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管理

從 2002 年起 ,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 , 由於我國全面落實了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 , 對外貿易出現了持續增長的勢頭。指本國人民儲存於國外的資金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匯儲備管理
  • 所屬類別:管理學術語
含義和作用,不利影響,我國高外匯儲備的平抑及化解,幣種安排,

含義和作用

首先 ,這還與政府長期以來鼓勵出口的政策和美、歐等限制我國進口高科技產品有關。其次 , 外商實際直接投資不斷增長 。這不但是因為中國的投資環境良好,也與地方政府有引進外資的衝動有關。 第三 , 從 2003 年下半年起 , 人民幣受到升值壓力和預期 , 加大了國際短期投機資本 ( 熱錢 ) 的流入 , 雖然 2005 年 , 人民幣升值 2%, 但是仍未阻止大量熱錢的流入。第 四,外匯管理制度方面的因素。我國一直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度以及“寬進嚴出”的政策。第五,國內融資渠道不順暢。

不利影響

(1) 加劇財政損失。 對於大量購買美國長期政府債券的國家而言,這種損失直接取決於我國央行票據與美國債券的利差。
(2) 隱性的機會成本。外匯占款原本可以通過國際貿易購買更多的商品和服務,或者在國內外資本市場形成更大的投資。
(3) 增大了中央銀行調控的難度,影響央行獨立性
(4) 加劇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
(5) 加劇了貿易摩擦
(6) 不利於我國經濟的正常發展。短期投機資本流入將容易導致經濟的“泡沫化” , 具有很高的風險。

我國高外匯儲備的平抑及化解

(1) 確定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
國際上確定一國外匯儲備水平的主要指標有三個 : 外匯儲備支持外貿進口水平 (3 至 6 個月 ) 、外匯儲備支付外債能力 ( 外匯儲備與外債比率 30% 為警戒線 ) 和外匯儲備與 GDP 比率 (2.4%) 。依此為參照 , 以 2005 年為例 , 我國的理想外匯儲備規模的下限是 3000 億美元 , 上限是 4500 億美元。當然 , 這是一個動態概念 , 應 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 。
(2) 對外貿、外資和外債工作進行戰略調整
外貿外資不斷地“雙順差”已使我國外匯儲備猛增, 並嚴重閒置、浪費, 效益低下, 給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利因素。因此, 在對外貿易方面, 出口要從數量擴張型轉向數量和效益同步發展,重在以質取勝;從“千方百計擴大出口”轉向有保有壓、鼓勵與限制並重;從重視出口、追求順差轉向重視進口,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 在引進外資方面, 改變“招商引資”是政績的做法, 做到“ 適度引進”;提高外資進入我國的“門檻”, 堅決杜絕資源消耗大或污染重的項目進入我國。在外債方面, 嚴格控制, 以使用國內外匯資源為主, 將國家外匯儲備充分利用起來。
(3) 嚴格控制國際短期投機資本 ( 熱錢 ) 的流入
(4) 建立外匯“雙藏”機制
放鬆外匯管制 , 建立“藏匯於企業”、“藏匯於民”的外匯“雙藏”機制。因此 , 國家要儘快推行意願結售匯制度。同時 , 進一步放寬居民持有和使用外匯的政策限制,如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此外 , 加大外匯交易市場的改革力度。
(5) 建立國家“戰略投資基金”
建議國家用外匯儲備建立 “戰略投資基金” , 通過發展海內外投資形式降低外匯儲備增長的壓力 , 以促進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一是用部分儲備對國內一些公司或一些知名跨國公司如能源等相關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二是借鑑日本的經驗 , 通過海外投資來緩解其國際收支順差的問題,且投資的戰略性要優先於對收益率的要求。
(6) 實施多元化外匯儲備結構(見書)
(7) 大力創新外匯儲備的使用方式
(8) 加大外匯儲備營運力度

幣種安排

資產流動性結構安排
(1 )用進口拉動內需的方式轉換部分外匯儲備。鼓勵緊缺資源物資、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以及石油和礦產等戰略物資的進口,在增加進口、消化部分外匯儲備 的同時 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
(2 )積極貫徹落實“走出去”的戰略 , 積極參與全球範圍內生產要素的最佳化配置。
(3 )將部分外匯儲備用於扶持飛機製造業、電腦等行業的發展 , 增強其國際競爭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