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楚文化博物館

壽縣楚文化博物館

壽春楚文化博物館,座落在壽縣縣城西大街人民廣場內,占地近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558平方米,陳列布展面積2650平方米,總計14個專題陳列。館名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同志題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壽春楚文化博物館
  • 地理位置:壽縣縣城西大街人民廣場
  • 占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
  • 景點級別:國家二級博物館
  • 門票價格:免費
壽春楚文化博物館,座落在壽縣縣城西大街人民廣場內,占地近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558平方米,陳列布展面積2650平方米,總計7個專題陳列,共12個展廳。館名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同志題寫。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壽縣被重重地抹上了一筆。從新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上下幾千年,在這裡繁衍生息的人民用辛勤勞動和聰明才智,創造了淮夷文化、楚文化、淮南國文化。上至殷周、下迄明清,幾乎每一個朝代的興廢都可在壽縣找到印痕。所以,壽縣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作為全國少有的文物大縣,壽縣瑰寶煥彩。博物館館藏文物十分豐富,享譽海內外,經國家鑑定的一級文物224件/套,二級文物125件/套,三級文物1550件/套。有些精品現收藏在北京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和省博物館,有的已流落國外,被其它國家和地區珍藏。壽縣出土文物有很多都是稀世珍寶,其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李山古堆楚王墓出土的四千多件珍貴文物,不僅是研究楚文化,也是研究我國整個古代社會的珍品,從這批楚器中選送的4件珍品到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上展覽,被世界考古界推崇為“世界之最”。五十年代,蔡候墓共出土文物584件,這批文物不僅解決了一些器物的名稱問題,也是研究我國古代音樂、美術、工藝和交通等的最好資料。由於這一銅器群的時限明確,品類豐富,器物典型,許多器物帶有自銘,因而被考古界稱為春秋晚期的標準器。著名考古學家郭寶鈞先生在《商周銅器群綜合研究》一書中把壽縣蔡候墓出土的這批青銅器定為中國青銅器發展的第五個界標。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在壽縣城郊邱家花園出土的戰國楚鄂君啟金節,使我國第一次獲得了古代用節的方法和制度的物證。是我國考古文物所絕無僅有的。毛澤東、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親自參觀,郭沫若、商承祚、朱德熙等鼎鼎大家均專門著文對其考釋。同時在這裡還出土了戰國楚金幣,在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已有記載,近年又屢有發現,還創下了一次出土古金幣萬克以上的奇蹟。楚金幣的出土對研究楚文化,探索戰國古壽春城,對中國古代金融、貨幣史的研究意義重大。除這些大型考古發掘外,在博物館內還有零星出土的不同時代的金、銀、銅、鐵、陶、瓷、玉、石、漆器等不同質地文物。壽春楚文化博物館陳列文物大致分為①遠古文化遺珍;②商周青銅器;③古代水利工程芍陂④戰國楚文化。基本形成楚文化系統,兼有蔡、陳、吳、越的文化屬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