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佛寺(織金縣壽佛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又名“三楚宮”,位於城關鎮支前路中段東側。始建於清初,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城南移建現址。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五年(1845)重修。坐西向東。由大殿、戲樓、廂房及牌坊組成。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10平方米。大殿面闊五間,通面闊21.28米,進深六間,通進深16.2米,抬梁穿斗混合結構硬山青瓦頂。前後帶雙步廊,深1.84米。山牆嵌“重修三楚會館序”碑,青石方首,高2.25米,寬0.9米,厚0.24米。碑座高0.3米,寬1米許,厚0.4米。額題“廟貌常新”4字,每字0.1米見方。首題“重修三楚會館序”。碑文記重修事。立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

北武當廟壽佛寺坐落於巍巍賀蘭東麓武當山,距石嘴山市政府所在地大武口區市中心五公里森林公園內,占地一萬兩千平方米,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古寺院。北武當廟壽佛寺的始建年代依現存不完整資料考證還沒能得出一個確切的結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壽佛寺
  • 地理位置:寧夏回族自治區,貴州織金縣,湖南資興市,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
  • 級別:國家級
  • 管理單位:林業局
  • 批准時間:2015
簡介,秀美,位置,特點,周邊廟宇,

簡介

又名“三楚宮”,位於城關鎮支前路中段東側。始建於清初,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城南移建現址。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五年(1845)重修。坐西向東。由大殿、戲樓、廂房及牌坊組成。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10平方米。大殿面闊五間,通面闊21.28米,進深六間,通進深16.2米,抬梁穿斗混合結構硬山青瓦頂。前後帶雙步廊,深1.84米。山牆嵌“重修三楚會館序”碑,青石方首,高2.25米,寬0.9米,厚0.24米。碑座高0.3米,寬1米許,厚0.4米。額題“廟貌常新”4字,每字0.1米見方。首題“重修三楚會館序”。碑文記重修事。立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
壽佛寺壽佛寺

秀美

北武當廟壽佛寺坐落於巍巍賀蘭東麓武當山,距石嘴山市政府所在地大武口區市中心五公里森林公園內,占地一萬兩千平方米,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古寺院。北武當廟壽佛寺的始建年代依現存不完整資料考證還沒能得出一個確切的結論。相對來說,當地人更樂於接受明代正統年間(一四三六~一四四九年)建造的說法,按照這種說法,北武當壽佛寺五百五十多年的歷史足以令今人感到無限風光。另外兩種說法一是建於清代順治二年(西元一六四五年),一是康熙四十八年(一七○九年),乾隆、嘉慶年間進行了擴建。不論怎樣講,歷經幾百年的滄桑磨難,北武當廟如今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寧北石嘴山市的風景旅遊勝地,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壽佛寺壽佛寺
據記載,武當廟壽佛寺廟宇附近“有泉三道,自地溢出,水清且冽”,因而有“北寺清泉”或“佛寺風泉”之稱,被列為“平羅八景”之一。
壽佛寺

位置

北武當廟壽佛寺北依賀蘭山而建,為四進院落,布局自然和諧、嚴整緊湊,殿塔亭閣集於一體,蔚為壯觀。從最南端的前山門樓向北,依中軸線建有靈官殿、觀音樓、無量殿、多寶塔和大佛殿等。中軸線兩旁有鐘鼓樓、廂房、配殿相對稱,置身其中,感覺到古寺這種結構精細、布局嚴謹和精巧優美的建築風格是一種有氣勢的秀美。置身寺前,則石嘴山市容及山川秀色盡收底,大有心曠神怡、豁然開朗之痛快淋漓的觀感。

特點

以佛為主,佛、道、儒合一,曾是這座古寺的一大特點。然而據這裡的住持介紹說,這裡供奉的主要是佛,道和儒的蹤跡已蕩然無存。這一段歷史如何演變已不得而知,但這裡曾經遭受的最大魔難--“文革”期間對文物的破壞,卻是這座古寺揮之不去的慘痛一頁。這裡的建築還是明清時期先人們留下的,已然成了無可厚非的文物。但“物是人非”,殿內供奉的卻已是今人一九八四年以後修復的佛龕。
壽佛寺壽佛寺

周邊廟宇

北武當廟壽佛寺的建築面積為四千三百平方米。從古寺院的南山門進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靈官殿。據這裡的續 早法師(法師一說,是否就是道教在這裡存在的見證?或可進行考證)記載,靈官殿乃由廓能和尚於康熙四十八年(西元一七○九年)始建,殿內原面南供奉關聖帝君,兩側各為黑、白二虎靈官,朝北供伽籃站像。不幸的是,殿內供奉之像毀於文革,而修復後已是彌勒佛和四大金鋼的塑像取代了關聖帝君,今人已不再有緣到這裡拜藹令人心怡的關帝聖君。
壽佛寺從靈官殿出來僅有幾十步距離的另一座正殿便是觀音樓。這是一座據記載始建於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的古寺,由理義法師(號省仁)主持興建。殿內原面南供奉彌勒佛,面北供奉倒座觀世音菩薩,兩側為善財童子和龍女。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含瑞和尚在此殿上加蓋一層藏經閣,此殿因此改名為觀音樓。如今這裡供奉的是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再向北行約二十米是無量殿。據記載,這座殿宇是省翁和尚啟建於康熙十六年(西元一六七七年)。殿內原面南供奉真武大帝,文、武相分別披鶴氅戴星冠立於後,兩側有站像周公桃花;朝北供奉韋馱像,兩邊為哼哈二將;西牆下供木雕真金貼面三尊佛像,分別為釋伽牟尼佛、阿彌陀佛和藥師佛。如今,面南供奉釋伽如來,左伽業右阿難;前排小像為無量祖師,兩邊四護法;東西牆為十八羅漢;朝北供奉觀音、文殊和普賢三大菩薩。左鐘右鼓,這裡也是眾僧早晚念經誦佛之場所。
壽佛寺壽佛寺
在無量殿與最後一座殿大佛殿之間有一座寶塔--多寶塔。塔身四面向前以階梯式凸出,呈梯型結構,共五層,塔的底層入口兩側懸掛著兩塊由木板製成的兩米多長被漆成黑色的牌匾,上面鑲刻著金色楷體書∶“塔影圓明清靜地,鐘聲響徹曦陽天”。由於塔門緊鎖,不得其入,留下遺憾。
壽佛寺
古寺的最後一座殿為大佛殿(也稱大雄寶殿)。據載,該殿於乾隆十三年(西元一七四八年)由廣潤和尚主持興建。殿的前檐廊兩側畫有釋伽牟尼佛從出生、出家修行到悟道、普渡眾生的十八幅畫像。殿內原面北供奉華嚴三聖,中為釋伽如來,左右各為伽業和阿難;面東供奉文殊;面西供奉普賢。原建佛閣上頂有八十八格,每格畫一佛像,稱八十八佛。周壁畫有飛天、人物及諸護法神等。只可惜,文革期間悉數被毀。如今,一尊一九九○年雕塑的來自河北的漢白玉佛供奉在上,佛閣做成於一九九五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