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啟玄》,外科著作。十二卷。明·申斗垣撰。刊於1604年。卷一-三總論瘡瘍的病候、診法及治則,共72論;卷四-九分論外科約200種疾病的證治,並繪有圖形;卷十附入《痘科珍寶》一卷。卷十一-十二為治療方劑。現存初刻本等四種明刻本。1949年後有影印本。
《外科啟玄》,外科著作。十二卷。明·申斗垣撰。刊於1604年。卷一-三總論瘡瘍的病候、診法及治則,共72論;卷四-九分論外科約200種疾病的證治,並繪有圖形;卷十附入《痘科珍寶》一卷。卷十一-十二為治療方劑。現存初刻本等四種明刻本。1949年後有影印本。
《外科啟玄》,外科著作。十二卷。明·申斗垣撰。刊於1604年。卷一-三總論瘡瘍的病候、診法及治則,共72論;卷四-九分論外科約200種疾病的證治,並繪有圖形;...
二神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啟玄》卷十二。主治痘正發時遇大寒,變為陰症,腹痛,口氣冷,嘔吐,泄瀉,灰白陷伏難發者。...
其他還有王肯堂韻《瘍科準繩》、申斗垣的《外科啟玄》、陳文治的《瘍科選粹》、竇夢麟的《瘡瘍經驗全書》、張景岳的《外科鈐》等均有特色。...
外科精義 外科理例 外科啟玄 外科正宗 外科大成 洞天奧旨 外科證治全生集 瘍科心得集 傷科補要 外科證治全書 外科傳薪集 附:未收外科傷科名著提要[...
發生於小腿下1/3脛骨脊兩旁(臁部)肌膚之間的慢性潰瘍。明代《外科啟玄》稱之為褲口毒、裙邊瘡等。又因其患病後長年不斂,愈後每易復發而稱老爛腳,即現代...
明代《外科啟玄》稱之為褲口毒、裙邊瘡等。又因其患病後長年不斂,愈後每易復發而稱老爛腳,即現代醫學的小腿慢性潰瘍。多因濕熱下注,瘀血凝滯經絡所致。局部常...
濕毒瘡,中醫病名,亦名下注瘡,系指瘡瘍發於下肢而黃水淋漓的病證。出自《外科啟玄》卷八。其病多因風濕熱客於肌膚鬱結蘊滯所致。以發於小腿足踝等為多見。...
止痛如神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啟玄》卷十二。具有祛風清熱,行氣利濕,潤腸通便之功效。主治痔瘡。...
箕門癰,病名。指生於大腿內側足太陰脾經箕門穴處之癰。亦名骨毒滯瘡、腿發。出《外科啟玄》卷五。證治詳見大腿癰、外癰條。 ...
熱漏,病名。指漏症合併有明顯下血者。出《外科啟玄》卷七,即血漏。《外科啟玄》卷七:“時時下鮮血不止是也。”證治可參見血漏條。 ...
明《外科啟玄》卷七中已有修腳人的記載。國外修腳稱之為足部護理、護足,每年6月13日-19日為國際護足周,修腳術並非中國之國術,印度、德國、比利時、希臘等均有...
明《外科啟玄》卷七 腳病修治技術在中國稱為修腳,上海稱扦腳,早期四川稱刮腳。國內修腳主要依靠師承關係,採用口授心傳的方法。明《外科啟玄》卷七中已有修腳人...
《外科啟玄》卷十二:“膿漏其根在膽,因不遂志而得之。”該病屬瘰癧之類,指淋巴結核破潰流膿者。詞條標籤: 疾病, 醫學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臀疽,病名。指臀癰之腫平根深者。見《外科啟玄》卷六。以發於臀部下緣承扶穴處者最痛。治宜以內托為要。可用透膿散加味。余證治見大腿癰及外癰條。 ...
病名。發於尾閭骨部位之癰疽。《外科啟玄》卷五:“此癰發於尾閭穴,是督脈之經,疼痛難忍,難得膿,宜大托里加乳香、沒藥,排膿止痛,外用敷貼,戒氣怒房事,否則...
水漬瘡是指因手腳潰水引致指(趾)間之濕瘡。出《外科啟玄》卷九。又名水漬瘡。多因長時手腳浸泡水漿之作業,或久居水濕之地,濕邪外漬,加之局部磨擦致傷而...
宋代《太平聖惠方》中稱其為“敷貼”、“貼辦”;明代的《外科啟玄》,統稱作“敷藥”,而《瘡瘍經驗全書》則明確具體地把它叫做“圍藥”,以別於一般的敷藥;...
大風膏《外科啟玄》卷十二 編輯 【處方】大風子100個,枯礬5分,川椒末1錢,輕粉1錢。【製法】上為末。【功能主治】裙邊瘡。【用法用量】用油調搽。【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