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鑒·總論剛柔

剛柔鑒·總論剛柔

《剛柔鑒·總論剛柔》出自曾國藩的《冰鑒》。曾國藩認為,在運用“不足用補,有餘用泄”時,應注意“陰陽互轉、五行生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剛柔鑒·總論剛柔》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冰鑒》
  • 文學體裁論文
  • 作者曾國藩
作品內容,作品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智慧典例,書本簡介,作者簡介,

作品內容

既識神骨,當辨剛柔②。剛柔,則生克之數③,名曰“先天種子”④,不足用補,有餘用泄⑤。訊息與命相通⑥,此其較然易見者。

作品譯文

在鑑識神骨之後,應當進一步辨別剛柔。剛柔是五行生剋的道理,道家叫做“先天種子”,不足的增補它,有餘的消泄它,使之剛柔平衡,五行和諧,盈虛損益與人的命運相通,這是在對比中就很容易發現的信息。

作品注釋

①剛柔:剛柔是相互的一組概念,在性質上,相配,相配,即之美和之美。陰陽是古代哲學、醫學、宗教和神秘文化廣泛使用的一組概念,在生活中有許多陰陽概念,即一正一反。比如:
陽:男晴太陽上直外成功大……
陰:女雨月亮下曲內失敗小……
作為事物的兩方面,陽顯於外,陰蘊於內,雙方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如果有一方失去衡態,就會發生變化。比如說,事物的內和外,外消失了,也就無所謂內。
②既識神骨,當辨剛柔:既,已經。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認識並辨明了神骨問題之後,還應分辨清楚什麼是剛,什麼是柔。
③剛柔,則五行生剋之數:五行,即。生,五行之間的相互促進和推動。克,五行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約束。古人認為,五行既是構成宇宙萬物的五種基本元素,也是陰陽運動的外化形式和轉化方式。五行就是五種能夠為人所用的基本元素。《·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成,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辣),稼穡作甘。”五行之間具有既的關係。所謂相生,就是五行中的一種元素對另一種元素具有生髮促進作用,如木生火,火生土等。所謂相剋,就是五行中的一種元素對另一種元素具有抑制約束作用,如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生剋的規律是: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④先天種子:先天,即。種子,生命力。這句話的意思是:剛和柔是先天遺傳下來的生命力。
⑤不足用補,有餘用泄:不足,指陽剛不足或陰柔不足。補,補充,彌補。有餘,指陽剛有餘或陰柔有餘。在《老子》第七十七章中說道: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泄,削弱,減弱。陰陽五行家認為,陽剛和陰柔之間必須保持均衡,任何一方不足或有餘,都不是最佳狀態。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某一局部有所不足,其他部位可以對它進行彌補;如果某一部位有餘,則其他部位可以對它進行削弱。
⑥訊息與命相通:消,陽剛去而陰柔來,或曰陽剛減弱而陰柔增強,易學家稱之為“消”。息,陰柔去而陽剛來,或曰陰柔減弱而陽剛增強,易學家稱之為“息”。這句話的意思是:陽剛、陰柔的羸虛消長,都與人的先天命數相關聯。

作品賞析

的產生,至今未有定論。界認為,五行學說應是與同時產生的。界則認為五行的創始人是孟子界卻認為其產生於西,最早見於《尚書·洪範》。三種意見一直相持不下。
五行為金、木、水、火、土,它們各有各的屬性:
“木”具有生髮、條達特性,
“火”具有炎熱、向上特性,
“土”具有長養、化育特性,
“金”具有清靜、收殺特性,
“水”具有寒冷、向下特性。
五行既然相生,也必相剋,但除金克木、木克土……的外,還有現象,如土旺木衰,木反受土克;木旺金衰,金反受木克;水旺土衰,土反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反遭金克。這種逆克,又叫五行反侮。古人在預測和判斷人的命運時,要求人相既要充分合乎自然性,又要充分合乎社會性,而合乎自然性和合乎社會性落到實處,就是符合陰陽五行的運動變化規律——即陰陽互轉、五行生剋之規律。
在這裡提出“神”和“骨”為相之本,有本才會有種子,因此在本章中認為“剛柔”是相的“先天種子”。換句話說,“神”和“骨”很重要,而“剛”與“柔”同樣很重要,“辨剛柔”,方可入道。
“剛柔,則五行生剋之數”。五行,前面已講過,這裡不再多述。如果人觀五行中的某一“行”不足,其他部位都可以加以彌補,即《老子》中所言的“損有餘而補不足”,如果一“行”有餘,其他部位就可以加以削弱。這就是比較中和平衡的“剛柔相濟”。比如說,如果眼睛的形或神不足,而耳朵的神和形卻有餘,那么耳朵的佳相就可以彌補眼睛的不足,反之亦然。
“不足用補,有餘用泄”。這個思想在陰陽五行中是的重要體現。比如金旺,所謂物及必反,剛極易折,則用水來泄金之旺;如水太弱,不足以濟事,則用金來生水,助其弱勢。這種總體觀念,可克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觀點。在運用“不足用補,有餘用泄”時,應遵循事物圓虛消長之理——即陰陽均衡,剛柔相濟,五行和諧統一的規律。

