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徐悲鴻作品的核心表達方式是氣質,但又多與抒情融合,在他的作品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正是來自這種用抒情筆法進行理性思考的突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馬圖軸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徐悲鴻
- 類別:中國書畫>繪畫
作品一,畫作簡介,作品欣賞,創作背景,作品二,畫作簡介,作品欣賞,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一
畫作簡介
畫作的尺寸為:111×64cm。
題識:“卅三年歲始。悲鴻。”鈐“悲鴻之畫” 朱文印。
作品欣賞
《墨馬圖軸》描繪曠野中一匹駿馬欲行又止回頭張望。粗狂簡練的用筆既結合西方繪畫中的解剖原理,又含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神韻。酣暢淋漓的筆墨將馬體的各個部分渲染的淋漓盡致,充分的顯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
創作背景
此幅繪於民國卅三年(1944年),作者時年49歲。
作品二
畫作簡介
畫作的尺寸為:131×77cm。畫作上的鈐印為:“悲鴻(白文)徐悲鴻(朱文)江東范曾(白文)十翼(朱文)癸未(朱文)”。作者落下的款識是:“悲鴻寫。風容颯爽羨徐公,鬃尾千絲掣電驄。落日大旗征伐後,流霞戎帳浩歌中。將軍偉績留勛表,駿驥霜蹄立昊穹。漫使哀鳴思戰鬥,回歸莽野亦英雄。歲癸未大雪,江東范曾題。”。
收藏印:曼士珍藏(朱文)
作品欣賞
此幅《馬》用魏碑兼草隸的書法筆意,勾畫馬的軀幹,再借大筆揮寫出馬尾及馬鬃,最後用水墨暈染馬的頸、腹、胸、肩各部位,在淋漓的水墨揮灑間,陰陽相背的質感頓生。高挺的頸項、飛動的鬃鬣馬尾、刨地的足蹄,一種蓄勢待奔的氣勢已經蘊藏其間,瀟灑靈動之形象赫然眼前。此構圖難能可見,馬頸和身體之間的空間的表現恰大好處,用墨色的細微變化,將空間透視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匹高大、健壯的駿馬的動態躍然紙面。
創作背景
此幅繪於1942年(民國卅三年),作者時年47歲。
作者簡介
徐悲鴻(1895年—1953年)原名壽康,江蘇宜興屺亭橋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他的奔馬,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
出版有《徐悲鴻素描集》、《徐悲鴻畫集》、《徐悲鴻彩墨畫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