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灣鎮

塔灣鎮

塔灣鎮位於榆林市橫山區西南沿蘆河28公里處,蘆河岸邊,明長城腳下,史稱榆林市橫山區的西大門。 全鎮共有13個行政村,139個自然村,15460人,其中農業人口1.52萬人,總占地面積為363.1平方公里,占全縣8.48%,耕地面積3100公頃,南部屬溝壑丘陵區,北部為毛烏沙漠的網沙區,古長城腳下,東西由蘆河隔成兩,岸,為魚米之鄉。全鎮總面積361.5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塔灣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下轄地區:塔灣村 付原則村 蘆溝村等
  • 政府駐地:塔灣鎮
  • 電話區號:0912
  • 郵政區碼:719107
  • 地理位置:榆林市橫山區西南沿蘆河28公里處。
  • 面積:363.1平方公里
  • 人口:15460人
  • 方言:陝北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響鈴塔 威武堡 狄青塬
  • 車牌代碼:陝K
  • 新型能源:風力發電 太陽能發電
  • 建設項目:千伏電壓變電站
  • 地形地貌:丘陵溝壑為主
  • 自然資源石油天然氣
  • 知名人士:魯城銘 王健 李彥諭
政府部門,城鄉代碼,自然資源,土地資源,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氣候,風景名勝,響鈴塔,威武堡,景區特色,

政府部門

塔灣鎮人民政府、塔灣鎮武裝部、塔灣鎮派出所、塔灣鎮中心醫院、塔灣鎮幼稚園、塔灣鎮中心國小、塔灣中學等!

城鄉代碼

200
121
塔灣村
201
220
蘆溝村
202
220
石井村
203
220
清河村
204
220
墩渠村
205
220
八岔村
206
220
韓羊圈村
207
220
陳大梁村
208
220
小豆灣村
209
220
梨樹塌村
210
220
馬圈灣村
211
220
付元則村
212
220
海則溝村

自然資源

塔灣鎮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20萬畝的草原資源已初縣規模,草產業、羊產業已在小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年人均草籽收入達600元。這裡又是陝北白絨羊示範基地的發源地,現羊子存欄達7萬隻,人均4.6隻,羊子人均年收入達700元,品種在陝北占主要地,塔灣的羊只、羊子高市場也是陝西北羊子的最大交易市場。
石油、天然氣等地下資源十分豐富、長慶油田和延長石油在此大量開採利用。
塔灣鎮地圖
塔灣鎮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充分的利用自然資源來為人民造福,其中狄青塬上的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每年大約能發電10億度電,是屈指一指的。
20萬畝的草原資源已初縣規模,草產業、羊產業已在小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年人均草籽收入達600元。這裡又是陝北白絨羊示範基地的發源地,現羊子存欄達7萬隻,人均4.6隻,羊子人均年收入達700元,品種在陝北占主要地,塔灣的羊只、羊子高市場也是陝西北羊子的最大交易市場。
石油天然氣等地下資源十分豐富、長慶油田在此大量開採利用。
境內土特產品有大明綠豆、白絨山羊、香穀米、洋芋等10多個品種。

土地資源

總占地面積為363.1平方公里,占全縣8.48%,耕地面積3100公頃,南部屬溝壑丘陵區,北部為毛烏沙漠的網沙區,古長城腳下,東西由蘆河隔成兩,岸,為魚米之鄉。全鎮總面積361.5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塔灣鎮地處陝北黃土梁峁丘陵區,毛烏素沙漠邊緣。風沙草灘區,黃土丘陵溝壑區,梁峁起伏,溝壑縱橫;無定河、蘆河道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主要山脈有狄青塬。

氣候

塔灣鎮屬溫帶半乾旱大陸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氣溫日差較大,寒潮霜凍時有發生,並多有大風,間以沙塵暴;夏季炎熱,雨量相對增多,多有暴雨出現;秋季多雨,降溫快,早霜凍頻繁;冬季嚴寒而少雪。

風景名勝

響鈴塔

響鈴塔,原名鴻門寺響鈴塔。位於陝西省橫山縣塔灣鎮西南一公里處的紅石岩上。是陝西境內唯一的一座元代佛塔。據《橫山縣誌》記載:“響鈴塔建於元代泰定年間(1324—1328年)”,距今有八百餘年的歷史。因建塔時塔上有風鈴,風吹鈴響,聲聞久遠而得名。響鈴塔在遠處望去像巨人一樣高高聳立,塔的整體色彩呈紅褐色,與地面幾乎要糅合為一體(被譽稱為陝北的“鐵塔”)。塔總計十一層(傳說是十二層),殘高27米,底周長24米,塔磚規格23厘米×5.5厘米×19.5厘米,塔體外觀八邊形,密檐閣式磚石塔,內部空心由木棒支撐,一到三層由石版砌成,四到十一層由紅褐色的磚壘砌而成,至今保留的較為完整,稜角分明,依然保持並展示著夕日的光彩。塔身下部開有門洞,內室壁畫保留較為完整和精美,現存22身畫像,主要表現羅漢禮佛的場景。壁畫的人物背景都有一個光環,但光環大小不等,表現形式形態不一。塔室內還供奉著一個“花轎”,好像猶太人的約櫃。如今塔上的鈴鐺早已無影無蹤,人們只能依憑這些殘存的壁畫和塔身去想像當年的鈴聲繞樑,清音裊裊。
鴻門寺響鈴塔

威武堡

威武堡橫山縣城西南28公里之塔灣鎮威武堡村,距塔灣村1公里,西與塔灣隔河相望。威武堡所轄長城段,雖風蝕圮坍較為嚴重,但其遺蹟連貫,左的地方牆體尚存高3~5米,夯土牆兩側積滿黃沙。由石墩牆村向南至趙石畔鄉的邊牆梁村段,城牆亦在山樑之上,夯土牆體雖圮殘得參差不齊,但整體尚存,較好的地方存高五米左右。
據史料記載,明成化五年(1470),巡撫王銳置,撤大兔鶻堡軍守之。隆慶六年(1572)加高,高三丈五尺,萬曆六年(1578)磚砌牌牆垛口。威武堡為“延綏三十六堡” 之一,也是延綏鎮中路十營堡之一。西至清平堡40里,駐軍640名,馬、騾353匹,設把總一員。明時威武堡轄長城“三十四里三百二十一步,墩台二十六座。”
威武堡為方城,城周長二里二百八十步,城有南、北、東三門分別叫威武、鎮朔、震福。樓鋪十四座。堡內有城隍廟、娘娘廟、三官廟,有儲糧庫房、把總署等遺址。城南有關帝廟、龍王廟。現城牆磚石雖拆(被當地農民拆走用於修建窯洞、圍牆等),但土基尚存,基本輪廓可辨。城內部分被沙埋壓,部分成為耕地。已無居民。
威武堡遺址

景區特色

攝影、歷史文化游、宗教文化游佛塔寺廟壁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