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資產配置:投資實踐進階

多資產配置:投資實踐進階

《多資產配置:投資實踐進階》是一部由 [印度]普拉納·古普塔所著書籍,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資產配置:投資實踐進階
  • 作者:[印度]普拉納·古普塔(Pranay Gupta)[瑞典]斯文 R.斯卡爾舍(Sven R.Skallsj?)[加拿大]李兵(Bing Li)
  • 譯者:胡超
  • 出版時間:201年7月07日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296 頁
  • ISBN:978-7-111-56595-6
  • 原作品:Multi-Asset Investing: A Practitioner's Framework
  • 定價:69 元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譯者序,前言,

內容簡介

《多資產配置》是當今、乃至未來投資管理行業的權威經典。
本書解決了以下問題:
為什麼配置通常只有一種方法,且只按照一個固定期間來做?
誰說我們需要把阿爾法和貝塔分開來看?
傳統上對於風險和風險溢價的定義,還適用於多資產投資領域么?
在組合投資管理過程中是否考慮了“真實風險”?
在投資時將整個新興市場獨立出來看,是否具有意義?
為什麼亞洲的主動型管理人業績遠遠落後於發達市場管理人?
對於一個策略的回報業績,你能區分有多少是來自於投資能力,有多少是來自於運氣的么?
支付管理人費用,究竟是促使利益一致,還是導致利益背離?
為什麼資產管理行業逐漸從多資產策略轉向多資產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普拉納·古普塔 擁有超過25年的多資產、多策略組合的管理經驗,在全球管理總資產規模超過850億美元,服務的客戶包括資產管理人、主權財富基金、保險公司、養老金、捐贈基金以及高淨值客戶。他目前擔任CFA協會研究基金會的投資委員會主席,並曾獲得亞洲最佳資產管理人榮譽。
斯文R.斯卡爾舍 曾供職於Ignis資產管理公司、AGL結構金融公司以及Shell資產管理公司,在任職期間設計並開發了一系列的風險模型。
李兵 是富榮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總裁,這是一家位於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專門為中國內地的高淨值客戶提供投資解決方案。
譯者簡介
胡超 特許金融分析師(CFA),金融風險管理師(FRM),具有中國證券從業資格基金從業資格以及期貨從業資格。
胡超先生目前就職於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此前就職於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普華永道諮詢有限公司。曾負責保險資金海外配置、委外投資策略及管理人選擇、投後管理、風險控制及市場研究等,管理資產類別包括境外股票、固定收益以及另類投資等,有著豐富的海外多資產投資管理實踐經驗。
胡超先生同時是國家二級口譯員及筆譯員(英語)。本科畢業於國際關係學院,獲經濟學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於范德比爾特大學(美),獲得金融學碩士學位。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作者簡介
第1章 多資產投資問題的介紹/ 1
1.1 什麼是多資產投資/ 2
1.2 傳統結構/ 4
1.3 從主動型管理到敞口配置的轉換/ 4
1.4 提升配置結構/ 5
1.5 通過建立多資產組合來管理尾部風險/ 6
1.6 新興市場的多資產投資/ 7
1.7 從多資產策略到多資產解決方案/ 7
1.8 多資產投資業務/ 8
第2章 傳統的資產配置結構/ 10
2.1 傳統投資流程/ 11
2.2 資產配置流程/ 12
2.3 多元化投資的理論/ 14
2.4 股票風險溢價和投資期限/ 20
2.5 相互獨立的資產類別/ 21
2.6 組織架構和資源配置/ 21
2.7 資產配置需要的能力/ 21
2.8 改進的配置解決方案/ 23
2.9 對於改進資產配置方案的一些爭論/ 23
第3章 從主動型管理到敞口配置/ 25
3.1 從歷史數據看阿爾法和貝塔的合理性/ 26
3.2 主動型管理的發展/ 27
3.3 貝塔概念的一般化處理/ 28
3.4 配置不再以資產類別區分/ 29
