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翳丸《聖濟總錄》

墮翳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一二。具有清肝明目,涼血養陰,祛風止痛,收斂固澀,益氣生津之功效。主治內障浮翳及棗花翳針後。

基本介紹

  • 名稱:墮翳丸《聖濟總錄》
  •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二
  • 主治:內障浮翳及棗花翳針後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石決明(刮洗)、人參(焙)各一兩,細辛(去苗葉)半兩,防風(去叉)、生乾地黃(焙)各二兩,五味子一兩半,兔肝(炙乾)一具。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空心茶湯送下。

主治

內障浮翳及棗花翳針後。

重要文獻摘要

《普濟方》:“浮翳內障。此眼初患之時。都無癢痛。還從一眼先患。後乃相牽俱損。此狀皆因熱風沖入腦中。腦脂流下。疑結作翳。如銀釘色。雖不辨人物。猶見三光。宜用金針撥之。然後宜服決明散、墜翳丸立效。”
《普濟方》:“偃月翳內障。此眼初患之時。微有頭旋。額角痛。亦因肝腎熱生翳。腦風積熱。致使生翳。如偃月之狀。還用金針撥之。然後宜服通明散、墮翳丸立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