命——彼此不可分割。在現實生活中,當他自己想同人在一起的時候,會很有趣,有濃烈的愛意,會是你最願同他在一起的一個人。然而,對這樣一個生活在幻境的人,一旦活人妨礙了他的工作,打擾了他的神聖探索,那便是褻瀆聖靈了。我直到快中年時才打破沉寂,打破這家庭的偶像,這偶像守護著數代令人作嘔的秘密,真實的和想像的秘密。我才開始給這個家帶來一些光明和新鮮空氣,這空氣如柯尼什的微風一樣完整,賦有生命。
我兒子出生後,我迫切需要穿過魔幻的世界和瘴氣熏天的世界,穿過歷史和虛構的故事,看看到底什麼是真實的,什麼不是;什麼值得留存並作為寶貴遺產傳給我兒子,什麼是我想濾掉的。正如掛在印第安人床上的守望夢幻之物濾掉噩夢,把噩夢從網中濾掉,讓美好的夢順羽毛滴到他熟睡的額頭上。
霍頓在《麥田裡的守望者》開頭說:“我要是細談我父母的個人私事,他們準會大發脾氣……特別是我父親。”儘管我這樣想,但我家的女人在我斗膽問起她們的故事時卻慷慨得讓我吃驚並感念,我的母親和我唯一的姑姑都是這樣。我父親許多年前忠告過一個學英語的年青女學生,說沒有他的積極合作,她的論文作業會寫得更好。我也順從了父親的忠告。他彬彬有禮地對那位女學生說,謝謝她的好意。然而,(他對她道)你要的傳記事實都在我的小說里,以一種形式或另一種形式,包括你問及的那些痛苦經歷。我回顧了一下與父親在一起的生活,閱讀並研究了我父親的平生著作,加上與姑姑和母親的多次長談,據此組拼了塞林格家“諸事種種”的故事。也許它像一條胡亂拼湊的被子,興許也還恰如其分。

後記

這是我從事翻譯以來第十本譯作了,卻忽然發現“譯後記”無從寫起。因為,一般意義上的“譯序”或“譯後記”是讀者讀一本譯作的鑰匙,也是譯者向讀者交代翻譯緣起的方式。然而,就《夢幻守望者》(Dream Catcher)而言,除了知道作者是美國作家、《麥田裡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的女兒外,我們並沒有更多的信息可以供給讀者。美國版(Washington Square Press)原書封底的簡介以及書前報紙評論摘要除了誇讚的套話和誤導讀者的字眼,對讀者有幫助的東西並不多。我想作者瑪格麗特·A·塞林格(Margaret A.Salinger)也會同意我的看法。
平心而論,這是一個作家的女兒寫的回憶錄,並沒有什麼新鮮刺激的東西。這本書的長處是一個女兒觀察、體驗作家父親為人處世的感想。世人對塞林格的隱居和他對待女人及婚姻的方式感到神秘莫測,女兒告訴大家是怎么一回事。她的結論是:假如你崇拜一位作家,就去讀他的作品,千萬別以為他的日常生活也像夢幻世界裡一樣。瑪格麗特對父親躲避在夢幻世界而不顧家人很不以為然。書評界所謂“寫得很不堪”,其實沒有那樣誇張,瑪格麗特還是以她的父親為自豪的,這從字裡行間能夠看出來。
“別傳就是自傳”。《夢幻守望者》更多的筆墨是在寫作者自己的成長過程、感情歷程。關於家史,因為作家父親閉口不談,所以開篇的信息不多。倒是“附錄”里她的表叔提供了塞林格家族的許多情況。作家塞林格不但對家史諱莫如深,對各種採訪也避之唯恐不及。幾十年里不再發表新作,生活方式與世隔絕,這都是關於他的各種“神秘”傳聞的起因。推其實,這不過是一個藝術家選擇的生活方式罷了。《麥田裡的守望者》給他提供了不多賣文的條件,不喜應酬也就不去懷著功利目的或者虛榮心去應酬了。我很羨慕他有選擇的自由。
這是文學大師的女兒寫的回憶錄,但是你不要指望讀出一本文學經典來。儘管瑪格麗格也博覽群書,喜歡引用詩文,畢竟她還不是文學家。小女子的瑣碎也是本書的特點之一,或許因為這一點,對文學沒興趣的讀者倒想翻開看看。有一點我敢肯定,讀這本書不一定非要把《麥田裡的守望者》找來讀。
塞林格夫婦對子女成長過程中偏頗的教育方式是這本書反覆強調的。作者對自己父母有些方面的“長不大”是深引以為訓的,這是本書的主旨。願天下父母在追求各種成功和夢幻之前,先處理好家庭生活,這已然成為《夢幻守望者》的作者一種根深蒂固的理念了。她寫這本書的出發點就在於此。翻譯這本書除了因為是塞林格女兒寫的回憶錄,也考慮到這方面的借鑑價值。我對生活和寫作別出心裁的作家情有獨鐘。曾經翻譯過的幾位作家都是這種“怪人”,說來也是怪事。
感謝劉曉潔同志在教書的百忙中替我承擔了八十頁原文的翻譯。感謝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韓敬群、莫常紅、趙雪芹諸同志為編輯此書付出的辛勞。本書的錯誤和不妥,責任在我,希望讀者賜教。
潘小松

媒體推薦

塞林格女兒講的真故事跟他的小說一樣迷人,這裡有信息使我們不禁改變自己對塞林格作品的預估,有些想像還被放大了。這本回憶錄很可能引起對塞林格小說在美國文學中的地位的重估。本書給他在許多人眼裡的神秘邊緣生活方式提供了一個維度。
——《紐約時報》
新出爐的講述全部事實的回憶錄,揭開了八十一歲父親古怪私秘生活的蓋子。對J.D.塞林格迷和學者來說,這些細節引人入勝。她給父親作品中的自傳成分加了明顯標誌並且在心理學上提出敏銳見解。
——《紐約郵報》
《夢幻守望者》揭示了塞林格神秘面貌的裂紋。
——《沙龍網》
瑪格麗特·塞林格的作品顯示了女人的觀察力靈巧地套用於男人的寫作時所具有的光輝。很少有回憶錄能這么讓讀者反思一個著名作家的小說整體,這本回憶錄是塞林格評論里浮出的最好的書之一。
——《學術寫作評論》
美國最著名的在小說里創造早熟孩子的人,生了個傑出的女兒,這個女兒尚有道德神經纖維,證明能經得起J.D.塞林格血肉之軀的挑戰,也經得起他深藏不露的神秘的挑戰。佩吉是解讀父親作品的大師,細讀作品時有平衡技巧,善於解出父親的創作動機和行為。這本書傑出之處在於:在描述自救的過程中,作者解構了塞林格神話。
——《里奇蒙時報》弗州分印點
對國內最受人崇拜、最隱秘的作家之一的一份前所未有的觀察。
——《今日美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