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這首詩選自《弘治寧夏新志》。此詩系作者監送軍餉,察看戰況經寧夏鎮時所作。夏城,指寧夏鎮城(今銀川市)。因宋時為西夏國都城,明為九邊重鎮寧夏鎮城,故稱夏城。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夏城漫興》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姓名】李夢陽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夏城漫興①
行盡沙陲又見河②,賀蘭西望碧嵯峨③。
名存異代唐渠古④,雲鎖空山夏寺多⑤。
萬里君恩勞饋餉⑥,三邊封事重干戈⑦。
朔方今難汾陽老⑧,誰向軍門奏凱歌⑨。
作品注釋
②沙陲:沙漠邊沿地帶。河:黃河。
③賀蘭西望:即西望賀蘭山。嵯峨:山勢高峻的樣子。
④唐渠:即寧夏唐徠渠,又名唐梁渠,俗稱唐渠。始修於漢代,後因唐代擴建延長,並招徠民戶墾種,故名唐徠渠。
⑤空山夏寺多:空山,此指賀蘭山。西夏曆代君王都篤信佛教,把佛教作為國教並廣建寺院,其中在賀蘭山就建有不少寺廟。
⑥饋餉:送軍糧。
⑦三邊:明代防邊,分為九區,稱為九邊,各設重兵鎮守。正統以後,因河套一帶蒙古部族時由偏關(在今山西西北)渡河,以掠晉疆,特設重臣提督於榆林、寧夏、甘肅三鎮,稱為三邊。
⑧朔方:公元前十一至八世紀的西周時期,今寧夏全境及內蒙古河套、陝西及山西北部統稱為朔方。朔方在唐時為方鎮名,又稱靈鹽、靈武、靈州。唐開元元年(713年),為防禦突厥改朔方行軍大總管置,為玄宗時邊防十節度使之一。治所在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汾陽老:即唐大將汾陽王郭子儀(697~781)。安祿山叛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擊敗史思明。肅宗即位,任關內河東副元帥,配合回紇兵收復長安、洛陽。因功升中書令,後又進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唐蕃將僕固懷恩叛變,糾合回紇、吐蕃攻唐,他說服回紇,以拒吐蕃。此用郭子儀借指當時鎮守寧夏的軍隊統帥。
⑨軍門:明代命文臣總督軍務或提督軍務,稱為軍門。
作者簡介
李夢陽(1473~1530),明文學家。字天賜,又字獻吉,號空洞子,慶陽(今甘肅慶陽)人,後徙河南扶溝。弘治七年(1494年)進士,曾任戶部郎中,因反對宦官劉瑾下獄。瑾敗,遷江西提學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