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涎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主治小兒急驚風,喉中涎,吐不出,咽不下。
基本介紹
- 名稱:壞涎丸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
- 組成:雄黃、硃砂、水銀、鉛霜、甘草
- 主治:小兒急驚風,喉中涎,吐不出,咽不下
壞涎丸《太平聖惠方》一般指本詞條
壞涎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主治小兒急驚風,喉中涎,吐不出,咽不下。
黃丹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主治小兒瘧疾,發歇寒熱,體顫。組成 黃丹(微炒)半兩,常山末半兩,虎睛(酒浸,炙令黃)一隻。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未發前以溫水送下;五歲以下,每服一丸。主治 小兒瘧疾,發歇寒熱,體顫。附方 名稱:黃丹丸 組成:...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主治:婦人月事沉滯,寒熱往來,日漸羸瘦,不思飲食;及經水如小豆汁,或經事全絕者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四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毒性本草類纂》:“保生丸治小兒急、慢驚風,胎癇潮發,口眼牽引,手足搐搦,涎潮中脘,神志...
虎睛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主治小兒五歲至七歲,發癲癇,無時發動。口出白沫,遺失大小便不覺。組成 虎睛(細研)一對,硃砂(細研,水飛)半兩,露蜂房(微炙)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子芩半兩,鉤藤半兩,防葵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龍齒(細研)一兩,梔子仁...
用法:上為末,入鐵粉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茅根湯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消渴。飲水絕多,身體黃瘦 出處:彭懷仁主編,《中醫方劑大辭典》第八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34頁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太平聖惠方》:“栝樓丸,治熱病,脾積熱,口乾煩渴方。”
黃柏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主治口舌瘡,腫痛不止。組成 黃柏(末)一兩,蟾酥、黃丹各一分。用法用量 上為末,端午節午時合,用蒸餅和丸,如綠豆大。綿裹一丸,夜後含,有涎即吐之。主治 口舌瘡,腫痛不止。附方 名稱:蒼朮黃柏丸 組成:蒼朮、龜版(酒炙)、白芍藥各等分,黃柏(酒炒...
用法:上為細末,用蟾酥半錢,以新汲水少許浸化如麵糊,搜前藥末為丸,如麻子大。初生及月內,每服一丸,以乳汁化下;百日以上兒,每服二丸;足一歲兒,每服三丸,薄荷湯送下 主治:①《太平聖惠方》:小兒急驚風,客忤邪氣,發熱,搐搦,涎聚上壅。②《普濟方》:胎風 出處:《太平聖惠方》名稱:虎...
含化雌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主治口瘡,多痰涎,久不愈者。組成 雌黃(細研)一分,蟾酥半分。用法用量 上藥相和,以瓷器盛,手飯甑內蒸一炊,熟久候冷,看得所,丸如粟米大。綿裹一丸,含化咽津。主治 口瘡,多痰涎,久不愈者。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太平聖惠方·卷...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 功用:墜痰涎 名稱:金箔丸 組成:金箔、天南星、半夏曲、白附子、雄黃、牛黃、硃砂、人參、犀角屑 用法:上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生薑湯送下;急病竹瀝送下 主治:中風語澀,口吐涎,頭目昏,項強直,口眼喎;及治痰飲腸鳴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八引《...
4. 治療陰疝腫縮: 槐子(炒)一兩.搗羅為末,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溫酒下, 空心服.(《聖濟總錄》槐子丸)5. 治療眼熱目暗: 槐子、黃連(去須)各二兩.搗羅為末,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漿水下二十丸, 夜臨臥再服.(《太平聖惠方》明目槐子丸)歷史 我國對槐的...
出處:《玉機微義》卷四 名稱:丁香茯苓湯 組成:木香、丁香、乾薑、附子、半夏、肉桂、陳皮、縮砂 用法: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二盞,加生薑七片,大棗一個,煎七分,不拘時候服 主治:脾胃虛寒,宿飲留滯,以致嘔吐涎沫,或有酸水,不思飲食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七引《太平聖惠方》名稱:大建脾散 組...
烏蛇丸是主治婦人中風、牙關緊急、手足頑麻、心膈痰涎壅滯的一種藥品。附方一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組成】烏蛇肉30克(酒拌,炒令黃) 天麻30克 白附子30克(炮裂) 烏犀角屑15克 半夏15克(湯洗七遍,以生薑15克去皮同搗,炒令乾) 白僵蠶15克(微炒) 天南星30克(炮裂) 乾蠍15克(微炒) ...
