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河橋,因太平人把渭涇塘俗稱塘河,故名為塘河大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塘河橋
- 所在區域:江蘇省
- 性質:地名
- 曾用名:東方紅大橋
- 羅馬字母拼寫:Tánghé Qiáo
塘河橋,因太平人把渭涇塘俗稱塘河,故名為塘河大橋。
塘河橋,因太平人把渭涇塘俗稱塘河,故名為塘河大橋。地名含義“塘河”取渭涇塘為塘河之意。歷史沿革1978年前稱東方紅大橋,是水泥拱形橋。2016年拆除,歷史地名消失。1...
漢浦塘河橋 漢浦塘河橋是由建設單位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近臨水邊的含義。歷史沿革 建成之後沿用至消亡。
長塘河大橋 長塘河大橋是重慶市的地名,是根據地理實體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此大橋位於長塘河,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該地名自形成以來,一直沿用,後因城鎮建設開發而消失。
汛塘河橋 汛塘河橋,由開發建設單位建設時取名,經地名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命名。地名含義 汛塘河橋位於汛塘河岸南側,故以此命名。歷史沿革 建於1989年11月,沿用至消亡。
已經在圭塘河畔生活了30多年的張大爺還清楚地記得它當時的樣子:河兩岸雜草叢生,河堤凌亂不堪,到處堆滿垃圾,河裡污水橫流。特別是到了夏天,圭塘河就散發出一股難聞的臭氣,沿岸居民苦不堪言。近年來,市政府和雨花區政府先後斥資8.4億元,對奎塘河下游4.5公里高橋段的河床進行疏導和堤岸整治。圭塘河下游除...
城區段,塘河從鳴山堰向東,石坎護岸,岸上垂荊齊水,清風吹來,淡淡濃濃的花朵,倒映在綠波中,如霞光染一江春光。河上江橋跨岸,如雲龍似彩虹。三碰橋邊,南岸小橋流水,房舍錯落,河北大通花園群樓透著歐式風情,倒映水中,恍惚間有水城威尼斯之感。北門橋南,老城門聳立,橋東北數棵古樟如巨傘撐天,為塘河...
虞塘河特大橋是醴婁高速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該橋位於湘鄉市虞塘鎮虞塘村和復興村交界處,下穿500KV高壓線,全橋長1080米。建設歷程 2023年4月8日,虞塘河特大橋現澆箱梁順利完成澆 築。10月24日,虞塘河特大橋全幅貫通。施工設計 共10聯35跨,30米箱梁278片,35米T梁84片。上部結構採用架橋機架設、支架...
陸河塘橋 陸河塘橋是1940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橋建在陸河塘河上,故取名“陸河塘橋”。歷史沿革 該橋建於1940年,為石板橋;1976年,由崑山縣交通局公路站改建為水泥平板橋;2013年,修建馬鞍山路東延工程時拆除此橋。
十三洞橋,位於海曙集士港鎮湖山村,全長53.31米,寬2.2米,由13個券洞組成,是寧波孔數最多的塘河橋。橋面中心微微拱起。橋面用長石鋪砌而成,已被風雨剝蝕得失去了平坦,石板縫隙間頑強地鑽出幾絲青縷,蜿蜒在橋面上。橋身沒有設步階草古時候方便車馬通行。橋的兩側有26塊護欄石,中心橋欄兩側刻有“...
十三洞橋全長53.31米,寬2.2米,由13個券洞組成,是寧波孔數最多的塘河橋。橋面中心微微拱起,使人遐思起銀河的鵲橋。橋面用長石鋪砌而成,已被風雨剝蝕得失去了平坦,石板縫隙間頑強地鑽出幾絲青縷,蜿蜒在橋面上。史實和當地百姓流傳下來的所見所聞證實,建橋以來,經過無數次洪水的洗禮,廣德湖上的許多橋...
下游湖山村是廣德湖中心位置,那裡有座古橋名叫十三洞橋。清嘉慶年間,由當地進士董瀾出資建造,因橋孔多達13孔而名,是寧波橋孔最多的塘河橋,橋墩用稜角條石疊成,上游迎水方設分水尖。橋畔原有橋亭,亭聯:“暫寄足乎?欲行且止”;“請息肩矣!少坐為佳”。可惜橋亭已不知所蹤,橋板也幾經修繕。“...
位於哈爾濱市中心的尚志至海城的跨線橋,跨度 布置為51+55+50+51m 連續鋼箱梁,全橋位於直徑為700m的圓曲線及直線上。2008年通車的杭州留石路上塘河橋,跨徑布置為57.5+85+56.6m,截 面形式為單箱多室全焊連續鋼箱梁橋,其位於半徑為500m的圓曲線和緩和曲線上。崇啟大橋是中國第一 座特大跨徑變截面...
甪直是著名的水鄉橋都,曾有“七十二座半”之說。“三步二橋”是三步跨兩橋的意思。甪直古鎮水道縱橫,在兩河交匯處,往往有相連成直角的兩座橋,俗稱雙橋。東西跨於塘河上的三元橋和萬安橋是三步二橋的代表。前者建於明萬曆年間,後者建於清乾隆前,都是花崗石砌梁式平橋。古鎮還有其他4組雙橋,分別是:萬盛...
周田村河多、船多、橋多、亭多,富有江南水鄉的特色。近年來,隨著工業生產的高速發展,村容村貌日新月異。1988年春,村委會投資24萬元,建造長31米,寬12米的鎮北周田大橋。1989年,與中村、上村合建仙橋至周田的富民北路大橋,總投資13萬元,周田村出資6萬多元。村區現有富民大橋、周田塘河大橋、機場路大橋...
歡喜永寧橋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境內,橋樑為東西走向,跨越上塘河;橋樑東接東新路、西接沈半路,橋樑下游距杭州公交水上巴士3號線歡喜永寧站170米,上游距寧杭高速鐵路跨上塘河橋208米。橋樑設計 橋樑結構 綜述 歡喜永寧橋為半圓形單孔石拱橋,橋整體以拱券中心對稱布置,東西兩側橋堍較之中部寬;拱券採用分節...
半山橋位於杭州市北部,原名依錦橋,為台階石拱形橋。長34.8米,寬6.6米,高7.6米。外形 橫跨上塘河。昔日為杭州、筧橋、彭埠等地到半山的必經通道。歷史背景 半山橋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327-649年),距今已有1300餘年歷史。相傳唐朝時戰爭連綿,為了運輸方便,開河造橋,據傳萬歲旨意在半山前上塘河建一座橋,...
據2004年出土於橋腹的清乾隆年間(1736-1795)所鐫之《衣錦橋重建記》碑載:衣錦橋始建於唐僖宗二年(875),毀於南渡之末,復建於元世祖時(1271-1294)。明朝時(1623)橋將圮,進行修葺。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2004年,該橋又經整修。衣錦橋下古纖道 在拱墅半山,上塘河衣錦橋下,仍留存著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