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貴溪市轄鎮。1958年設塘灣公社,1984年改鄉,1990年建鎮。
自然地理
江西省貴溪市塘灣鎮是古老而又年輕的集鎮。集鎮始建於明朝中期,已有400多年的建鎮歷史,相傳古時有水塘百餘口,道路相連彎曲,故而得名塘灣。塘灣鎮位於
貴溪市南部,東鄰武夷山,南通福建及冷水銀礦,北連貴溪銅城西接龍虎山風景區。
塘灣是個資源豐富的大鎮,全鎮總面積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萬畝,山林面積19.6萬畝,
森林覆蓋率57.98%,年產
毛竹10多萬根,木材3000立方米,礦產資源有
金、煤、
瓷土、
花崗岩等11種,其中以瓷土礦儲量品位列全省之首。境內有大小
水庫7座,庫容量2000萬立方米,境內有
地下水資源,可供開採利用。
基礎設施
塘灣是個蓬勃發展的大鎮,
科教、文衛事業日趨興旺,有中國小20多所,鄉鎮衛生院,
電影院各一家,
有線電視通到千家萬戶。塘灣明清古鎮古風猶存。逍遙峰,肖山橋水庫是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現存市級公路25公里有直通城區,距離
320國道24公里,206國道43公里,滬昆線28公里,南面可通往福建光澤,公路運輸四通八達。
經濟發展
2009年完成財政收入1040萬元,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任務,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63萬元,農民國內生產總值12397萬元,較08年增長104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4600元。招商引資工作、財政收入工作、計畫生育工作、綜合治理工作四項目標綜合考評名列全市第一,其他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任務。
2011年,全年實現完成財政收入3292萬元,完成全年任務108%;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203萬元,完成全年任務104%,獲財政超收獎213萬元,全市排名第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200元,增長13%;引進外資1.9億元。並在全市四項工作考評中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
(一)抓機遇,招商引資水平不斷提升,經濟總量不斷壯大。塘灣是商貿重鎮,第三產業發達,經濟繁榮,但是工業僅僅停留在木竹等資源型企業粗加工上,工業水平很低,嚴重製約經濟健康快速發展。08年底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鎮的企業影響巨大,特別是矽企業,要完成市委市政府的目標和任務難度大,因此我鎮仍然把抓招商引資促發展作為主抓手,一名副科領導和二名幹部駐在貴溪專門搞服務和招商工作,一手抓現有企業的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一手抓招商工作。09年引進企業2家,分別為:江西金林香料香精有限公司,投資5600萬,各項手續已經辦好入戶市園區,正在興建廠房。貴溪中材銅業有限公司總投資10000萬元,現已開工興建廠房,09年完成招商引資協定資金1.56億元,實際進資7846萬元,招商引資工作名列全市第一。
(二)抓農業,農村生產能力不斷提高,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1、農業生產明顯提高。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注重農業規模化建設,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效益進一步增強。2009年完成早稻面積18073畝,中稻10379畝,晚稻18050畝。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以發展現有農業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高產、高效生態農業,完成大橋村兩季“綠色大米”示範工程建設5210畝,新增高坂中藥材種植面積35畝,唐甸油茶種植面積98畝,共完成6000畝雙低油菜種植,並重點在大橋村委會實施了200畝的油菜高產樣板。山雞養殖、牛蛙養殖、螃蟹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初具規模。為具備條件的村委會配備電腦,搭建網路平台,開通農事村村通,方便農民利用科技信息發家致富。下發病蟲情報10期,發放病蟲情報宣傳單2萬多份,病蟲損失率控制在1%以內。禽畜養殖數量穩中有升。在大橋、唐甸村實施的水稻機插、直插、拋秧種植技術示範效果顯著。
