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竹

壽竹

壽竹(學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f. shouzhu Yi)是禾本科,剛竹屬桂竹的變種,竿高可達20米,幼竿無毛,新竿微被白粉,竿環較平坦,節間較長,籜鞘無毛,通常無籜耳和鞘口繸毛。竿環稍高於籜環。籜鞘革質,背面黃褐色,籜耳紫褐色,籜舌拱形,籜片帶狀,兩側紫色,邊緣黃色,葉耳半圓形,縫毛髮達,花枝呈穗狀,基部有鱗片狀苞片;縮小葉圓卵形至線狀披針形,小穗披針形,含小花;外稃被稀疏微毛,先端漸尖呈芒狀;內稃稍短於其外稃,鱗被菱狀長橢圓形,花柱較長,筍期5月下旬。

分布於中國四川東部和湖南南部。

壽竹筍味甜,較毛竹筍味美;竿供製作涼床、竹椅、灰板條、蒸籠和竹簾;竿稍可製作柴耙,枝作掃帚;籜鞘作雨帽和包裹粽子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桂竹竿高可達20米,粗達15厘米,幼竿無毛,無白粉或被不易察覺的白粉,新竿微被白粉,竿環較平坦,節間較長,籜鞘無毛,通常無籜耳和鞘口繸毛。節間長達40厘米,壁厚約5毫米;竿環稍高於籜環。籜鞘革質,背面黃褐色,有時帶綠色或紫色,有較密的紫褐色斑塊與小斑點和脈紋,疏生脫落性淡褐色直立刺毛;籜耳小形或大形而呈鐮狀,有時無籜耳,紫褐色,繸毛通常生長良好,亦偶可無縫毛;籜舌拱形,淡褐色或帶綠色,邊緣生較長或較短的纖毛;籜片帶狀,中間綠色,兩側紫色,邊緣黃色,平直或偶可在頂端微皺曲,外翻。末級小枝具2-4葉;葉耳半圓形,縫毛髮達,常呈放射狀;葉舌明顯伸出,拱形或有時截形;葉片長5.5-15厘米,寬1.5-2.5厘米。
花枝呈穗狀,長5-8厘米,偶可長達10厘米,基部有3-5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6-8片,葉耳小形或近於無,繸毛通常存在,短,縮小葉圓卵形至線狀披針形,基部收縮呈圓形,上端漸尖呈芒狀,每片佛焰苞腋內具1枚或有時2枚、稀可3枚的假小穗,惟基部1-3片的苞腋內無假小穗而苞早落。小穗披針形,長2.5-3厘米,含1或2(-3)朵小花;小穗軸呈針狀延伸於最上孕性小花的內稃後方,其頂端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小花,節間除針狀延伸的部分外,均具細柔毛;穎1片或無穎;外稃長2-2.5厘米,被稀疏微毛,先端漸尖呈芒狀;內稃稍短於其外稃,除2脊外,背部無毛或常於先端有微毛;鱗被菱狀長橢圓形,長3.5-4毫米,花葯長11-14毫米;花柱較長,柱頭3,羽毛狀。筍期5月下旬。與原變型的區別在於:新竿微被白粉,竿環較平坦,節間較長,籜鞘無毛,通常無籜耳和鞘口縫毛。

生長環境

適宜在年平均溫度12-17oC、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海拔1200米以下,坡度小,土壤深厚,疏鬆肥沃、濕潤、微酸性或中性沙質壤土的低山、丘陵、平原、溪河沿岸灘涂地和房前屋後空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四川、重慶東部和湖南南部。模式標本采自重慶梁平。

繁殖方法

選擇生長健狀、分枝較低、枝葉繁茂、竹節正常、鞭芽飽滿、無病蟲害、胸徑3-5厘米的1-2年生竹作母竹。挖掘母竹時,留來鞭20-30厘米,去鞭30-40厘米,注意保護鞭芽與鞭根,母竹蔸帶土團直徑不少於25-30厘米。母竹挖起後,留枝3-5盤,削切竹梢,切口要平。

栽培技術

全墾整地:坡度在15o以上的造林地應採用帶狀水平階整地,整地頻寬1-1.5米)。造林前,清除地內雜草、灌木、樹樁、石塊等物,墾地深30厘米左右,按預定栽植株數挖穴。挖穴規格:60厘米×60厘米×40厘米。有條件的地方每穴可施複合肥0.5千克,或15-25千克土雜肥、廄肥,與土拌勻,回填穴內。
壽竹壽竹
造林時間:以冬季造林為主,即11-12月,栽植時機最好是選擇雨天或雨後進行。
造林密度:一般每0.067平方米為56-111株。
移竹造林:⑴母竹運到造林地要及時栽植;⑵栽前適當修整穴和墊土。再將母竹放入穴內,讓鞭根自然舒展,注意竹蔸下部與墊土密接,使母竹蔸深度比原入土深度深3-5厘米,再自下而上,分層回填穴土,踏實竹蔸,使竹鞭與土緊密接合;⑶栽植時遇晴天,要澆足定蔸水,再培1層土,或在定蔸處覆蓋1層稻草,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病蟲防治

主要防治筍期病蟲害。每年的發筍季節即5月左右,用毒餌誘殺、敵馬煙劑熏殺(每0.067平方米竹林7.5千克)等方法防治竹筍夜蛾、泉蠅、山竹緣蝽等筍期病蟲害,實施退筍綜合控制,提高成林率。

主要價值

壽竹竹稈的加工性能很好,筍味比毛竹還鮮美,籜殼是製作高檔包裝品的上佳材料,發展壽竹筍材兩用林。壽竹筍的總糖含量平均為9.27%,高於毛竹、斑苦竹、苦竹、衢縣苦竹、紅竹等竹筍及常見蔬菜。壽竹筍粗纖維的含量平均為5.6%,也遠高於常見蔬菜的平均值(1.23%)。壽竹筍含有多種礦質元素,均為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質;其常量元素具有高鉀低鈉的特點。
壽竹和筍壽竹和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