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包含範圍,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傾向,性別觀念,性別矩陣,性別光譜,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全面性教育中相關的教學內容,學習目標,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全面性教育中與多元性別相關的常見疑問,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相關的教育,幼稚園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教育,國小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教育,國中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教育,重要事件,相關節日,國際不再恐同日,相關影片,《搖滾芭比》(2001),《吉屋出租》(2005),《阿莉芙》(2017),
定義 多元性別指“多樣的性別”。其包含範圍主要為: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和性傾向。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對“性別”一詞的釋義為:雌雄兩性的區別,通常指男女兩性的區別,即只涵蓋被指派性別。然而,“性別”一詞還包含著許多與之相關的概念,例如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性別表達和性別認同)。除此之外,“性傾向”也和“性別”一起被納入“多元性別”的討論範疇。人們對於這幾個概念的自我認同,可以是統一的,也可以完全不同或由多種性別/性傾向合成。
聯合國2018年發布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提到,全面性教育的教學主題之一是“理解、包容和尊重多元性別”,包括對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別認同、性別表達)和性傾向的反污名、非歧視和多元理解。
包含範圍 生理性別 生理性別指將人劃分為不同性別的生物學和生理學特徵(包括遺傳、內分泌和解剖學)。在男女二元的性別觀念中,生理性別被嚴格分為男和女,但除了男性和女性以外,同時還存在著出生時的性特徵(包括生殖器官、性腺和染色體構成)不符合男性或女性身體的典型二元特徵的人,也就是間性人(intersex)。
社會性別 “社會性別”指男女有關的社會屬性和機遇,以及在成長發展過程中兩性之間的關係。這些屬性、機遇和關係是社會建構的,並通過社會化過程而習得。“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均為理解社會性別的維度。
性別認同
性別認同又稱社會性別認同,指一個人內心深處對於自身社會性別的感受和體驗,可能與出生時被指派的生理性別相一致或不一致。根據不同的性別認同,一些人可以在自由選擇的情況下改變身體的外貌或功能(通過藥物、手術或其他手段)。
例如,一部分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和出生時的被指派性別不同,但ta們的認同不只局限在男性或女性,還存在流動性別、性別酷兒或沒有性別的認同。生理性別上具備“間性”特徵的間性人,在社會性別的認同上也可以不僅僅由男性或女性構成。
性別表達
性別表達是指一個人通過行為、舉止、外觀等來表達性別的方式。性別表達可以是男性化、女性化或中性化的任意組合。很多人的性別表達與社會對其性別的期待相一致,但一些不符合社會規範和預期的人,比如“女性化”的男性或“男性化”的女性,常常會受到人身、心理和性的暴力以及欺凌。
例如異裝者,雖然通常裝扮與其所處文化中另一性別特徵的相符合,但並不等於ta們是同性戀和跨性別者。
性傾向 性傾向指每個人對另一個體具有深度情感和性吸引,以及與之建立親密關係和性關係的能力。這個吸引的對象可以是與自己不同性別(異性戀)、相同性別(同性戀)、不僅限於一個性別(雙性戀或泛性戀)或只存在浪漫情感而不存在性吸引(無性戀)的人。
性別觀念 性別觀念是指有關兩性應當遵從怎樣的社會規範、社會角色分工、性別關係模式及其行為模式等觀念。社會的發展也會引起“性別觀念”的改變,此處舉例“性別矩陣”和“性別光譜”兩種性別觀念。
性別矩陣 性別矩陣示意圖 “性別矩陣”又稱“異性戀矩陣(Heterosexual Matrix)”,是美國社會學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著作《性別麻煩》(Gender Trouble)中提到的一種二元性別(男性-女性)觀念。其概念是,男性和女性的關係,是天生對立且互補的,二者被認為只有通過異性親密關係,才能達到互補。
巴特勒提出,“異性戀矩陣”簡單地將性別劃分為“男性”和“女性”,並賦予了兩性特定的性別規範(Gender Norms),預設了“異性戀”為常規。在這樣一個矩陣里,生理女性被期待做一些符合“女性氣質”的事,而生理男性則被期待擁有“男性氣質”,因此就產生了“女性(生理)=陰柔,男性(生理)=陽剛”的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光譜 圖片來源:“上海驕傲節”
除了傳統的二元性別觀念之外,“性別光譜(Gender Spectrum)”提供了一種與“異性戀矩陣”相反的理解。在美國女權主義運動家羅達·烏格主張用“社會性別”代替“生理性別”(1979)之後,越來越多有關“性別”的概念變得可見,社會開始從“男性─女性”二元之外更多元的維度(比如性別認同、性別表達)去看待“性別”。
“性別光譜”將人們的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性傾向比作一個光譜。這些與性別相關的概念是彼此分離、不具備必然關聯的。同時,在“男性—女性”的二元分類之外,“性別光譜”還為“性別”增加了雙性、無性、性別酷兒等更多的性別分類。因此,每個個體都可以是這個光譜上獨特的存在,都擁有更加多樣的性別形式。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檔案 我國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中的多個條款禁止性別歧視,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18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修正)等。基於“性別”涵蓋的廣闊性,“禁止性別歧視”條款同樣適用於“多元性別”的相關內容,可參考性別平等詞條。
值得注意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正)正式把性教育列入法律。這對性別平等的推進和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上文提到的若干具體法律條文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15修正)
第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18修正)
第四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不因性別而受歧視;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女性的工種或崗位外,用人單位在錄用職工時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女性或提高對女性的錄用標準;工資分配應實行同工同酬。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15修正)