2、環境不斷改觀。一是自然村衛生環境得到改善。廣泛開展了農村“衛生清潔”工程,著力推行“二加五”模式,對自然村的垃圾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已有159個自然村成立了村民事務理事會,聘請了保潔員,已建造垃圾焚燒爐120個,其中“四位一體”7個,“三位一體”2個,“二位一體”82個,漚肥窖1084個,要求每戶都有一個漚肥窖。二是集鎮環境衛生明顯好轉,著力推行集鎮垃圾“三三六”處理模式,組建集鎮環衛所,投資30多萬元興建了集鎮垃圾處理工場,現已投入使用,使集鎮垃圾得到了無害化處理,添置居民“三桶一袋”300餘份,對集鎮保潔員、垃圾處理工重新進行競聘,發放了集鎮公約和一封信,進行了大力宣傳,提高了居民的衛生意識。三是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2009年共完成大橋江家、塘灣村上排、建四、白果雙壠6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清路障43處,清理亂搭亂建107處,拆除空閒房43棟5900平方米,改欄196個,改廁231個,改水190棟,建沼氣池30個,村莊綠化1400棵。完成村主幹道水泥硬化3000米,次幹道2225米,入戶路335米。休閒場所建設全面完成。塘灣上排組、大橋九潭組建設點榮獲鷹潭市先進點,大大改善了我鎮農村人居環境。
(三)抓項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1、集鎮建設逐步規範。在上級部門的關懷及全鎮共同努力下,2009年完成了集鎮土地報批手續,集鎮開發走向了正規化、合法化。新集鎮主幹長2.5公里寬36米的道路硬化工程基本完成,下水道鋪設工程正在施工,新集鎮範圍內的電力、通信設施的改造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綠化、靚化正在開工。以新政府辦公大樓為中心的行政區建設已見雛形,新客運站、廣場、新區大道臨街店面主體工程基本結束,總體規劃一縱三橫已呈人們面前,推進了城鎮化的進程。在投資300多萬元的政府新辦公大樓進行搬遷後,5月份多方籌集資金,投資50餘萬元興建了鎮計生服務大樓,並於2009年12月勝利進行了搬遷。大大改善了幹部辦公條件,提升了塘灣對外新形象。
2、農田水利、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成效,農業水利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一座中型水庫、四座小(二)型水庫防汛備料不斷得到充實。人飲工程建設不斷加快,投資400萬元集鎮人飲工程進展順利,水廠主建工程全面竣工,進出水管網鋪設及裝機已全面結束,集鎮管網建設和正常生產經營即將進行。為全面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在完成08年村村通公路建設項目貴塘公路金屯至塘灣段公路硬化改造工程基礎上,09年完成了財源芋山、港西連家、金源瓦嶺、上祝閩坑8個村組公路建設。
農業資源
塘灣鎮有大量的耕地面積,農業種植品種多,主要有
水稻、
紅芽芋、
花生等,水面養殖主要有魚、蝦、蟹,擁有農業示範基地1000畝,大棚瓜果蔬菜種植髮展迅速。
支柱產業
工業方面,擁有各類大小企業幾十家,工業主要有三大產業支柱:以瓷土、花崗岩開採加工為龍頭的礦業支柱,以集鎮新區開發為主導的地產支柱,以木竹加工為特色的
輕工業支柱。開放的塘灣吸引著海內外客商來塘灣投資創業。塘灣鎮堅持一切為了外商,為了外商的一切,與廣大有識之士攜起手來共謀大業。
集鎮建設
