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剛柔

釋義:柔:柔弱;內:內心。外表柔和而內心剛正。

成語:外柔內剛

發音:wàiróunèigāng

出處:《晉書·甘卓傳》:“卓外柔內剛,為政簡惠。”

事例:張季德《一家有一家的事》:“好在他的妻子很賢惠,~,精明強幹。”

近義詞:外圓內方

反義詞:外強中乾

作品內容,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者簡介,作品賞析,

作品內容

五行有合法。合法有順合,有逆合。順者多富,逆者其貴非常。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順而合①。順者多富,即貴亦在浮沉之間②。金與火仇,有時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③,其貴非常。然所謂逆合者,金形帶火則然,火形帶金,則三十死矣④;水形帶土則然,土形帶水,則孤寡終老矣;木形帶金則然,金形帶木,則刀劍隨身矣⑤。此外牽合,俱是雜格,不入文人正論⑥。

作品注釋

①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順而合:合,五行之間具有相生相剋的關係,這種關係叫合。合又有“順”、“逆”之別,相生為順合,相剋為逆合。“順合”與“逆合”的優劣不能一概而論,應視具體情況而定。這四句話的意思是:五行之間具有相生相剋的關係,這種關係稱為“合”;而“合”又有順合與逆合之別,木合火即木生火,水合木即水生木,等等,這就是順合。
②順者多富,即貴亦在浮沉之間:古人認為,五行順合主富不主貴,即使偶或得貴,也不會保持長久。這兩句話的意思是:順合者多會致富,但是卻不會得貴,即使偶然得貴,也不會保持長久,總是在貴與不貴之間浮沉升降。
③金與火仇,有時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仇,又稱“侮”。而所謂“侮”,其實就是反克,如火本來克金,反過來,有時金也抑制、約束火,這就叫做金侮火或金仇火。俗語說“金火相成”,金沒有火煉,成不了有用的器具。五行之間的相仇關係為:金仇火,火仇水,水仇土,土仇木,木仇金。
由以上可知,逆合實際包括相剋和相仇。推之水土者皆然,其實是類而推之,土與木、火與水、木與金都是相仇關係。這四句話的意思是:五行中的金與火相仇,即金仇火,可是有時候金又與火克,即火克金。類而推之,水與土、土與木、木與金,都有這種既相仇又相剋的關係,這種關係稱為逆合。
④然所謂逆合者,金形帶火則然,火形帶金,則三十死矣:金形,古人認為,人的形貌可按五行分為五形,即金形人、木形人、水形人、火形人和土形人。所謂金形帶火則然,即上文所謂金形帶火,“其貴非常”,因為金仇火,所以金形人帶火形時,火能鍊金,金得火煉,才成氣候。火形帶金,則三十死矣,這是因為火克金,金又干擾火勢,讓火不純,因而不吉,所以早亡。這四句話的意思是:然而在所謂的逆合之中,由於仇火,所以金形人帶有火形之相,就很高貴。反之,由於火克金,火形人帶金形之相,金便被克,所以這種人活到三十歲就要早亡。
⑤刀劍隨身矣:即將遭刀劍之災,遇殺身之禍。
⑥此外牽合,俱是雜格,不入文人正論:牽合,勉強湊合。這三句話的意思是:除此之外的種種牽強附會的說法,都是些雜湊的模式,不能歸入文人的正宗理論。

作品譯文

五行之間具有相生相剋相仇的關係,這種關係稱為“合”,而“合”又有順合與逆合之分,如木生火、水生木、金生水、土生金、火生土,這輾轉相生就是順合。順合之相中多會致富,但是卻不會得貴,即便偶然得貴,也總是浮浮沉沉、升升降降,難於保持永久。金仇火,有時火與金又相輔相成,如金無火煉不成器的道理一樣,類而推之,水與土等之間的關係都是這樣,這就是逆合,這種逆合之相非常高貴。然而在上述的逆合之相中,如果是金形人帶有火形之相,便非常高貴,相反,如果是火形人帶有金形之相,那么年齡到了30歲就會死亡;如果是水形人帶有土形之相,便非常高貴,相反,如果是土形人帶有水形之相,那么就會一輩子孤寡無依;如果是木形人帶有金形之相,便會非常高貴,相反,如果是金形人帶有木形之相,那么就會有刀劍之災,殺身之禍。至於除此之外的那些牽強附會的說法,都是雜湊的模式,不能歸入文人的正宗理論。

作者簡介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作品賞析

在形體方面,古人也運用五行來分類,來說明人的性格、品德和命運。這種方法有一個名稱——“五行形相”。
“五行形相”,意思就是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性質,用類比取象的方法,把人的形體相貌、性格氣質歸類為五種:金形、木形、土形、火形、水形。古人的“人稟陰陽五行之氣而生身”的哲學觀念是“五行形相”的理論依據。
古人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人為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其構成元素也是金、木、水、火、土,當然也該合自然之性,因而說:“稟五行以生,順天地之和,食天地之祿,未嘗不由於五行之所取,辨五行之形,須盡識五行之性。”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生於五行,與天地相合,既然來自五行,那么,要想了解五行的形態,就必須知道五行的性狀,知根知底,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