第三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
其中的“性別”應當涵蓋女跨男、男跨女和性別酷兒及其“性別認同”與“性別表達”。同時,“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應該合理解釋為一個開放性語彙。因此理論上可以將性別表達納入這一條款所列的禁止歧視的理由。
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職業中介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
第二十七條
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
用人單位錄用女職工,不得在勞動契約中規定限制女職工結婚、生育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
第三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戶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第四十條
學校、幼稚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稚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學校、幼稚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遭受性侵害、性騷擾的未成年人,學校、幼稚園應當及時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 《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
國小4~6年級
模組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
·初步了解青春期發育基礎知識,形成明確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
國中階段
心理健康
建立自我認同,客觀認識和對待自己。
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正確對待青春期心理變化。
《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
高中年級
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樹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係狀況,培養人際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間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正確對待和異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誼和愛情的界限;
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承受失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特長和社會需要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培養職業道德意識,進行升學就業的選擇和準備,培養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7)
心理健康
目標
樹立自覺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掌握正確應對學業、人際關係等方面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必需的相關技能,提高心理適應能力。
核心內容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相關社會因素;
抑鬱症和焦慮症的表現,自我心理調適與技能,促進積極情緒與緩解不良情緒的基本方法;
維護良好人際關係與有效交流的方法;
心理諮詢與服務利用,常見心理問題或危機的辨識與求助;
珍愛生命。
性與生殖健康
目標
樹立自我保健意識,掌握維護性與生殖健康的知識和技能,提高維護性與生殖健康的能力。
核心內容
性與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識;
友誼、愛情、婚戀、家庭與倫理道德;
優生優育與適宜有效的避孕方法;
非意願懷孕和應對措施;
常見生殖健康問題與自我保健方法;
無保護性行為對生殖健康的影響;
常見性傳播疾病和預防;愛滋病的傳播、流行與控制,易感染愛滋病的高危行為和預防措施,愛滋病諮詢檢測和服務,不歧視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預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
七 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預防愛滋病等性傳播疾病。
(一)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對性與生殖健康的認知水平,提升保護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責任意識。
全面性教育中相關的教學內容 學習目標 多元性別是社會性別平等領域中的重要概念。接納每個人在性傾向、性別身份、性別表達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以及不因此而遭受污名、歧視和暴力,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兒童青少年對於多元性別的了解,將有利於他們理解與識別和社會性別有關的歧視、偏見,樹立寬容和尊重的價值觀,學會接納自我和他人,進一步創造更友好的社會。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多元性別”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1“關係”下的第3個主題“寬容、包容及尊重”,以及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下的第2個主題“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之中,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以上4個年齡段。具體內容如下:
核心概念1:關係
主題3:寬容、包容及尊重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並有被尊重的權利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以公正、公平、有尊嚴、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所具有的含義(知識);
舉例說明儘管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但每個人都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知識);
► 列舉嘲笑他人所帶來的各種害處(知識);
► 認識到所有人都是獨一無二且有價值的,都享有尊嚴並應該受到尊重(態度);
► 展示向他人表達寬容、包容和尊重的不同方式(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污名和歧視是有害的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污名和歧視,並認識到它們的危害(知識);