智慧典例

王湛善於忍耐,不求虛名
  沉靜之人性格文靜,辦事不聲不響,認真執著,有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因此往往會成為某一個領域裡的專家和能手。這種人的缺點是過於沉靜而顯得行動不夠敏捷,凡事三思而後行,抓不住生活中擦肩而過的機會。儘管平時不大愛講話,但他們看問題往往深遠,只因不願講出來,有可能被別人忽略。其實仔細聽聽他們的意見是有啟發的。
王湛平時從不表現自己,別人有對不起他的地方,他也從不去計較,因此很多人都輕視他,連他的侄兒王濟也瞧不起他。吃飯的時候,桌子上明明有許多好菜,王濟也不讓這位叔叔吃。王湛吃不到好魚好肉,就叫王濟給他點兒蔬菜吃,可王濟又當著他的面把蔬菜也吃了,但王湛並不生氣。
一天,王濟偶然到叔叔的屋裡去玩,見到王湛的床頭有一本《周易》,這是一本很古老又難讀懂的書。在王濟看來,王湛這樣的木頭人怎么可能讀懂這樣一部書呢?於是他就問:“叔叔把這本書放在床頭乾什麼呢?”王湛回答說:“身體不好的時候,坐在床頭隨便看看。”
王濟懷疑叔叔讀《周易》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便有意請王湛說說書中的一些意思。王湛分析其中深奧的道理,深入淺出,非常中肯。講得精練而有趣,這是王濟從來沒有聽到過的。
於是,他留在叔叔的住處,接連好幾天都不願回去。經過接觸和了解,他深深感到,自己的知識和學問比起叔叔簡直差了一大截。他慚愧地嘆息說:“我家裡有這樣一位博學的人,可我30年來一直不知道,這是我的一個大過錯啊!”幾天后,他要回家了,王湛又很客氣地把他送到大門口。
王濟有一匹性子很烈的馬,特別難騎,就問王湛:“叔叔愛好騎馬嗎?”王湛說:“還有點兒愛好。”接著王湛就騎上這匹烈馬,姿態容貌悠閒輕巧,速度快慢自如,連最善騎馬的人也無法超過他。王濟對他平時騎的馬特別喜愛。王湛又說:“你這匹馬雖然跑得快,但受不得累,乾不得重活。最近我看到督郵有一匹馬,是一匹能吃苦的好馬,只是現在還小。”王濟就將那匹馬買來,精心地餵養,等它與自己騎的馬一樣大了,就進行比試。王湛又說:“這匹馬只有背著重量才能知道它的能力,在平地上走顯不出優勢來。”於是,王濟就讓兩匹馬在有土堆的場地上比賽。跑著跑著,王濟的馬果然摔倒了,而督郵的馬還像平常一樣,穩穩噹噹。
通過這些事情,王濟開始從內心深處佩服叔叔的學識和才能了。他回家以後,就對父親說:“我有這樣一位好叔叔,比我強多了,可我以前一點兒也不知道,還經常輕視他,太不應該了。”
曹武帝平時也認為王湛是個呆子。有一天,他見到王濟,就像往常一樣開他的玩笑,說:“你屋裡的傻叔叔死了沒有?”
要是在過去,王濟會無話可答,可這一次,王濟大聲回答說:“我叔叔根本不傻!”接著,他就把王湛的才能學識一五一十講出來,武帝也相信了。後來,王湛還當了汝南內史。
像王湛這樣,平時只管發展和提高自己,而不去追求表現和虛榮,是一種深層次的人生智慧。王湛善於忍耐,不追求虛名,才獲得了他人真正的敬佩與賞識。

書本簡介

冰鑒》一書是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傳世奇書,它是曾國藩體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訣。因其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啟迪性和借鑑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和喜愛。編者力圖通過簡明的體例、精練的文字,新穎的版式、精美的圖片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全方位立體地解讀曾國藩識人、用人的神秘之學,為讀者打造一條走近曾國藩的彩色畫廊,感受他獨到的識人、用人策略。

作者簡介

,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