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縣誌》是清嘉慶25年(1820)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俊。
《增城縣誌》是清嘉慶25年(1820)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俊。
《增城縣誌》是清嘉慶25年(1820)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俊。... 《增城縣誌》是清嘉慶25年(1820)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俊。刻本分類號文種chi總冊數...
廣東省增城縣誌(全四冊),本書記載了廣東省增城縣的自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情況。...
“盛世修志”,是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增城已經進行兩輪編修社會主義新方誌。首輪編修的是《增城縣誌》,它全面記述了增城自東漢年間建縣...
增城盈園是一個集觀光、旅遊、休閒、娛樂及度假於一體的旅遊生態公園。盈園的總面積為1500畝,約100多萬平方米。其中園林面積占800畝,栽有15000多棵優良品種荔枝和...
增城區是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中東部、廣州市東部,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截至2017年底面積1616.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萬,擁有一個國家級經濟...
增城掛綠,廣東省增城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增城掛綠是廣東增城的特產,它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種。增城掛綠品質佳,適應性強。掛綠荔枝果實扁圓,不太大。果蒂帶有...
新塘鎮,隸屬於廣州市增城區,位於珠江三角洲東江下游北岸,西鄰廣州市黃埔區,東鄰仙村鎮,南與東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永寧街鎮中心位置為東經113°36′,北緯23°07...
發展歷史民國以前,增城縣、都(鎮)、村都有對八景的評選和研究,有的村八景早在宋朝已載入族譜。增城縣八景,訂在明朝永樂年間;永樂以後,縣、都、村都評選八景。...
增城荔枝,廣東省增城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增城是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是“中國荔枝郵票”原發地。增城荔枝以品種多、品質優、口感佳和歷史悠久而馳名中外,...
增城遲菜心,廣東省增城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遲菜心又名高腳菜心,是廣東增城知名的特產蔬菜品種,素有蔬菜之王,菜心之冠美譽。冬季的南粵地區,菜心、小白菜...
增城報德祠位於增城區小樓鎮臘布村,在招賢山、臥虎山及澄溪水的名山勝水之間,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臘布村村民奉朱元璋聖旨建造的奉祀該村武將賴麒卿為國...
增城黑糯米,一種名貴水稻,廣州黑糯米產地在增城,故名增城黑糯米。... 增城黑糯米的栽培歷史悠久,據清嘉慶《增城縣誌》記載:“增城多產糯,有黃糯、白糯、焦糯(...
背景《增城縣誌》記載:東門橋始建於1929年,1932年建成,至今歷經2次炸毀3次重建。橋位於增城縣城東門外,橫跨增江,長160米,面寬9米,橋有10孔,由美國馬克墩公司...
廣州市增城區圖書館坐落在增城區荔城街府佑路100號,於2007年3月9日奠基,2009年11月2日正式竣工並向市民開放。總建築面積32800平方米,藏書90萬冊,年接待讀者80...
石下村位於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東區,共6個合作社,全村總人口2050人,村集體經濟收益主要來源於出租集體用地,每年集體經濟總收入約二百萬元。每個合作社都有各自的...
在增城市荔景大道與府前路的交匯處,於2007年3月9日奠基,2009年11月2日正式竣工並向市民開放。新館總建築面積32 800平方米,設計藏書總量為80萬冊,座位1 280個...
增城廣東漢樂團,2011年8月,以漢樂中青年骨幹范永乾、黃順進為領頭人,漢樂老藝人張南培、葉慶堅、潘王勝等10多人集聚在廣東漢樂大旗下,成立增城漢樂團,著手...
廣州市增城區派潭中學創辦於1943年,地處廣州市旅遊勝地——白水寨的南麓,清泉疊巘相映,環境幽雅。它是增城區三大主體功能區的北部中心鎮的教育明珠,具有近七秩的...
增城絲苗米,廣東省增城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增城絲苗米是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的秈稻優質稻米,外觀品質美觀靚麗,長粒形、細長苗條、晶瑩潔白、米泛絲光、...
賴際熙(1865-1937),字煥文,號荔坨,廣東增城市增江街光輝村湖塘埔人。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攻讀於廣州廣雅書院。清光緒十五年(1889)中舉人。光緒二十九年(...
徐亮,男,1919年12月出生,廣東增城人,是原廣州市政協秘書長。... 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廣州地區校友會顧問,《廣州市志》編纂委員會顧問、審定,《增城縣誌》...
嘉慶《增城縣誌》卷一《風俗》記載:“十九、二十兩日名天機癩敗,掛蒜以辟惡,又作餺飥禱神,曰補天穿。”清代地方志中風俗志有關天穿節的記載說明,前引清人...
廣東是我國最重要荔枝產區,栽培面積、產量居全國各省區之首,適栽範圍之廣,優良品種之多,也為全國之冠。廣東荔枝有80多個縣市種植,以廣州市郊、東莞、增城、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