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9月2日電 中國地質科學院今天披露,針對世界地學界關注的青藏高原隆升動力學機制,以及資源環境效應展開的國際合作青藏高原深剖面試驗與綜合研究(INDEPTH)項目,今年8月,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津帶領項目骨幹奔赴崑崙山與可可西里,完成了青藏高原北部野外考察,這標誌著該項目第四階段即從北緣“透視”青藏高原計畫的正式啟動。
本報北京9月2日電中國地質科學院今天披露,針對世界地學界關注的青藏高原隆升動力學機制,以及資源環境效應展開的國際合作青藏高原深剖面試驗與綜合研究(INDEPTH)項目,今年8月,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津帶領項目骨幹奔赴崑崙山與可可西里,完成了青藏高原北部野外考察,這標誌著該項目第四階段即從北緣“透視”青藏高原計畫的正式啟動。
據趙文津院士介紹,INDEPTH是一項中、美、德、加等多國科學家聯手進行的地震深剖面試驗與綜合性的深部地質調查項目。它在青藏高原從南到北分四個階段進行,由中國地質科學院承擔。其科學目標是完成一條橫穿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通過多學科、多方法的綜合調查研究,探討陸—陸碰撞造山帶和青藏高原隆升機制,以解決地球動力學這一世界性基礎研究課題。項目工作區南起亞東帕里,向北穿過雅魯藏布江峽谷到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納木錯,東到拉薩,西到日喀則這一範圍。從1992年至2004年,項目前三個階段以先進的深地震反射、層析成像與大地電磁測深等深部探測技術,與地表地質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獲得了從上地殼到上地幔的豐富深部反射信息和數據,在青藏高原的中南部首次取得了“印度地塊與歐亞大陸碰撞後向北俯衝的地震強反射帶證據”等一大批有突破性的科學成果,引起了世界地學界的矚目。
趙文津介紹說,第四階段工作計畫參加國家和工作內容均有新擴大,研究的重點地區是青藏高原北部崑崙山、祁連山一帶,完成多條綜合性探測剖面。通過多學科多方法探測,查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縫合帶、崑崙造山帶與柴達木盆地的構造關係、深部結構與特徵,祁連山構造和柴達木盆地構造樣式,以及地殼運動規律與構造地貌演化過程,透視地殼與上地幔的結構構造,並與高原南部演化信息進行分析對比,深化對青藏高原的隆升過程和形成機理的認識,發展大陸動力學理論;此外,還將針對崑崙山重要成礦帶一直未有找礦突破的問題,提供一些油氣資源和金屬礦產成礦信息和深部資料,研究高原強烈地震、活動斷層、移動冰丘產生的深部原因和形成機理,為青藏鐵路和當地的減災防災提供科學依據。
據趙文津院士介紹,INDEPTH是一項中、美、德、加等多國科學家聯手進行的地震深剖面試驗與綜合性的深部地質調查項目。它在青藏高原從南到北分四個階段進行,由中國地質科學院承擔。其科學目標是完成一條橫穿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通過多學科、多方法的綜合調查研究,探討陸—陸碰撞造山帶和青藏高原隆升機制,以解決地球動力學這一世界性基礎研究課題。項目工作區南起亞東帕里,向北穿過雅魯藏布江峽谷到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納木錯,東到拉薩,西到日喀則這一範圍。從1992年至2004年,項目前三個階段以先進的深地震反射、層析成像與大地電磁測深等深部探測技術,與地表地質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獲得了從上地殼到上地幔的豐富深部反射信息和數據,在青藏高原的中南部首次取得了“印度地塊與歐亞大陸碰撞後向北俯衝的地震強反射帶證據”等一大批有突破性的科學成果,引起了世界地學界的矚目。
趙文津介紹說,第四階段工作計畫參加國家和工作內容均有新擴大,研究的重點地區是青藏高原北部崑崙山、祁連山一帶,完成多條綜合性探測剖面。通過多學科多方法探測,查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縫合帶、崑崙造山帶與柴達木盆地的構造關係、深部結構與特徵,祁連山構造和柴達木盆地構造樣式,以及地殼運動規律與構造地貌演化過程,透視地殼與上地幔的結構構造,並與高原南部演化信息進行分析對比,深化對青藏高原的隆升過程和形成機理的認識,發展大陸動力學理論;此外,還將針對崑崙山重要成礦帶一直未有找礦突破的問題,提供一些油氣資源和金屬礦產成礦信息和深部資料,研究高原強烈地震、活動斷層、移動冰丘產生的深部原因和形成機理,為青藏鐵路和當地的減災防災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