壠埂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壠埂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Lǒnggěng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84年
- 性質:歷史地名
壠埂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
壠埂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境內有壠埂自然村,村內原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壠崗,故得名壠埂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民國21年(1932)廢地總制、推行保甲制;1961年成立生產大隊,隸屬...
1984年撤社建鄉,建置未變,1993年又撤鄉建鎮,成立天紅鎮人民政府,同年大隊更名前山村村民委員會。全村轄區12個村民小組,22個自然村。362戶,1541人 六、經濟 前山地處丘陵地帶,小山多、壠田多,只有聶家坂和鐵匠坂傅劉坂屬平原,全村農田2406畝,其中旱地720多畝。農業以水稻為主,兼種棉花和其他經濟作物...
東塘村位於江西上饒廣豐區吳村鎮,地理位置於廣豐區公安局,吳村鎮西北角,有22個村民小組,包括上畈、仁湖、高山、轟清、平埂、上恩、下畈、盤清隆、塢里、角山頭、恩家圩、車灘、樟樹塘、前山、塢內、後山、鯉魚塘、丁家區、坳頂、黃塢口、雙山尖、馬道場、等村民小組。東塘村現有戶數1016戶,人口5582...
同時廟前大隊改稱天紅鎮廟前村民委員會。轄上街、下街、坂屋、下灣、上灣、細灣、葉家、童家、上李、下李、柯家11個村民小組 自然村地名 廟前街位於集鎮所在地。東與下塆、南與坂屋、西與天紅村新黃、北與柯家土地相連,周圍居民村莊已與廟前街幾乎聯體,形成一個整體集市。新老街分為上街、下街兩個...
龍門村為沿湖丘陵地區,全村4條小埂,4個大壠,自西向東直通龍湖。灘涂湖汊多,村有4個湖汊,510畝,已承包給個人養殖;另外個人承包村民組的子湖子汊11戶,面積800畝;水禽養殖14大戶,年戶均出欄5000隻以上;養雞(蛋雞)有8大戶,戶均養老土雞1000隻以上;養牛2大戶,年出欄戶均菜牛20條。還有3個種糧大戶和4...
1993年撤鄉建鎮,屬天紅鎮人民政府,大港大隊改為大港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五峰村、大港村並為大港村,2013年五峰村從大港村分出成立五峰林場。現轄區內六個村民小組,周家、譚店、柏樹、四房、門前、橋嚴,10個自然村莊。245戶,1106人。六、經濟發展 大港村歷代以農業種植為主,主植物為棉花、油菜、稻穀和...
全村有3160人(2013年),耕地2576畝,13個村民小組,分布在上陶垸、下陶垸、馮善垸、武祥垸(祖先名,也有人稱其上武李)、李響垸、吳昌垸(1940年廣濟縣令王畏遷居地)樊家地垸、胡山埂垸、長山埂垸、石頭咀垸、下蘇垸、蘇世重垸、(祖先名。也有人稱其為蘇玉壠)、伍垸、四眼塘垸、上坡垸、中坡垸、...
龍埂村村民委員會以其原管轄區域內村莊名稱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原有壠埂自然村,村居長龍形之埂頭上,故得名龍埂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盛橋公社成立時,壠埂大隊屬之;1982年壠埂大隊更名為龍埂大隊,隸屬不變;1984年體制改革,置盛橋鄉,龍埂村屬之;1992年2月原盛橋鎮、盛橋...
西埂社區居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境內有壠埂自然村,村內原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壠崗,且位於西邊,故得名壠埂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民國21年(1932)廢地總制、推行保甲制;1961年成立梅山、壠埂、南圩、義和生產大隊,隸屬於楊柳公社;1968年至1979年為革命委員會;1980...
因其位於在起壠埂附近,且村莊修建時間較短,故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隸屬馬橋行政村;1956年隸屬馬橋高級社;1958年10月“政社合一”,隸屬馬橋生產隊;1962年3月,隸屬於起壠生產大隊,隸屬石橋人民公社;1984年1月,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鎮)建制,更名為起壠埂村自然村,隸屬起壠村民委員會...
龍王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是由龍埂村和王咀村合併而成,各取首字,故得名龍王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盛橋公社成立時,王咀大隊屬之;1982年壠埂大隊更名為龍埂大隊,隸屬不變;1984年體制改革,置盛橋鄉,王咀村、龍埂村屬之;1992年2月原盛橋鎮、盛橋鄉...
