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惠,指意識迅速領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夙惠
- 釋義:迅速領悟
- 發音:sù huì
- 屬性:詞語
【題解】捷悟指迅速領悟。本篇記載幾個對人、對事物快速而正確的分析和理解的事例。突然遇到一件意外的事,在常人尚未理解之時,能根據人或事物的特點、出現環境、當時的諸多條件等等來綜合分析,做出判斷,這就是一種悟性。培養這種能力,有可能對付突發事件。例如第2 則記曹操在一杯酪的蓋頭上題個“合”字,楊修看到這裡沒有用“合”字的條件,於是從該字的組成部分看出是“公教人啖一口也”。有時突然出現危險情況,一些人可能被嚇得不知所措,而機智的人會迅速適應環境並思考化險為夷的辦法,第5則正是反映出當局者迷和旁觀者清這兩種情況。
但是篇內所記,有一些事情跟捷悟似未可等同看待。例如第6 則記桓溫欲奪郗愔兵權,郗愔沒體會到這點,而他兒子在桓溫手下任參軍,明白桓溫的想法。這看來是朝夕觀察的結果,而非捷悟所致。第7 則所記的更是有意捉弄人家,跟捷悟無關。
【譯文】楊德祖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當時正建相國府的大門,剛架椽子,曹操親自出來看,並且叫人在門上寫個“活”字,就走了。楊德祖看見了,立刻叫人把門拆了。拆完後,他說:“門裡加個‘活’字,是‘闊’字。魏王正是嫌門大了。”
(2)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①。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何疑②!”
【注釋】①餉:送。蓋頭:覆蓋用的絲麻織品。
②教人啖一口:“合”字拆開,就是人、一、口三字,意為一人吃一口。【譯文】有人送給魏武帝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點,就在蓋頭上寫了一個“合”字給大家看,沒有誰能看懂是什麼意思。輪到楊修去看,他便吃了一口,說:“曹公教每人吃一口呀,還猶豫什麼!”
(3)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字①。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虀臼,受辛也,於字為辭②: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③。”
②於字為辭:辭的異體字是辤。
③覺:同“較”,相差,相距。
【注釋】①袁本初:袁紹,字本初。按:東漢未年,群雄並起,各據一方,漢獻帝時,曹操為司空,獨攬朝政;袁紹為大將軍,督冀、幽、青、並四川。兩人互相攻伐,最大的一仗是官渡之戰,公元200年,曹操大破袁紹於官渡。202 年,袁紹死。
②太祖:曹操的廟號。竹椑(pí)楯:橢圓形的竹盾牌。
③伏:通“服”,佩服。辯:聰明。
【譯文】魏武帝曹操要討伐袁本初,修造軍事裝備,剩下幾十斛竹片,都是幾寸長的。大家說這全部用不上,正要叫人燒掉。曹操在想怎么利用這些竹片,認為可以用來做竹盾牌,只是還沒有把這話說出來。他派人速去問主簿楊德祖,楊德祖隨即答覆了來人,結果和曹操想的一樣。大家都佩服楊德祖的聰明和悟性。
(5)王敦引軍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①。溫嶠為丹陽尹,帝令斷大桁,故未斷,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懼②。召諸公來,嶠至,不謝,但求酒炙。王導須臾至,徒跣下地③,謝曰:“天威在顏,遂使溫嶠不容得謝④。”嶠於是下謝,帝乃釋然⑤。諸公共嘆王機悟名言。
②“溫嶠”句:王敦起兵時,溫嶠與右將軍卞敦守石頭城。後王含、錢鳳軍直達秦淮河南岸,溫嶠便燒掉朱雀橋,王含軍無法渡河。按:《資治通鑑·晉紀》載,溫嶠轉移到秦淮北岸,燒朱雀橋,明帝想親白領兵進攻,聽說橋已毀,大怒。與這裡所記不同。
③徒跣(xiǎn):光著腳。
④天威:天子的威嚴。顏:臉,這裡指眼前。容:或許,可能。按:一本無“容”字。⑤釋然:形容怒氣消釋而心平氣和。
【譯文】王敦率領軍隊東下,將要逼近朱雀橋,晉明帝親自出到中堂。溫嶠當時任丹陽尹,明帝命令他毀掉朱雀橋,結果仍舊沒有毀掉,明帝怒目圓睜,非常生氣,隨從的人都很恐懼。明帝立刻召集大臣們來,溫嶠到後,沒有謝罪,只是求賜酒肉請死。王導接著來到,他光著腳退到地上,謝罪說:“天子的威嚴就在眼前,於是使溫嶠嚇得不可能謝罪了。”溫嶠這才退下謝罪,明帝也就心平氣和了。大臣們都很讚賞王導的機敏而有悟性的名言。
(6)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惡其居兵權①。郗於事機素暗,遣箋詣桓:“方欲共獎王室,修復園陵②。”世子嘉賓出行③,於道上聞信至,急取箋,視竟,寸寸毀裂,便回,還更作箋,自陳老病,不堪人間,欲乞閒地自養。宣武得箋大喜,即詔轉公督五郡、會稽太守。
【注釋】①石頭:桓熙的小名,是桓溫的長子。
②連鑣:坐騎並排著。
③奕奕:精神抖擻的樣子。
【譯文】東亭侯王珣任桓溫的主簿時,曾經在春天和石頭兄弟騎馬到郊外遊春。
當時同游的名流都一起並馬前進;只有王珣一個人總是走在前面,和他們距離幾十步遠,大家都不理解其中的緣故。石頭等人已經玩得很疲倦了,不久就坐車回去。結果其他人都像侍從官一樣跟在後面,只有王珣精神抖擻地走在前面。他就是這樣的有悟性而且機敏。
(8)何晏七歲,明惠若神,魏武帝奇愛之。因晏在宮內,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
【注釋】①明惠:聰明。惠,通“惠”。②魏武帝:曹操 ③奇:極,很 ④因晏在宮內:何晏父親死後,曹操娶何晏母尹氏為夫人,故何晏長於宮中。 ⑤畫地令方:在地上畫成方形。
【譯文】何晏七歲時,聰明過人如有神助。曹操非常喜歡他,因為何晏在宮中長大,想認他為子。何晏就在地上畫了一個方形框框,自己就在裡面。有人問他為什麼,他答道:“這是何家的房屋。”曹操知道這事後,立即把他遣送回家。(摘錄於《世說新語詳解下》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90頁)
魏武帝奇愛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