► 描述自我污名及其導致的後果(例如沉默、自我否定和封閉)(知識);
► 想到有支持機制能夠幫助遭到污名和歧視的人(知識);
► 明白以寬容、包容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的重要性(態度);
► 為遭受污名和歧視的人們提供支持(技能)。
要點:由於社會地位、經濟和健康狀況、民族、種族、性傾向、社會性別身份或其他差異而對他人進行騷擾和欺凌是無禮且傷人的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什麼是騷擾和欺凌(知識);
► 描述為什麼對他人進行騷擾和欺凌是無禮且傷人的(知識);
► 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責任公開反對騷擾和欺凌(態度);
► 展示多種應對騷擾和欺凌的方法(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基於差異(例如愛滋病病毒感染、懷孕或健康狀況、經濟狀況、民族、種族、出身、性別、性傾向、社會性別認同或其他差異)的污名和歧視是缺乏尊重的表現,會危害他人的福祉,並且是對人權的侵犯
學習者將能夠:
► 掌握污名、歧視、偏見、成見、不寬容和排斥的概念(知識);
► 分析污名和歧視對他人的性與生殖健康和權利所帶來的後果(知識);
► 認同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正遭受污名和歧視的人(態度);
► 深刻體會到包容、非歧視和多元的重要性(態度);
► 在遭受污名和歧視時尋求幫助(技能);
► 練習如何為包容、非歧視和尊重多元發聲(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及以上)
要點:挑戰污名和歧視,提倡包容、非歧視和多元,這一點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污名和歧視如何給個人、社區和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知識);
► 總結目前反對污名和歧視的法律法規(知識);
► 認識到對那些被認為“不一樣”的人所遭受的歧視提出挑戰很重要(態度);
► 表達對受到排斥的人的支持(技能);
► 開展提倡活動,反對污名和歧視,提倡包容、非歧視以及對多元的尊重(技能)。
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 主題2: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每個人都同樣有價值,不論其屬於何種社會性別
學習者將能夠:
► 說出人們會如何因為自己的社會性別而受到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知識);
► 描述在家庭、學校和社區中如何使屬於不同社會性別的個體之間的關係更加公平和平等(知識);
► 認識到對不同社會性別的人表示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是錯誤的,並且違背人權(態度);
► 認識到無論社會性別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權很重要(態度)。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在家庭、朋友、戀愛關係、社區和社會中存在著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性別不平等(知識);
► 描述在家庭、朋友、社區和社會中,社會性別不平等與權力差異有著怎樣的聯繫(知識);
► 回憶人際關係中的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帶來的消極後果(如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知識);
► 培養每個人都有責任克服社會性別不平等的觀念(態度);
► 展示在家庭、學校和社區的人際關係中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的方法(技能)。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導致偏見和不平等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與社會性別有關的刻板印象和偏見(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社會性別期待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很大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知識);
► 認同由社會性別產生的差異可能導致剝削或不平等對待,尤其是當人們的行為不符合預期的規範時(態度);
► 敢於質疑社會性別角色的公平與否,並展示如何挑戰不公正和有害的行徑(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了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被對待的方式,也影響了他們所能做出的選擇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社會規範如何影響社會對於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者進行描述的方式(知識);
► 舉例說明社會性別偏見的各種形式(知識);
► 認同平等對待所有人的重要性(態度);
► 認識到對不符合社會性別規範者持有偏見會損害他們做出選擇的能力,包括關於健康的選擇(知識);
► 展示如何在對待他人時不持有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 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自身的觀念和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要點:社會性別平等可以促進與性行為和人生規劃有關的平等決策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性關係中的社會性別平等具有哪些特徵(知識);
► 列出社會性別角色如何影響與性行為、避孕措施使用和人生規劃有關的決定(知識);
► 分析更加公平的社會性別角色如何促進健康的性關係(知識);
► 堅信社會性別平等是健康性關係的一部分(態度);
► 建立基於社會性別平等的關係(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社會性別不平等、社會規範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可能增加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
學習者將能夠:
► 說出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如何影響性行為,以及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知識);
► 認同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影響人們做出安全選擇和採取安全行為的能力,例如使用安全套、獲取性與生殖健康服務等(態度);
► 當自己或他人遭受性脅迫、性虐待,或社會性別暴力時,主動尋求支持或幫助他人尋求支持(技能)。
全面性教育中與多元性別相關的常見疑問 常見疑問1:推廣多元性別教育會對學生造成自我認同上的混亂嗎?
