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篆

夏篆

夏篆,就是夏代的文字。

原始文字的雛形,從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文化遺存看已經出現,並在逐步發展中。在河南安陽商都殷墟等處發現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中國現已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從殷墟時代上溯到夏初,不過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獻記錄,是無可懷疑的。商朝的文字是成熟的,夏朝的文字也是成熟的,因為歷史上已有夏篆的記載,夏禹書禹王碑則是夏朝的傳世文字,是夏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篆
  • 定位:文字
  • 年代:夏代
  • 例子:《大篆
來源及解釋,概述,存在之謎,

來源及解釋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夏朝文字?有沒有夏篆?一直在爭論不休,馬賀山認為夏朝有文字,有夏篆。夏禹書禹王碑]就是夏朝文字,就是夏篆,何為篆?指官方文字也。這些夏篆字型非常成熟,非常規範,筆道圓潤,講究對稱,是一種非常進步的文字。而甲骨文則顯得很原始、很落後,異體字很多,這正是民間俗體字的特點。文字和人一樣,不進則退。不常使用,或很少使用,文字就會落伍,就會退化。儘管商朝有國六百餘年,但在前三百多年裡,商朝各王一直在東拼西殺,處於經常遷都的狀態,商民族人較少,又是以遊牧為生,無文字,又不重視文化,所以造成了整個夏朝文字的荒廢。盤庚遷殷後,由於占卜的興盛,這才讓夏朝的民間俗體字派上了用場,將占卜過程及結果,用夏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才有了甲骨文。
夏朝的官方文字仍保留著比商朝的民間俗體字先進的優勢,用一個不確切的比喻,儘管是三百年前的京城女子,也比三百年後的鄉野丫頭時尚得多,這正是為什麼造成夏朝文字比商朝甲骨文進步的根本原因。
周朝的甲骨文是沿習和繼承了商朝的甲骨文,並無多大發展。周人原是生活在岐水一代的姬姓民族,農耕發達,與姒姓同根同源,人少無文字,夏時使用夏文字,商時使用甲骨文,周武王討紂伐商時,是打著奉帝命復有夏的旗號,當把商紂趕走,建立周朝的時候,周天子又恢復和使用了夏朝的官方文字——夏篆,這就是周篆為什麼與夏篆如此接近和相似的真正原因。

概述

提到篆字,自然會想到大篆小篆,所謂大篆,即指周篆;所謂小篆,即指秦篆。篆字,就是官方文字。歷史上還有夏篆一說,由於人們未發現夏朝文字,所以一直對夏篆有不同看法,如:‘夏篆,傳說中夏代的文字。一般以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始為篆字,此‘夏篆’所言之‘篆’,泛稱也。從考古實物來看,尚未發現確切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有之,則必較甲骨文更原始一些。古人多有以金文大篆附會夏篆之說,凡此種種,皆依託之偽說。在這裡夏篆被認為是‘附會’‘偽說’其根據是夏朝文字不存在,就還談得上夏篆了。

存在之謎

夏朝文字是否存在,是否沒有流傳下來一直有爭議,由於某些歷史學家、文人如胡適、顧頡剛等否認夏朝的存在,而郭沫若則隨聲附和,引起了學術界的混亂,夏朝不存在,夏朝文字也就不存在了,另外滯後的考古工作,還未挖出夏朝文物,也未挖出夏朝文字,所以在一些人眼裡,夏朝和夏朝文字,僅僅是神話傳說而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