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翼狀膜症候群

多發性翼狀膜症候群

多發性翼狀膜症候群是一種可能產生蹼狀頸、肘及膝與關節攣縮等症狀的多重性先天異常疾病,於1978年由Dr.Escobar正式發表文獻,故又被命名為Escobarsyndrome。此病之遺傳模式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目前發生率未明,主要病徵是臉部異常、身材矮小、脊椎缺陷、關節攣縮與翼狀膜導致的肢體畸形。分為兩種型態:

1.致死型(Multiplepterygiumsyndrome,lethaltype),會造成死胎或新生兒早期死亡;

2.非致死型(Multiplepterygiumsyndrome;Escobarsyndrome),會造成患者不等程度之畸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發性翼狀膜症候群
  • 形式:治療上主要以支持性療法為主
  • 別稱:EscobarSyndrome
  • 國內亦譯:多蹼翼類症
臨床表現,病理生理,發生率,診斷,治療,預後,

臨床表現

嚴重的致死型(Lethalmultiplepterygiumsyndrome)在子宮內即會出現生長遲緩、肢體畸形、胎兒水腫等表徵,通常在出生前死亡。
較輕微的非致死型(NonlethalEscobarvariant)由於骨骼肌肉的多處異常,造成患者肢體跟外觀上的異常,臨床表現相當多樣,若未因呼吸道感染等併發症而有致命的危險,壽命可以與一般人相當。
頭部‧頭顱骨發育異常:顱骨縫可能過早封閉,而導致小頭。若因此影響腦部中樞神經的發展,可能引致癲癇、智慧型障礙等問題;肢體異常合併中樞神經缺損者,半數容易於出生一年內死亡。
臉部眼睛小或下垂、斜視、眼距過寬
長人中 下頜(顎)畸形,造成小下巴、張嘴活動度受限或牙關緊閉
肢體翼狀膜:像蹼一樣的翼狀膜贅生於頸部及肢體關節周圍,四肢的皮膚薄、皮膚皺摺較少,缺乏皮下組織,導致活動受限;可能在胎兒時期便發生,而影響胎兒在子宮內活動(胎動減少)
肢體畸形:加上關節僵硬,使得活動受限,容易導致肢體攣縮成紡錘狀或圓柱狀,造成肢體縮短髖關節及膝關節容易發生脫臼 其他肢體異常:缺指、橈骨與尺骨骨性接合、並指
胸部喉頭狹窄、橫隔膜發育不良及肌肉無力,使得胸廓過小,肺擴張不良,易加重呼吸道感染時的症狀,甚而容易引發併發症造成生命危險。
其他‧脊柱側凸
生殖器官發育不良

病理生理

嚴重的致死型多數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少數也有性染色體隱性遺傳的案例發生。
非致死型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指父母各帶有一個缺陷基因,所生的下一代每胎不分男女有四分之一的機率罹病。
多發性翼狀膜症候群(MultiplePterygiumSyndrome;EscobarSyndrome),國內亦譯為「多蹼翼類症」,因骨骼皮膚等組織的異常,使患者頸部及四肢的關節周圍贅生像蹼一樣的翼狀膜,因而得名。另因於1978年由Escobar醫師提出此一疾病的詳細描述,因此又將此疾病稱為EscobarSyndrome。
此症患者在胎兒時期即會出現贅生的翼狀膜及肢體關節的異常,而影響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依嚴重度可分為兩型;嚴重的致死型(Lethalmultiplepterygiumsyndrome)通常在出生前死亡,以及較輕微的非致死型(NonlethalEscobarvariant),此型患者出生後雖會造成肢體的活動受限及外觀上的異常,但若未合併中樞神經的缺損,通常能夠存活且有正常的智慧型發展。
Morganetal.(2006)的研究發現,CHRNG(CholinergicReceptor,Nicotinic,GammaPolypeptide)基因缺陷,使患者在胚胎髮育早期的γ-乙醯膽鹼受體(gammasubunitacetylcholinereceptor;AChRγsubunit)功能異常,造成神經肌肉無法正常發育;該研究對象包括致死與非致死型患者,在15個家族中,發現6個家族的患者帶有
CHRNG的缺陷基因,由此推估在患者身上找到該缺陷基因的機率約為40%。

發生率

此疾病發生率相當低,在國內也相當的罕見,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通報資料,目前國內約有5位個案,依
此推估發生率約在百萬分之一以下。

診斷

攝影檢查:
此疾病的診斷,通常是依臨床症狀表現的症狀來判斷,並配合相關攝影檢查,如:超音波、X光攝影、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以了解肢體及骨骼異常的程度,及是否有因而損害到其他組織器官(如:腦、肺臟),並進一步排除罹患其他先天疾病的可能。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方面的檢查通常是作為疾病進展的參考,譬如:當患者逐漸出現肌肉無力或萎縮時,會抽血檢驗CPK值,以了解肌肉損害的程度。
基因檢查
可抽血經分子生物技術,檢測是否帶有CHRNG的缺陷基因。
產前診斷
因患者在胎兒時期的胎動可能減少,有時可經產前精密的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的異常。當家中曾出現此症患者時,並能找到該患者的缺陷基因;當下次懷孕時,可抽取胎兒羊水或絨毛膜進行基因分析。

治療

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治癒這個疾病,主要視患者的症狀,提供支持性的療法。肢體上的缺陷,可透過外科手術矯治與積極復健,以改善肢體攣縮、脊椎彎曲等問題。若發生呼吸道或肺部感染的問題,需使用抗生素、蒸氣治療、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腸道阻塞、鼻息肉、氣胸或肺塌陷,可采外科手術改善,若肺部問題嚴重惡化,可能須考慮肺臟的器官移植。

預後

肢體活動的受限,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還是早期接受肢體的復健,以預防及矯正肢體的變形攣縮,使患者能維持日常活動及自我照護的功能。當復健無法改善時,則需視程度配合手術或輔助器的矯正。
平時可鼓勵患者從事伸展運動,以維持肺功能、增加痰液排出,減少呼吸道感染的問題;若感染髮生時,可予進行拍痰、姿位引流、噴霧蒸氣等胸腔物理治療,以降低發生併發症的機率。
雖然患者會有肢體上的異常,但通常智力不受影響,只要就學時多給予活動上的協助,患者在課業上的表現仍能跟一般的孩童一樣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