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奴

墓奴

墓奴是出現“房奴”之後的一種社會現象的形象說法。墓地經營者將本是寄予哀思的場所變成了“暴利場”。“要想富,去買墓”的變形觀念,也是生者為了逝者的安息,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墓奴”由此而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墓奴
  • 屬性:一種社會現象的形象說法
  • 俗語:活得起,死不起
  • 原因:一個陳腐的觀念問題
墓奴的起源,“墓奴”出現的根本原因,負面影響,概況,經濟負擔,“綠色殯葬”任重道遠,

墓奴的起源

國人自古喪葬文化豐富,厚葬之風盛行。為自己修建陵地,更是歷代封建帝王、將相不敢有絲毫懈怠的工作。然而,隨著新中國殯葬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豪華墓曾一度消失。不料這一“國粹”近些年來竟被“復興”了,而且還頗有“發揚光大”的趨勢。
近些年來,墓園、喪葬行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視此為“金礦”的各類精明人士紛紛投身這一投資少、見效快的新“行業”,非法建造墓地、經營性公墓違規吸納資金、公益性公墓違規銷售等情況屢有發生,不僅給城市的形象造成危害,也使消費者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清明節,不少墓園“生意紅火”,售賣墓地的網站點擊量也驟然增加,各地掀起“購墓熱”。隨之便是墓園經營者對墓地的大肆炒作和豪華墓地的大量興建,據透露,經營墓地利潤十分驚人,特別是豪華墓地,有的利潤竟然高達300%以上。伴隨著場面異常火爆,價格也居高不下,有些地方竟然達到每平方米萬元以上。
近幾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些墓地價格居然超過了當地的平均房價,個別公墓價格從幾千元到200萬元的都有。“活得起,死不起”,成了當地老百姓的新俗語。另外,迷信當道、違規操作等問題也充斥著整個墓地銷售過程。

“墓奴”出現的根本原因

民間有“祖先入土為安,可以惠澤子孫”的說法。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一些人更是迷信風水,把個人的前途命運寄托在了“風水寶地”上。事實上,在日益開明的現代社會,真正抱著“風水墓地惠澤子孫”的腐朽思想來購置豪華墳墓的未必占多數。
眼下“墓奴”的出現根本原因是現代社會消費文化的畸變。現代社會個人的身份、地位就是通過各種特殊的生活方式所體現的商品消費來建構的。人們在選擇一樣商品時,希望獲得的不單是商品本身帶來的滿足感,而且它甚至已經成為消費者地位、身份、榮耀的象徵。人們好像被綁在了一個巨大的風車上,隨著畸形消費風被動的轉動而不能自已,在比房、比車、比官職以外,又多了一項比“墳墓”,於是在房奴、車奴之後,墓奴自然應運而生。人們為死者在陰間購置“豪宅”,但比拼消費所得到的快感和思想根源還是在人世。
從“房奴”到“墓奴,說白了,就是一個陳腐的觀念問題在作怪。

負面影響

概況

1997年,中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金額不到200億元;到2005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6萬億元。8年的時間,增加了近80倍。
據報導,在中國,生活被房貸按揭所改變的青年,有2600萬。調查顯示,在貸款買房的人當中,54.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20%~50%,甚至有31.8%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房奴已經成了中國一個龐大的群體。而按照國際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貸按揭的一條警戒線,越過此警戒線,將出現較大的還貸風險,並可能影響生活質量。

經濟負擔

如果說為了房子透支生命還說的過去,為了換貸款壓縮自己的生活質量還划得來,那么另一種現象和另一種群體的出現,則顯得不倫不類了。那就是高檔墓地和“墓奴”。在我國,炒作墓地哄抬價格的現象愈演愈烈。任意打開一家墓園網站,其價格表上墓地價格少則數千元,多則幾萬、幾十萬。一家墓園網站上特別標註了一款最貴的墓地,價格是50多萬元,所附說明為:歐式設計,墓碑材質是漢白玉,占地面積18平方米。粗略一算,這塊墓地每平方米的價格竟然高達2.8萬元。
在瀋陽一家墓園裡,墓地被分成三六九等,有普通墓、高檔墓,還有豪華墓,一般普通墓都在幾千元到萬元,豪華墓價格差異最大,普遍都要在30萬元以上。占地也不同,普通墓一般占一平方米左右,而且墓與墓之間比較緊湊;豪華墓最大的能占地20多平方米,一般都有圍欄,有獨自區域,裝飾也較多。但是,“目前的這種價位並不是最高的,瀋陽還出現過七八十萬元的‘貴族價位’,有的墓直接占據一塊空地或者一個山頭”。
活著的人買房子不容易,沒想到死了要買塊墓地也不輕鬆。這是當前國人生活的一個寫照。

“綠色殯葬”任重道遠

面對有限的資源和不斷增長的需求,專家指出,“綠色殯葬”是化解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綠色殯葬”就是不留墓、不立碑、回歸大自然的樹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新型殯葬方式。
清明節無疑是最應該得到重視的一個節日,時刻不忘祖先不忘根,學會感恩和報答。殯葬協會的專家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倡“厚養薄葬”的良風民俗。現代社會更應該提倡“厚養薄葬”,儘量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老人晚年幸福標準不再只是吃飽穿暖,精神上的慰藉對於很多居住在城市中的空巢老人來說同樣重要。而這樣的“厚養”,恐怕遠遠要比“厚葬”來得更有現實意義。厚養薄葬能否取代薄養厚葬,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殯葬文化必然折射和映襯出一個時代社會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念以及其發展趨向。令人欣喜的是,文明祭掃方式層出不窮,鮮花拜祭、植樹祭、網上祭等文明的拜祭方式值得推崇。相反,每年此時,“厚葬厚祭”勞民傷財。“厚葬”不必要,“厚養”最重要——“厚養薄葬”才應該是我們應有的文明的殯葬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