主治:脾臟風壅,胸膈痰滯,多吐稠涎,不能下食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五 名稱:防風散 組成:防風、人參、白朮、獨活、草豆蔻、天麻芎勞、白芷、赤茯苓、細辛、高良姜、青橘皮、甘草、京三棱、厚朴 用法:上為散。每服三錢匕,溫酒調下,棗湯亦得,一日三次,不拘時候 主治:咽喉中如有物,妨悶噎塞,...
出處:《杏苑》卷四 名稱:獨活散 組成:獨活、附子、杜仲、細辛、熟乾地黃、當歸、白茯苓、桂心、牛膝、側子、防風、白芍藥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主治:腎氣虛衰,腰腳冷痹,風麻不仁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四 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考》:...
宋代政府編纂了一部方書,叫《太平聖惠方》,全書載方16834首。宋代另一部方書《和劑局方》,載方788首。元代宮廷中藥局的成方配本《御藥院方》載方1061首。明代的《奇效良方》載方7000餘首。清代《醫方集解》載方700餘首。清代另一本方書《成方切用》載方1180餘首。明代的《普濟方》,它載方競達...
定生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主治小兒急驚風,遍身壯熱,筋脈不和,手足抽掣,口噤面青,痰涎壅滯,及疳氣所攻,肌體瘦弱。組成 雀兒飯瓮(內有物者)十個,蟾頭(塗酥炙令焦黃)一兩,豬牙皂莢(去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一分,天麻一分,藜蘆(去蘆頭)半分,烏蛇(酒浸,去皮骨,炙...
附方 名稱:草烏頭丸 組成:草烏頭(炮裂)半兩,躑躅花二錢 用法:上為末,以黃蠟消汁為丸,如綠豆大。綿裹一丸,於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 主治:牙疼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十三 重要文獻摘要 《千金翼方校釋》:“草烏頭丸,破積聚,治積結冷聚,陽道弱,大便有血,婦人產後出血不止方;烏頭十五分,...
利氣大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八。主治久積滯氣,不能飲食,食即不消,風熱氣上沖。組成 川大黃(銼碎,微炒)四兩、訶黎勒皮四兩、人參(去蘆頭)二兩、大麻子二兩。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酒送下。以溏利為度。主治 久積滯氣,不能飲食,食即不...
柳枝煎防風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四。主治大風疾,體生瘡腫,瘙癢出膿,風毒極甚者。組成 倒垂柳枝二斤,桑枝二斤,槐枝二斤,天蓼木枝二斤,仙靈脾葉二斤。用法用量 上銼,以水七斗,於太銀鍋中,煎取一斗,盡濾去滓;用晚蠶沙一升,炒令香,搗羅為末,入藥汁中相和,再煎稀稠得...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羊棗大。以綿裹一丸,徐咽津,不拘時候 主治:咳嗽,咽喉乾燥,語無聲音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六 名稱:甘草湯 組成:甘草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一日二次 主治:傷寒少陰病,咽喉乾燥,疼痛灼熱;肺痿涎唾;小兒撮口;癰疽熱毒 出處:《傷寒論...
雄黃丸主治疔腫,小兒中噁心痛,小兒諸般喘嗽,鹽醋等齁哮吼,時氣熱毒,下痢赤白;及下部毒氣,下細蟲如布絲,長四五寸,黑頭銳尾;蠱注;四肢浮腫,肌膚消索,咳逆腹大如水狀,漏泄,死後注易家人,食蟹中毒,煩亂欲死者。方一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三。【組成】雄黃15克(細研) 、真珠末15克、...
蟬殼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主治小兒天瘹,身體發熱,口內多涎,筋拘急,時發驚掣。組成 蟬殼(微炒)一分,烏蛇(酒浸,去皮骨,炙令黃)一兩,青黛(細研)一分,白僵蠶(微炒)一分,麝香(細研)一分,白附子(炮裂)一分,豶豬膽一枚,蟾酥一分,蜣螂(微炒)三枚,蛜螂(...
用法:上為末,以豬膽汁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以冷水研,滴入鼻中,候嚏一兩聲,便以溫水研三丸服之,或吐出粘涎。得睡便愈 主治:小兒急驚風,手足抽掣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 重要文獻摘要 《仁齋直指方論》:“白附子、南星、半夏、旋覆花、菊花、天麻、川芎、橘紅、僵蠶、乾薑、全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