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宦海沉浮,佛教居士,平生著作,
人物生平
宦海沉浮
夏繼泉生於一個官宦世家,父親夏辛酉曾任清朝雲南提督,謚壯武公。夏蓮居為家中長子,清朝末年,以科舉進士出身,曾任直隸靜海縣知縣、直隸知州、江蘇知府、山東巡警道、山東團練副大臣等職。
武昌起義後,山東同盟會的核心人物徐鏡心、丁惟汾以設在濟南的政法學堂、師範學堂、農林學堂、高等學堂等為活動基地,發動學生和社會各界,籌划起義。革命黨人的活動,自然引起了時任山東巡撫孫寶琦的惶恐不安和高度警惕。然而,革命的風暴已不可遏制。10月30日,濟南各界以山東省紳商各界和山東教育會的名義,向尚在北京的吏部候補、和平派人物夏繼泉發出兩封電報,敦促他火速到濟,共商大計。11月2日,夏繼泉抵達濟南。翌日,濟南各界代表在山東優級師範會堂舉行歡迎儀式。會上,夏繼泉就國內形勢作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博得各界好評。
11月7日,革命黨人丁惟汾、謝鴻燾等聯合各界人士,於咨議局集會,共同議決取締勾結官府、阻撓山東獨立的咨議局。會上還成立了“山東全省各界聯合會總會”,作為山東立法、監督行政的最高機關。會議在選舉“總會”領導機構的時候,夏繼泉當選為會長。
在革命黨人的推動下,夏繼泉同意正式召開大會宣告山東獨立。
1911年11月13日,各界民眾萬餘人齊聚聯合會會場參加獨立大會。在巨大的壓力下,山東巡撫孫寶琦也被迫參加。大會上革命民眾和以孫寶琦為代表的舊勢力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最後終於迫使孫寶琦同意宣布山東獨立。
佛教居士
1925年張宗昌以宣傳赤化罪通緝夏繼泉,並抄沒其家產。夏繼泉遂流亡日本。1927年歸國後,夏繼泉在天津居住養病,其間曾到北平訪問拈花寺釋省元。他作《無悶》二首:
狂心果歇方無悶,世不能知道始尊。九死餘生契此語,紛紜幻跡更何論。
兩字渠園亦幻余,園非是我我非渠。浮生有境終歸幻,除卻蓮邦未可居。
兩字渠園亦幻余,園非是我我非渠。浮生有境終歸幻,除卻蓮邦未可居。
從此,他改號“蓮居”。1929年元旦,他和屈映光、梅光羲皈依白普仁喇嘛。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後,他到北平弘法,應廣濟寺方丈釋現明的邀請,講解淨土宗,釋現明同北平各寺方丈聽講。1932年3月,他和朋友靳雲鵬學習《起信論》,不久靳雲鵬也潛心淨業。
1932年,他發願會集《無量壽經》(即《大經》),最後1946年定本完成並刊行。他在《大經重印跋》中有詩稱,“濁世無如念佛好,此生端為《大經》來。”1935年,《大經》會集本初步告竣,釋慧明稱其為古今第一善本,居士梅光羲也在中央廣播電台連續播講該經。夏繼泉的朋友張憲臣原來並不信佛,後來閱讀了他會集的《大經》後,率眷屬一同皈依佛教。
1935年7月10日,鄄城黃河大堤決口,山東西部十五個縣遭受水災,他為躲避水災,攜家遷居北平鼓樓旁邊的帽兒胡同。1936年,他已經定居北平,將住所命名為“寄廬”。同年秋,釋慈舟自青島湛山寺到北平住持淨蓮寺,後於1937年春將法界學院自福州遷到北平,2月初開講《華嚴經》,講至1939年秋。其間,釋慈舟科判《大經》會集本,並且到山東濟南及北平拈花寺開講,釋慈舟所作《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判》刊行於1939年。1937年,夏繼泉所作的淨土詩集《歡喜念佛齋詩鈔》刊行。
七七事變後,李西原居士在北平遇到夏繼泉,十分欽佩,乃依止於夏繼泉。日本人提出請夏繼泉出任山東省省長,後來又提出請他任教育督辦等職務,均被夏繼泉拒絕。王揖唐聯絡他和釋現明等人一同發起成立佛教同願會。1939年,他倡議建立了淨宗學會。釋諦閒、釋慧明、釋省元等佛教高僧都很敬重他。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釋虛雲曾經稱讚夏繼泉道,“不意為北方能會晤如是之大善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李濟深、章士釗、邵力子等老朋友紛紛勸說他參加社會活動,他遂參加政協學習,並且回響國家號召,購入五萬元公債,抗美援朝運動中捐出了四萬元飛機大炮款。1955年,他當選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副主席。
1965年12月14日,夏繼泉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平生著作
- 秀麗辭,光明日報1961年9月28日
- 說硯,光明日報1962年7月14日
- 中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