塘灣鎮地處貴南山區,距市城25公里,是江西省2003年5月新批准的全省農村重點建設鎮,同年7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8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全鎮區域面積為184平方公里,集鎮人口11000多人,塘灣歷來是貴溪南鄉片的商貿中心,由於原有的集鎮市政設施缺乏,排水設施不健全,道路網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嚴重影響集鎮整體功能的發揮,滿足不了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當時的現狀和問題,我鎮於2003年7月初聘請了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院進行修編了《塘灣集鎮總體規劃》,2003年8月1日通過專家評審,2003年8月25日市政府批准了《2003-2020年塘灣集鎮總體規劃》,總體規劃包括:(一)鎮城村鎮體系規劃;(二)鎮區建設規劃;(三)中心區詳規規劃。其中鎮區規劃至2005年人口19000人,建設區用地162.85公頃,控制性規劃範圍為235公頃。
鄉村新貌
塘灣鎮大橋村位於江西省鷹潭貴溪市以南20公里處,轄17個自然村,23個村小組,756戶,總人口3250人,耕地面積3280畝,黨員43人,村支委 3人,村幹部5人,轄有小(二)型水庫1座,山塘水庫5座。塘灣鎮大橋村以
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
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應對新情況,破解工作難題,三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經驗啟示
(一)充分發揮支部書記領頭羊作用。
(二)培養村幹部帶頭做致富能手,著力實現“三培兩帶”。
(三)科技致富,轉變民眾思想觀念,不斷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的統一。
旅遊景點
硬石嶺水庫 位於貴溪市西北部,東南距貴溪市區33公里,南距鷹潭市區20公里,屬盆地型水庫,建於1956年,1971年大壩加高3米,現有水面11.87萬畝,灌溉面積5.5萬畝,可養殖水面5000畝,庫容總量5300萬m3 ,最高水位50.5米,是鷹潭市最大的水庫。
三山峰 城南距市區1公里,有三座山峰品峙而立,故稱三峰山。又因其巔方正,兩隅垂桃如冕,又稱天冠山。據《信郡志》載:山巔自為兩塢。塢中有泉穿穴,東曰:“飛雪”,西曰“噴珠”。春夏潺潺,水聲不絕;秋冬霽久,涓涓而微。兩崖下各有一小水沼,淳涵澄清。左右山環如拱。明宰相夏言曾在此建象山草堂。宋名士徐紹曾在此讀書。當王安石拜謁徐紹於此時,曾留住數日,臨行時題詩以贈。詩云:“茂竹修林翠紛紛,占斷山需與水噴。嘯嗷一生雖自樂,有司還欲選才聞”。
美食小吃
“鐵拐李”牌燈芯糕:“
鐵拐李”牌燈芯糕是的傳統小吃,屬江西省四大名特糕點之一,擾說是按八仙之一“鐵拐李”親授的秘方而製作的。產品以優質
糯米、白糖為主要原料,配以30多種名貴藥材。外觀潔白晶瑩,糕條柔軟,甜而不膩,香味沁人,形似燈芯,可以點燃。品名還寓有步步“登新高”之意。常食還有順氣、活血、健胃、生津、延年益壽之功效,明、清代曾為貢品。是當地人們節日喜慶時饋贈親友的必備禮品。
捺菜:捺菜是用
薺菜醃成的,醃製時,還要放入辣椒、蒜梗、山芋、黃豆、鹽,有的還放少許糖或甘草。經過近一年的醃製,在春節前後開用,酸、辣、鹹、甜,清脆爽口,生津開胃,回味無窮,是當地家家戶戶不可少的待客茶點。中國的口味習慣是南甜北鹹、東辣西酸。而不善吃辣、酸的人,對這裡的捺菜,也是愛不釋手,吃了還想吃的。捺菜已開始工業化生產,工藝更為科學、嚴格,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而且攜帶也很方便。
天師板栗燒土雞:
龍虎山出產的天師板栗,個大香甜,澱粉豐富,是歷代天師特別喜愛的果品和滋補品,素有“人間仙果”之稱。而這缽天師板栗與當地農家餵養的土雞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燒出來的“天師板栗燒土雞”,油光發亮,清香思溢,是這裡很有名的美味佳肴。這道菜的形成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有一次天師在家宴請賓客,家廚用一般的烹調方式製作,當廚師配好料,將雞塊裝入砂缽放爐灶上燒制時,天師的兒子乘廚師不注意,調皮地將正吃的去了殼的板栗放入砂缽內。燒熟後,整缽端上了桌,拿掉缽蓋後,一股清香撲鼻,只見雞塊色澤淡黃,栗香酥爛,客人一品嘗讚不絕口,天師也欣然得意。席後,命家廚進一步改進,使之成為安宴中必備的菜。這道菜可以滋陰補陽,健脾益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