3.5 主動型投資流程的含義/ 30
3.6 投資策略分類/ 30
3.7 另類投資的定位/ 32
3.8 可轉移阿爾法策略被淘汰/ 33
3.9 基準投資和靈活貝塔投資策略的定位/ 33
3.10 基於敞口框架的風險分析/ 34
3.11 按照投資期限長短來進行組織架構建設/ 35
3.12 從資產到敞口的轉換/ 35
3.13 結論/ 38
第4章 重新定義多資產配置決策中的風險溢價/ 39
4.1 風險和風險溢價框架的現狀/ 40
4.2 多種資產共存的分析框架/ 40
4.3 投資期內的風險/ 42
4.4 大類資產配置的風險和回報溢價/ 43
4.5 資產類別溢價:我們的理論和傳統方法的比較/ 45
4.6 資產類別溢價:不同投資期限的影響/ 46
4.7 資產類別風險:我們的理論和傳統方法的比較/ 47
4.8 資產類別風險:不同投資期限的影響/ 48
4.9 主權信用風險和風險溢價/ 49
4.10 在多資產投資不同情景中的套用/ 50
4.11 結論/ 51
第5章 多策略配置結構/ 53
5.1 配置方法的分類/ 54
5.2 多策略框架在配置問題上的套用/ 58
5.3 多元化策略的優勢/ 60
5.4 單配置方法的要求/ 61
5.5 多策略配置示例/ 64
5.6 結論/ 67
第6章 基本面敞口配置方法:經濟周期/ 68
6.1 被動經濟模型/ 68
6.2 主動經濟方法/ 69
6.3 五周期資產配置法/ 70
6.4 周期理論中的風險參數/ 75
6.5 區分核心和周期性成分/ 75
6.6 五周期框架的構成/ 76
第7章 系統性敞口配置流程:主動風險預算/ 78
7.1 經濟周期模型/ 80
7.2 貨幣周期模型/ 82
7.3 股票估值的風險調整/ 83
7.4 構建一個經調整的風險預算配置策略/ 84
7.5 模擬組合表現/ 89
7.6 ARB配置策略的效果檢驗/ 93
7.7 回撤管理的套用/ 97
第8章 資產配置預測/ 99
8.1 資產配置一致預期的資料庫/ 100
8.2 用一致預期來進行資產配置/ 100
第9章 多資產組合的最佳化/ 109
9.1 均值方差理論的發展/ 109
9.2 組合配置和績效評估/ 112
9.3 效用最大化的策略/ 112
9.4 基金經理的目標/ 113
9.5 有效前沿/ 114
9.6 最優組合選擇/ 115
9.7 約束條件/ 116
9.8 尾部風險約束/ 118
9.9 事件風險/ 118
9.10 巨觀風險/ 119
9.11 市場結構風險/ 119
9.12 相關性風險/ 120
9.13 最優策略的表達式/ 121
9.14 無約束配置/ 122
9.15 引入約束條件/ 125
9.16 最優組合/ 132
9.17 結論/ 134
第10章 在多資產組合中管理尾部風險/ 136
10.1 實踐中的組合管理/ 137
10.2 實踐中的資產配置/ 138
10.3 真正的風險衡量標準:投資期末風險和投資期內風險/ 139
10.4 模型的不確定性/ 142
10.5 止損規則/ 148
10.6 尾部風險的管理/ 155
10.7 相關變數說明/ 156
第11章 新興市場的多資產投資/ 158
11.1 觀察1:新興市場區域分類不合理/ 159
11.2 觀察2:新興市場行業分類不恰當/ 161
11.3 觀察3:股票指數的持倉集中度/ 161
11.4 觀察4:主動型管理的潛力/ 162
11.5 觀察5:主動型管理人的業績表現/ 164
11.6 觀察6:過度依賴於單一投資決策/ 165
11.7 觀察的總結/ 166
11.8 新興市場投資框架的陷阱/ 166
11.9 最佳化的新興市場投資框架/ 167
第12章 資產配置在亞洲股票中的重要性/ 171
12.1 投資範圍對於組合超額回報的影響/ 171
12.2 不同行業的離散程度對於組合超額回報的影響/ 172
12.3 資產配置和個股選擇的相對重要性/ 174
12.4 美國股票池與亞洲股票池的對比/ 175
12.5 結論/ 179
第13章 多資產策略的執行:主動型還是被動型/ 180
13.1 影響主動型-被動型策略選擇的投資因素/ 180
13.2 投資人的約束要求對於主動型-被動型決策的影響/ 185
第14章 敞口風險診斷模型/ 187
14.1 傳統風險分析方法的缺點/ 187
14.2 評估有意風險和無意風險/ 188
14.3 多維度風險結構/ 189
第15章 管理人報酬對於配置決策的影響/ 197
15.1 報酬結構/ 198
15.2 管理人約束/ 200
15.3 最佳的主動性水平/ 201
15.4 業績分布/ 205
15.5 能力的重要性/ 206
15.6 主動性水平和管理人年齡/ 208
15.7 多個投資期間的影響/ 208
15.8 管理契約示例/ 211
