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升機翼

增升機翼

增升機翼(lift-rising wing)是指在常規機翼上增加增升裝置後而成的機翼,在飛行過程中起到提高升力的作用。常用的增升裝置主要有前緣襟翼、後緣襟翼、前緣縫翼附面層控制這幾種類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增升機翼
  • 外文名:lift-rising wing
  • 結構:放置增升裝置
  • 類型:前緣襟翼、後緣襟翼等
  • 原理:提高升力係數
  • 學科:航空航天
簡介,增升原理,簡單襟翼,分裂襟翼,開縫襟翼,後退襟翼,放襟翼後飛機空氣動力的變化,

簡介

飛機升力的大小與飛行速度和升力係數有直接的關係,在飛行速度比較小的情況下,飛行員一般是通過增大迎角來增大升力係數。但迎角過大,飛機的穩定性和操縱性顯著變差,迎角超過臨界迎角後,飛機會失速,甚至會危及飛行安全,所以通過增大迎角而增大升力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在飛機機翼上安裝增加升力的裝置(即增升裝置)來構成增升機翼。它的作用是提高飛機的升力係數,以此來降低飛機起飛離地和著陸接地速度,縮短起飛著陸滑跑距離和改善飛機的機動性能。
襟翼是常用的一種增升裝置,通常所說的襟翼,指的是後緣襟翼。襟翼有簡單襟翼、分裂襟翼、開縫襟翼、後退襟翼等多種形式。

增升原理

簡單襟翼

簡單襟翼的形狀與副翼相似(圖1)。放下簡單襟翼,相當於改變了機翼的剖面形狀,增大了翼型的相對彎度。因此,各迎角下的升力係數普遍提高。
增升機翼
圖1 簡單襟翼
簡單襟翼結構簡單,缺點是放下襟翼後,機翼後緣渦流區擴大,使臨界迎角減小、壓差阻力增大,同時隨升力係數增大,誘導阻力係數也增大了,因而升阻比降低。

分裂襟翼

分裂襟翼是從機翼後緣下表面分裂出來的一部分翼面(圖2),放下分裂襟翼,不僅機翼下表面氣流更加受阻,壓力增大,而且在襟翼和機翼下表面後部之間形成渦流,使機翼後緣附近壓力降低,吸引機翼上表面氣流加速流動。因此,增升效果比簡單襟翼強,其缺點與簡單襟翼類似,臨界迎角和升阻比都減小,由於其結構簡單,常用於小型飛機。
增升機翼
圖2 分裂襟翼

開縫襟翼

開縫襟翼是由簡單襟翼改進而來(圖3)。放下開縫襟翼,在增大翼型相對彎度的同時,襟翼前緣與機翼後緣之間形成縫隙,空氣從下表面通過縫隙流向上表面,可以吹除機翼後部的渦流,與無縫隙相比,可延遲氣流分離,因此,增升效果好於簡單襟翼。
增升機翼
圖3 開縫襟翼
為了進一步提高開縫襟翼的增升效果,襟翼放下之後,襟翼本身又展開成一個開縫翼,因而形成兩條縫隙,這種襟翼稱為雙縫襟翼(圖4)。放下雙縫襟翼,有更多的高速氣流通過兩道縫隙流到上翼面,增加邊界層能量,可使氣流分離推遲到更大的襟翼偏度。此外,放下雙縫襟翼,襟翼還向後滑動,增大了機翼的面積。因此,雙縫襟翼有更好的增升效果。
增升機翼
圖4 雙縫襟翼

後退襟翼

後退襟翼的特點是襟翼在向下偏轉增大相對彎度的同時,還能向後滑動,增大了機翼面積。因此,增升效果比上述各種襟翼的效果都強(圖5)。
增升機翼
圖5 單縫後退襟翼
圖6是某教練機放襟翼和未放襟翼的升力係數曲線,從圖6中可以看出,同一迎角下,放襟翼的升力係數比未放襟翼的增加很多。
增升機翼
圖6 某教練機升力係數曲線

放襟翼後飛機空氣動力的變化

放襟翼後,不僅同一迎角下的升力係數普遍提高,而且,阻力係數、升阻比、壓力中心、零升迎角、臨界迎角、最大升力係數等也隨之變化。
(1)零升迎角減小。如圖6所示,放下襟翼,同一迎角下的升力係數增大,致使零升迎角減小。但升力係數曲線斜率基本不變。
(2)臨界迎角減小。在大迎角下放襟翼,機翼上表面最低壓力點的壓力更小,逆壓梯度增大,邊界層氣流倒流增強,導致機翼在較小迎角下形成強烈的氣流分離,引起升力係數減小。這就是說,放襟翼後的臨界迎角比不放襟翼的小。但是,最大升力係數卻是增大的。
(3)阻力係數增大。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放下襟翼後,升力係數增大,有效展弦比減小,而誘導阻力係數與升力係數的平方成正比,與展弦比成反比,所以誘導阻力係數增大;二是在大迎角下放下襟翼,機翼後緣渦流區擴大,導致黏性壓差阻力係數也增大。
增升機翼
圖7 某教練機的極曲線
(4)升阻比減小。在常用的迎角範圍內,放下襟翼後,阻力係數增大的比例大於升力係數增大的比例。圖7為某教練機放35°襟翼和未放襟翼的極曲線,從圖7中可以看出,放襟翼後,曲線右移較多,說明增加相同的升力係數時,阻力係數增加較多。因此,一般情況下,升阻比是減小的。
(5)壓力中心後移。如圖8所示,放下襟翼後,機翼下表面的正壓力和上表面的吸力都增大,但襟翼所在的機翼後部,機翼上下表面壓力差增加得更為明顯,因而機翼後的升力增加得更多一些,導致壓力中心後移。
增升機翼
圖8 放襟翼和未放襟翼的壓力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