答:不會,一個人對於自身社會性別、性別表達、性傾向的認同是一件貫徹終身的事,需要經歷不同的階段。推廣多元性別不僅不會讓兒童青少年產生自我認同上的混亂,反而會引導他們尊重和包容彼此,擁有健康、平等的人際關係,營造良好的共同成長的環境。
常見疑問2:如何進行多元性別教育?
答:在傳統性別觀念之下,教學和談論多元性別或許會比較困難。首先,教育者可以通過學習,提高自己對於多元性別的了解和技能。其次,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主動聆聽和辨別學生的需求和擔憂,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想法,並做出相應的指導。除此之外,學校教育還可以與社區活動相結合,將學校多元性別的教育與校外的青年友好型心理支持服務或社群支持服務相結合,這樣的支持對於因性傾向或性別認同而被邊緣化的年輕人,包括校外的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
常見疑問3:多元性別的教育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答:在《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關於培養性別平等觀念的學習目標貫穿學生5~18歲及以上的所有學習過程。學習者可以通過學習性別平等的觀念學會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生理性別、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人,這對於培養兒童的社會意識和人際關係技能都大有益處。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相關的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規定,學校、幼稚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消除公眾對性別多元身份者的誤解和歧視,保障TA們的健康和福祉,需要對兒童進行全面性教育,也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國各部委發布的教育檔案中未明確提及多元性別的概念,但與之相關的性別平等是重要內容。
幼稚園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教育 多元性別是社會性別平等的重要概念。與多元性別相關的性教育內容主要包括社會性別和性傾向兩個話題。根據《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關於多元性別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接納差異、尊重他人和消除歧視上。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奇妙的感覺》《多彩的幸福》《歡樂的六一》三冊中都涉及多元性別相關的教育內容。
《奇妙的感覺》一冊主要教會幼兒識別不同的感覺,區分舒服的感覺和不舒服的感覺,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身體有不同的感覺是正常的,我們要珍視不同的感覺。
《奇妙的感覺》
《多彩的幸福》一冊講述了四個不同家庭的生活,讓幼兒理解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人都能擁有幸福的人生且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從而引導幼兒認識差異、尊重人與人的不同。
《多彩的幸福》
《歡樂的六一》一冊主要幫助幼兒意識到不同性別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的權利,比如男孩子也可以喜歡娃娃,男孩子也可以穿粉色的衣服等。旨在培養幼兒打破刻板印象、接納自己感受的意識。
《歡樂的六一》
《歡樂的六一》
國小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教育 國小的性教育不再單純局限於廣義上的尊重差異,而是進一步認識講解有關性別和性傾向的內容。