15.9 結論/ 212
第16章 從多資產策略到多資產解決方案/ 214
16.1 當前行業轉型所處的階段/ 216
16.2 行業功能定位:多資產解決方案/ 217
16.3 多資產解決方案供應商的特點/ 218
16.4 投資解決方案的定製化因素/ 219
16.5 標準操作流程的要求/ 223
16.6 業績歸因分析的重要性/ 224
16.7 結論/ 224
第17章 私人財富管理中的多資產投資/ 226
17.1 私人財富多資產投資的癥結/ 226
17.2 商業模式及組織架構/ 229
17.3 當前投資框架/ 232
17.4 私人財富多資產投資平台/ 233
17.5 根據投資目標進行配置/ 235
17.6 只能做多的主動型管理人/ 236
17.7 結論/ 237
第18章 開展多資產投資業務/ 238
18.1 產品結構和定位/ 238
18.2 產品的優勢和劣勢/ 240
18.3 產品投資能力/ 242
18.4 目標客戶群體/ 243
18.5 現有投資產品差在哪裡/ 244
18.6 客戶群體:預期及績效評估/ 247
第19章 如何創造更好的業績:機構投資之間的博弈/ 251
19.1 使命和理念: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52
19.2 分析框架:傳統資產類別與風險溢價/ 255
19.3 將投資理念與回報驅動因子和組合構建決策結合在一起/ 257
19.4 投資治理/ 263
19.5 選擇委託投資的執行路徑/ 267
19.6 監督/ 270
19.7 結論/ 271
參考文獻/ 273

譯者序

配置的作用
1986年,格雷P. 布林森(Gary P. Brinson)、L. 蘭道夫·胡德(L. Randolph Hood),以及吉爾伯特L. 比鮑爾(Gilbert L. Beebower)首次從歸因分析的角度檢查了91隻大型養老金在1974~1983年的業績表現,試圖找到決定組合績效的關鍵因子。研究結果顯示,資產配置可以解釋組合93.6%的業績表現。在其後的30多年中,有不少研究人員順著這一思路繼續研究資產配置對於投資組合業績的影響作用,根據選擇樣本期間、研究方法以及市場環境的不同,得到的結論也略有不同。但學術研究及金融機構普遍形成的共識就是,資產配置是決定組合業績表現的最重要因素。
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起步較晚,對於資產配置問題的研究也是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而逐漸活躍起來的。最先開始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作用,並將其運用在實際投資管理中的,還是以機構投資人為主,包括主權投資基金、保險公司以及銀行等。隨著市場上可投資產品的日益豐富,不同資產的風
險收益特徵日益複雜,投資人的選擇和管理方式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本書無論從理論研究,還是從實踐操作層面,對目前中國市場投資人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多資產投資實踐
多資產投資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廣闊的概念。它涵蓋了不同市場、不同資產類別、不同投資期限對於投資的影響,也包括涉及多資產投資的風險控制、組織架構建設以及商業推廣等。本書儘可能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以上這些內容。本書的作者有著豐富的多資產投資管理經驗,並且經歷過各個資本市場不同的牛熊周期,既服務過大型的機構投資人,包括主權基金、保險公司、養老金等,也服務過普通的個人投資者。
從多資產投資延伸出來的策略種類繁多,不過基本可以統稱為多資產策略。這一策略最早由全球領先的資產管理公司推出,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運用。在金融危機之後,資本市場的投資人越來越多地注意到,單一股票或者債券策略的組合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傳統的組合策略,比如60/40組合、被動組合、目標風險/日期組合等,在應對多變的市場環境方面,也無法做到令人滿意。現實需求推動了多資產策略的迅速發展。對於多資產策略,從字面上理解,是包含多類資產的投資組合策略。相比傳統的股票/債券組合,多資產策略最明顯的特點是包含的資產種類更多、涉及的市場範圍更廣。典型的多資產策略中除了股票、債券之外,還包括商品、不動產、私募股權、私募債券等另類投資。多種資產組合在一起,一方面確實有效提高了組合應對系統性風險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卻又對資產管理人的專業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畢竟,沒有人可以同時深刻了解所有的資產類別。此外,當前金融市場發展迅速,市場環境持續變化,新的投資工具和投資理論層出不窮,每個資產類別的風險收益特點也需要重新定義。
