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成礦區帶重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與找礦戰略研究

《境外成礦區帶重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與找礦戰略研究》是由國土資源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國核海外鈾業有限公司、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擔任主要完成單位,王國平、李鐘山、呂志成、陳躍輝、楊艷、鄭鏑、雷岩、姚仲友、郭振華、戴開明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境外成礦區帶重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與找礦戰略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國土資源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國核海外鈾業有限公司等
  • 主要完成人:王國平、李鐘山、呂志成、陳躍輝、楊艷、鄭鏑、雷岩、姚仲友、郭振華、戴開明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80058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8-2-51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為緩解礦產資源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約束,2000年至2009年,財政部通過對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補貼方式,推動地勘單位和礦業企業“走出去”,但由於對境外礦產勘查開發形勢、資源分布及稟賦特徵等基本規律和各國礦業政策了解甚少,“走出去”缺乏有效的指導及信息支持,不知道去哪裡找、找什麼?耗時耗力,效率極低,成為制約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走出去”戰略實施和推進的主要瓶頸。
為進一步推進我國實施全球礦產資源戰略,推動我國礦業“走出去”的實施,2010年,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設立了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專項,加大了對國外風險勘查的支持力度。專項投入財政資金7650萬元,對東北亞、東南亞、中亞、中南非、西非、東北非、拉美-格陵蘭、大洋洲、南美等10個地區和全球鐵、銅、鋁、鈾、鉀鹽、稀土6個礦種的成礦地質背景、成礦條件、成礦規律和資源潛力開展綜合研究。
通過四年實施,取得了一批創新性成果:建立了統一的全球成礦區帶劃分的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不同構造體系和尺度條件下,成礦區帶的劃分方案。建立了統一全球重要礦產資源成礦規律研究與資源潛力評價研究基礎圖件編制要求,編制了全球和各洲域、地區等範圍的地質礦產圖、構造岩漿岩圖、成礦規律圖、遠景區和戰略選區分布圖等213幅。建立了全球重要礦種礦產地資料庫的建庫,收錄了46093個礦床(點)數據的礦產地資料庫。研究總結了全球重要礦產成礦規律,完成了重要礦種210個典型礦床成礦規律及成礦模式研究;對東北亞、東南亞等全球10大地區劃分了三級成礦區帶,圈定了成礦遠景區384處;系統收集了全球鐵、銅、鋁、鈾、稀土、鉀鹽六礦種的礦產地數據、資源儲量、貿易量、價格、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等資料,建立了礦床(點)資料庫。總結了上述礦種分布規律,劃定了172個靶區。制定了全球鐵、銅、鋁、鈾、稀土、鉀鹽六礦種的戰略選區原則和戰略選區分級標準。劃出197個找礦戰略選區,其中A級77個,B級58個。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5部。
項目成果不僅為科學、規範、有序地部署和實施國外風險勘查專項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而且為構建我國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工作合理布局、促進找礦重大突破等國家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基礎。2010-2011年依據項目成果安排的543個國外風險勘查項目中,新發現礦產地106處,其中大型29處,中型47處,小型30處。新增資源儲量鈾金屬10825噸,銅金屬1221萬噸,金117.8噸,鐵礦石20億噸,鉛鋅金屬129萬噸,鉀鹽13億噸。項目實施培養了一批熟悉國外礦產資源特徵及勘查開發政策環境的複合型人才。該成果多次為國土資源部和國務院報告的有關材料所引用,作為國家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走出去戰略巨觀決策的依據,也為國土資源部相關司局及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開展的境外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等重要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撐和決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