國中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教育 國中階段的性教育在國小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社會性別和性傾向平等對於個人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在了解社會性別、性傾向具體含義的基礎上,國中生將認識到對社會性別和性傾向的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了具有不同社會性別身份和性傾向的人被對待的方式,也影響了他們所能做出的選擇。同時,國中學生也會學習社會性別和性傾向平等可以促進與性行為和人生規劃有關的平等決策。在掌握這些知識、態度和技能之後,國中生將有能力欣賞自己包括多元性別在內的社會性別、性傾向認同,尊重他人的社會性別、性傾向身份,並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自身觀念和偏見。
重要事件 2004年台灣《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法》
從未包含“多元性別”的兩性教育,到趨向多元的“性別平等教育”,台灣性別教育立法歷經了一段曲折的轉變之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性別議題”在台灣萌芽之後,台灣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探索從未停止。1997年《性侵害犯罪防治法》頒布實施後,“兩性平等教育”被更廣泛地建議落實在教育工作中。同年3月,台灣教育部成立了“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負責相關課程的推廣與教育。2000年4月20日屏東縣高樹國中三年二班平日性彆氣質較為“女性化”的葉永志同學離世事件讓台灣關心性別教育的人意識到,性別教育中需要包含“性別表達”的內容。2001年5月31日,任教於桃園國中的段健發老師公開其同志身份,成為台灣第一位公開出櫃的學校教師,並指出社會缺乏自我探索與相互尊重理解的多元文化教育。在多次召開的《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計畫小組規劃會中,成員們逐漸意識到“性別”相對於“兩性”更為合適。在經過了多年的立法討論和各類社會組織的努力後,2004年6月4日,《性別平等教育法》在台灣制定通過。此法案規定性別平等教育的定義為:指以教育方式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
相關節日 國際不再恐同日 每年的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The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該節日於2004年開始設立,旨在引起政策制定者、輿論領袖者、社會運動家、公眾和媒體對恐同、恐跨性別者問題的關注。選擇5月17日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世界衛生組織在1990年決定將同性戀不再列為精神疾病。
“國際不再恐同日”已得到若干國家與國際組織(如歐盟議會、聯合國等等)的承認。大多數聯合國機構也會以具體的活動來紀念該節日。
性少數群體組織、政府、地區城市、企業和名人會在5月17日採取了以下行動:
提醒媒體注意針對性少數群體的恐懼問題;
組織活動;
要求決策者給予關注並開展遊說活動;
與志同道合的組織建立網路並在國內外發展新的夥伴關係;
動員現有支持者並向新的客群發表講話。
相關影片 本部分將列舉一些展現性別多元的影片。
《搖滾芭比》(2001) 影片信息
導演:約翰·卡梅隆·米切爾
編劇:約翰·卡梅隆·米切爾
主演:約翰·卡梅隆·米切爾 / 米利亞姆·肖爾 / 安德列·馬丁 / 阿爾貝塔·瓦特森 / 麥可·皮特
類型:劇情 / 喜劇 / 同性 / 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 德語
上映日期:2001-07-20
片長:95 分鐘 / 阿根廷: 93 分鐘
又名:海德薇格憤怒的寸莖 / 妖型樂與怒
《搖滾芭比》,圖片來源:豆瓣
劇情簡介
漢塞爾(約翰·卡梅隆·米切爾 John Cameron Mitchell 飾)從小就被搖滾樂吸引,希望以後能夠成為一名搖滾樂歌手,某日,他遇見了美國大兵盧瑟(毛里斯·迪恩·溫特 Maurice Dean Wint飾),盧瑟答應帶他去美國,但前提是漢塞爾必須和他結婚。為了追尋自己的夢想,漢塞爾毅然進行了性別重置手術,成為了海德薇格。雖然手術給他帶來了永久的創傷,但海德薇格總算踏上了美國的土地。
兩年之後,盧瑟拋棄了海德薇格,在這片舉目無親的土地上,海德薇格頑強的生存著。他為自己找了一份看護的工作,還成立了名為“The Angry Inch”的搖滾樂隊,在此期間,海德薇格遇見了名為湯米(麥可·皮特 Michael Pitt飾)的年輕男孩,殊不知這個男孩將會成為他日後的噩夢。