本書重新回顧並檢查了目前的多資產策略和觀點,運用詳盡的數據和紮實的數理分析,對長期流行的多資產策略提出了挑戰和質疑,並且根據豐富的理論研究和行之有效的實踐運用,給出了全新的多資產策略解決方案,為多資產策略的構建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在本書中,作者討論了傳統多資產理論的缺陷,重新定義了阿爾法和貝塔,並提出應該以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主動型策略和被動型策略的優劣勢。在配置方面,作者認為傳統上按照資產類別來進行配置會導致風險的重疊和低效,而應該按照敞口類別來配置,這樣可以顯著提高配置效率,並且有利於整體風險控制框架的搭建。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之上,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作者提出了全新的多資產解決方案。
多資產投資中的風險管理
伴隨現代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理論日新月異。在構成整個金融市場的理論基石中,至關重要的仍然是風險和收益的匹配。所有的回報都伴隨著風險,不存在無風險套利的機會,這可以看作當代金融市場的基石。所有投資人的工作都可以歸結為在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儘可能高的回報/效用。本書中認為風險的內涵既包括了投資期末未能達到預期回報的風險,也包括了投資期內組合表現突破既定閾值的風險。於是,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對於風險的定義,以及導致風險的不同因子,並進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策略。在本書中,作者重點分析了如何管理投資過程中出現的尾部風險,並且提出,對於投資人而言,投資期內的風險甚至比投資期末的風險更為重要。因此,全面而有效的風險認識體系和管理體系,是決定多資產策略成功與否的關鍵。作者提出了一套綜合風險評估方法,既能夠管理投資期內的回撤風險,也能夠有預見性地控制投資期末回報未達預期的風險。這兩個風險的合計,才應該是投資面對的“真正風險”。
中國的金融市場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在全球金融市場中已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儘管長期以來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仍然存在割裂,但是大類資產的風險特徵仍然具有共性。此外,國內投資者對於投資風險的認識和理解還處在相對初級的階段,監管環境和市場結構的不同又對投資人的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有針對性的要求。本書深入分析了各類資產的風險特徵,並且重新設計了針對不同投資人和資產類別的風險控制措施,對於國內的投資人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多資產投資的商業實踐
多資產投資的業務模式具有創新性,全球各地的管理人也在不斷嘗試設計並推廣不同的多資產產品,應對變化萬千的市場環境,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正是由於多資產業務的複雜性,這就要求資產管理人重新調整內外部資源的配置,設計合理有效的組織架構,以適應多資產投資的實際需求。本書作者分析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多資產策略及其管理人內部架構,總結出能夠成功提供多資產投資服務的一系列特徵。這對於我國境內的資產管理公司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