王咀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境內有王家咀自然村,聯合圩外灘崗咀,由王姓聚居,故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盛橋公社成立時,王咀大隊、壠埂大隊屬之;1984年體制改革,置盛橋鄉,王咀、壠埂村屬之;1992年2月原盛橋鎮、盛橋鄉、七里鄉、五里鄉合併為盛橋鎮,王咀、...
壠埂村 壠埂村,200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位於土埂旁,故得名壠埂村。歷史沿革 因行政區劃改變、城市建設2008年村改居而拆遷。
二字,故得名義和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民國21年(1932)廢地總制、推行保甲制; 1961年成立生產大隊,隸屬於楊柳公社;1968年至1979年為革命委員會;1980年取消革命委員會,仍稱義和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義和村;隸屬於原缺口區楊柳鄉;1992年撤區並鄉隸屬於楊柳鄉;2003年壠埂、南圩、義和合併為西埂村。
壠埂國小 壠埂國小,以其原所屬區域名稱和工作職能而得名 的 地 名 。地名含義 因其坐落於廬江縣盛橋鎮原壠埂大隊,又因其工作職能為國小的教育教學辦學,故得名壠埂國小。歷史沿革 學校始建於1968年,2012年因布局調整撤銷。
廬江縣白湖鎮壠埂國小 廬江縣白湖鎮壠埂國小是合肥市廬江縣的一所公辦國小,位於白湖鎮梅山村。
龍燈與壠埂 每年的春節期間,在廬江盛橋鎮壠埂村一帶,人們總要走村串戶地玩龍燈。所到之處,鑼鼓喧天,鞭炮陣陣,熱鬧非凡,給當地的村民帶來熱烈的節日氣氛。相傳在唐貞觀年間,老天久旱無雨,百姓們苦不堪言,天上玉皇大帝知道民間的災情後,立馬指令一條白龍去長江取水降雨,以緩解人間的旱情。白龍接到指令...
2011年末,西聯鎮轄鐘倉、太平2個居民委員會,鐘倉、興橋、西湖、東湖、東城、山東、棋桿、北埂、萬豐、壠上、犁橋、沿船溝、三義、姚汪、加興、官上、汀州、錢灣、老興、觀興、老觀21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20年6月,西聯鎮轄1個社區、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鐘倉街道。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聯鎮地處義安區...
蔡垸、楓樹嶺、洪垸、張店、洪屠鋪、李壠、樊垸、芭茅、嚴畈、劉垸、程光、柳埂、吳咀、黃竹林、胡六橋、五沙坡、楊柳湖、丁字街、桂壩、胡牌、胡壩、高橋、王仲四、徐密、浪口、栗林咀、吳元八、茶山、余世顯、白湖、中垸、馮牛、徐郁、蔣咀、夏圩、張城、陶河、陳中畈、劉圩42個村民委員會。
江津區李市鎮沙埂村、合川區釣魚城街道思居村、永川區大安街道靈英村、永川區仙龍鎮太平橋村、南川區石牆鎮匯倉村、綦江區永新鎮石坪村、大足區拾萬鎮長虹村、璧山區青槓街道沙坡村、銅梁區巴川街道玉皇村、銅梁區南城街道黃桷門村、潼南區太安鎮罐壩村、潼南區新勝鎮圓通村、榮昌區安富街道通安村、開州區長沙...
聖壟 聖壟,200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位於壠埂之上,故而得名為壟埂。歷史沿革 自村落形成以來一直稱為聖壟,鄉鎮合併前隸屬原蘆南鄉徐圩村民委員會。2004年鄉鎮合併後歸屬荻港鎮潘沖村民委員會,2008年拆遷。
張城、陶河、徐密、陳中畈、劉圩、白湖、夏圩、中灣、馮牛、徐郁、蔣咀、十里、張上屋、蔡垸、楓嶺、洪垸、樊垸、張店、洪屠、胡牌、高橋、王世、浪口、栗林、吳元八、茶山、余顯、胡六橋、五沙坡、楊柳湖、丁字街、桂壩、胡壩、李壠、芭茅、嚴畈、劉垸、程光、柳埂、吳咀、黃竹林、濯港 蔡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