教育意義
海德薇格·施密特是音樂劇舞台上有史以來所能見到最有趣、最複雜的角色之一。她不是一個變裝皇后,不是一個男人,她的身份是綜合的。她認同柏拉圖的理論:人類曾經是來自三種性別的雙重生物——一種是兩個男性,一種是兩個女性,一種是一男一女。神嫉妒人類的快樂,所以將人類切成了兩半,此後,人類永遠在搜尋他們的另一半。海德薇格相信她一直在搜尋另一半完整自己的旅程中。從某種角度來看,海德薇格在進行著兩段旅程,一段是尋找她精神上“另一半”的旅程,另一段則是在尋找她身體上的“另一半”——尋找在東柏林失敗的性別重置手術中失去的男性體徵。她最終發現的是,她必須在自身中尋找她的每一半。因為,一個人不需要實體的陰莖才能成為一個男人——男性和女性,都來自於自己的內心。
《吉屋出租》(2005) 影片信息
導演:克里斯·哥倫布
編劇:克里斯·哥倫布 / 喬納森·拉爾森 / 史蒂芬·卓博斯基
主演:安東尼·拉普 / 亞當·帕斯考 / 羅莎里奧·道森 / 傑西·馬丁 / 威爾森·傑梅因·賀雷迪亞 / 伊迪娜·門澤爾 / 翠茜·索姆斯
類型:劇情 / 愛情 / 歌舞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05-11-23
片長:135 分鐘 / 菲律賓: 138 分鐘
《吉屋出租》,圖片來源:豆瓣
劇情簡介
一棟老舊樓房頂層的簡陋公寓中,住著兩個為了藝術而掙扎的室友:羅傑(Adam Pascal 亞當•帕斯考 飾)和馬克(Anthony Rapp 安東尼•雷普 飾)。馬克最近失戀了,他的女友莫琳因為喜歡同性的喬安妮而拋棄了他。
馬克之前的另一位室友湯姆(Jesse L. Martin 傑西•L•馬丁 飾)——一個電腦奇才同時也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不幸路遇搶劫,遍體鱗傷之時被街頭鼓手安琪(Wilson Jermaine Heredia 威爾森•傑梅因•賀雷迪亞 飾)接回了這棟公寓,他們很快走到了一起。
羅傑認識了前來借用火柴的鄰居,脫衣舞女郎咪咪(羅薩里奧•道森 Rosario Dawson 飾)。不久,羅傑就發現咪咪跟自己有著相同的秘密和疾病――愛滋病,二人於是同病相愛。
三對有情人由於沒錢交房租,即將度過一個沒有暖氣、沒有電力,只靠蠟燭取暖的聖誕夜。
教育意義
《吉屋出租》是百老匯中率先把性少數社群和反愛滋運動等議題搬上舞台的音樂劇。直至今日,仍舊激勵著性少數社群。以安琪的故事為中心,這部音樂劇電影為跨性別運動種下種子,而跨性別社群在當下已經發展得愈加成熟,該社群也在社會中愈為可見。在當下,觀者們在這部作品中可以學到一些對生活的態度。正如原音樂劇作者所說:“在這些危險的時代,似乎世界正在四分五裂,我們應該相互伸出援手,並編製成紐帶,成為一個社區,而不是躲避生活的恐怖。”
《阿莉芙》(2017) 影片信息
導演:王育麟
編劇:王育麟 / 徐華謙 / 花柏容 / 陳慧玲 / 朱麗安娜·許
主演: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 趙逸嵐 / 吳朋奉 / 陳竹昇 / 鄭人碩 / 胡德夫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台灣
語言:漢語
上映日期:2017-10-27(中國台灣) / 2017-10-26(東京電影節)
片長:97分鐘
又名:Alifu, the Prince/ss
《阿莉芙》,圖片來源:豆瓣
劇情簡介
25歲排灣族男孩阿莉芙(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飾),在台北任職髮型設計師,在變性夢想與繼承頭目之間掙扎,室友兼同事佩貞(趙逸嵐 飾),是女同性戀,也是他最好的朋友。
跨性別者Sherry(陳竹升),經營變裝皇后酒吧,多年來對水電工老吳(吳朋奉 飾)一直有情愫,無微不致的體貼照顧他,但老吳始終只當她是哥們。
公務員正哲(鄭人碩 飾),生活枯燥,一次偶然到酒吧代班,變裝意外成了他抒壓的唯一管道,瞞著交往多年的鋼琴老師女友安琪,參加表演。
不同的族群性別,不同的煩惱,唯一相同的只有——愛。
社會影響
性少數社群之間的關係,在《阿莉芙》中被打亂重組,挑戰了在公眾甚至是性少數圈內偶爾會被僵化的性別、性別認同(例如女同性戀中的T和跨性別女性)。
劇情發展脫離了慣常的同志故事敘事框架,正如片中的女同性戀愛上尚未進行性別重置手術的跨性別女性,主動與其發生了性行為。導演王育麟認為,這其中的緣由只是因為“愛”。但在評價中,也有影迷認為這是一部從“直男”觀點出發的電影,缺少了對性少數群體的認知。導演個人也同意這個觀點,但也相信從異性戀順性別男性的角度出發,可以跳脫性少數群體的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