我於2014年初步接觸多資產投資的概念,彼時我正在境內一家大型保險公司從事保險資金海外投資工作。作為保險公司資產管理人,在日常投資實踐中,考慮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進行資產配置、管理多種資產類別的投資組合、應對不同市場環境的變化並控制風險,進而創造回報。本書從不同維度解答並延伸了上述這些要點,有針對性地解決了機構投資人在管理大規模資金時所面臨的問題。此外,隨著國民財富的整體上升,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如何配置財富、如何甄別投資機會、如何控制投資風險,這些問題也是在個人投資中需要認真思考總結的。本書在這一方面能夠給機構投資人和個人投資者提供有用的借鑑。
最後,感謝CFA北京協會給予的機會,讓我得以翻譯本書,並在此過程中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對於投資的理解。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的劉新艷老師以及本書作者之一李兵老師,在譯稿校驗和出版過程中給予的大力幫助。翻譯、校驗過程歷時接近1年,在這期間得到了我妻子的大力支持,在此由衷感謝。
是為序。
胡 超
2017年3月29日

前言

在一次訪談中,有人問我:“為什麼你想成為一個投資經理?”我的回答是:在投資的世界裡面,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的任何一件事都會影響你今天將要做的決策,這是獨一無二的。這個觀點在今天更為正確。
當然,問題在於我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對信息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並且對這些事情如何影響經濟以及資產價格的認識也是不一樣的。這些觀點的差異一方面創造了整個金融市場,另一方面也催生了無數關於“正確”方案的討論。這些觀點的碰撞來自不同的維度:學術和實踐,基本面和系統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嚴謹的和隨意的,想像的和實踐的,回報和風險,或者全球化和本土化。每個人都有支持自己觀點的分析方法,但是很少有人去討論是否有一種框架可以把各種理論集合在一起,進而為投資人提供一種最優的投資解決方案。這就是本書試圖解決的一個問題。
多資產投資是一個廣泛套用的專業術語,也是任何一個組合都可能會面臨的投資問題,它涉及不同地域、不同資產屬性、不同行業等幾乎所有的金融市場工具。對於這一問題的分析往往將我們帶往一條充滿主觀判斷的道路,由於沒有充分的證據或論斷,這一問題的結論也飽受爭論。另外一些時候,我們可能會構建一種偏理論的量化框架模型,這並沒有太大的實際套用價值。所有觀點都是有根據的,我們相信在多資產投資範圍內,對每個細項問題的研究都有可能提供一種解決方案,而這些單一的解決方案往往是偏頗的。
在本書一開始,我們介紹了時下多資產投資的概況。接著,我們詳細探討了那些我們認為可以進一步最佳化該框架的地方,並提供一種更為有效的解決方案。在每一章節中,我們都嘗試解決某一個特定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根據我們在管理全球多資產組合方面的經驗,提供一種我們認為有效的多資產解決方案。很多時候這些方案側重於基本面,也有一些方案非常量化。總而言之,我們希望可以描述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套用的方法,這些方法行之有效。本書的目的在於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今天你可以從頭構建一個多資產投資策略,你應該怎么做?”
在解決多資產投資問題的同時,我們也審視了該策略的商業表現。當前市場上豐富的多資產投資策略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對象,我們可以看看如何開展多資產投資業務,並解決相關的問題,比如管理人薪酬、個人投資者如何進行多資產投資等。
在本書的最後一章,我們附上了韋萊韜睿惠悅投資服務公司的觀點,主要是他們如何協助客戶解決以上問題。
普拉納·古普塔(Pranay Gupta)
斯文·斯卡爾舍(Sven Skallsjo)
李兵(Bing L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