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古城

壽縣古城

壽縣古城位於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壽縣古城始建於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盤式布局的一座宋城。介於北緯31°54′-31°40′,東經116°27′-117°40′之間,壽縣總面積2986平方公里,現城內總面積3.65平方公里。

淮南壽縣,古稱壽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曾10次為郡,並屢為州郡治所。明清以來,按照防禦戰爭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斷進行整修。是中國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壽縣古城
  • 外文名稱:Shouxian County
  • 別名壽春
  • 行政區類別:古城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政府駐地:壽春鎮
  • 電話區號:0554
  • 郵政區碼:232200
  • 地理位置:北緯31°54′-31°40′,東經116°27′-117°40′
  • 面積:3.65平方公里
  • 方言:中原官話信蚌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性氣候過渡帶
  • 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
  • 火車站壽縣站淮南站淮南東站
  • 車牌代碼:皖D
  • 始建時間宋朝(1068~1224年)
景點起源,景點結構,自然條件,物產資源,歷史文化,地圖,

景點起源

古城基堅牆固,氣勢雄偉,迄今保存完好。今城牆為南宋寧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統許俊重築,牆磚面亦常見“建康許都統造”字樣。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牆周長7141米,高8.3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牆體以土夯築,外側貼磚,外壁下部有2米高條石砌基,通體向內欹斜,層層收分。城外東南為濠,寬約60米,北環淝水,西接壽西湖,外壁牆腳築有寬約8米的護城石堤。城有四門,東為賓陽,南曰通淝,西稱定湖,北名靖淮。四門皆有護門瓮城,其中西門的外門朝北,北門的外門朝西,東門內外兩門平行錯置,有“歪門邪道”之說,具有軍事防禦和防汛抗洪雙重功能。與城牆有密切關聯的“舐犢情深”、“劉仁贍死節守城”、“當面鑼對面鼓”、“門裡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傳說,伴隨各城流傳。1958年,壽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牆為全國七大古城牆中保存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牆、磚壁石基、周長7147米。城有東、西、南、北四門、東為“賓陽”、南為“通淝”、西為“定湖”、北為“靖淮”。四門原都有護門瓮城。城牆古樸雄偉、氣勢磅礴,如蒼龍環繞,是安徽省重點保護文物。壽縣地處皖中,控扼淮淝。古為南北要衝,是兵家反覆爭奪的地方。公元383年的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裡。這次戰爭,再次創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給後人留下了“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歷史掌故。
五代十國時期,後周與南唐又激戰壽春,當時身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後來的宋太祖)隨周世宗柴榮親征,圍團壽州立下了赫赫戰功。兩淮民間還流傳著 “趙匡胤困南塘”的故事,獲得部優獎的壽縣傳統名細糕點“大救駕”就源於這個故事。

景點結構

淮南壽縣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積三點六五平方公里,城牆周長七千一百四十七米,牆高八點三三米,寬六點六六米。各城門均有內外雲梯與城堡連線。城外東南兩方有護城濠,寬約六十餘米;城北淝水環繞,城西為尉升湖。城有四門,東為賓陽門,南為通淝門,西為定湖門,北為靖淮門,各按地理位置取其名。有角樓八所,翼然立於城上(現均已倒塌)。王安石至淮上古城,有《壽陽城晚眺》詩:“楚山重疊矗淮氵賁,堪與王維立畫勛。白鳥一行天在水,綠蕪千障野平雲。”宋人張文潛《題壽陽樓二絕》有句:“渺渺長淮去不休,行人獨上壽陽樓”;“長淮不斷水悠悠,樓下行人淮上樓”。蘇軾過此,作《壽陽岸下》,詩去:“街東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綠棧生,幽人獨來帶殘酒,偶聽黃鸝第一聲。”
城牆原為平磚砌築,解放後為了防洪,曾將局部牆垣改用石塊壘築,後來,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城內原建有涵道,與城外相通。東西涵看牆之上,分別鐫有“崇墉障流”、“金湯鞏固”字樣。涵口之上築有月壩,與城牆等高,既利於城內積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節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泛濫時,只要關上城門,滴水不入。同時,通過涵口觀察水位,還可以比較城內外水差。這一水利設施,曾被譽為古水利工程的一顆明珠。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保存完好的城牆。城牆為宋代重築,爾後迭有修葺。城牆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城有四門,並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門北向出,北瓮門西向出,東城門與瓮門在平面上平行錯置同為東向出。這種門向的特殊設定,不僅有利於軍事防禦,而且還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為了加固牆基,於城牆外側以條石迭砌一周擴城泊岸,保護城牆不被水沖蝕。古人贊其“若匹練之橫亘也,菪生鐵之焰禱也”。城內北部東西兩側各有一泄水涵閘,平時城內積水可由此排出城外,當洪水季節,又可自行關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額鐫有“金湯鞏固”、“崇墉障流”題名,是對這堅固雄偉的壽州城牆的真實寫照。 1991年,古城抵禦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圍困,保護了城內十多萬人的生命財產,再次顯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門東牆上嵌著一塊石刻,上刻一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門裡人”。細讀碑文,品味歷史,您或許會從中獲取一些有益的啟示。望著那高聳的城樓,綿延的城垣,人們覺得這古城仿佛就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巨著,她的博大和精深,會令您痴醉留連。

自然條件

氣候暖和濕潤,地形地貌多樣。北部邊界地帶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八公山森林公園;北、中部為淮河沖積平原;西北部沿淮河、淠河地帶為窪池;東南部為崗地。境內湖河縱橫,水面占全縣總面積的1/4。其中,瓦埠湖為安徽省第二大淡水湖、水質清純,物產豐饒。土壤多為黃棕土、水稻土、湖土和砂礓黑土。年平均氣溫14.8℃,1月平均氣溫0.7℃,7月平均氣溫27.9℃,年平均降雨量906毫米,無霜期213天。

物產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石灰石、白雲石、大理石、鉀長石、紫雲石、鐵砂和礦泉水等,儲量豐富,品位較高。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為安徽省重點旅遊發展城市,古蹟名勝遍布於四大旅遊景區,即:八公山森林公園景區、古城景區、安豐塘景區和瓦埠湖景區。

歷史文化

淮南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是楚文化的故鄉,其內的八公山是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全縣文物古蹟160餘處,其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博物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在級以上文物達6000餘件。歷史名人輩出,文化底蘊豐厚。198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宣布壽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淮南壽縣地處皖中,控扼淮淝。古為南北要衝,是兵家反覆爭奪的地方。公元383年的秦晉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裡。這次戰爭,再次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給後人留下了“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歷史掌故。五代十國時期,後周與南唐又激戰壽春,當時身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隨周世宗柴榮親征,圍團壽州,立下了赫赫戰功。兩淮民間還流傳著“趙匡胤困南塘”的故事,獲得部優獎的壽縣傳統名細糕點“大救駕”就源於這個故事。

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