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塔拉基)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

塔拉基一般指本詞條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英文:Nur Muhammad Taraki,普什圖文:نور محمد ترکۍ‎)(1917年7月15日,加茲尼——1979年9月14日,喀布爾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最高領導人。青年時在蘇聯莫斯科大學學習,是蘇聯共產黨第5任總書記勃列日涅夫的學弟,後成為反對王國政府的中堅人士。1965年成立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共產主義政黨),任總書記(1965年1月1日——1979年9月14日)。1973年幫助達烏德奪權,1978年4月26日以“違反了阿富汗憲法第46、47條的規定”的罪名被捕,4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發動軍事政變,塔拉基出獄,4月30日,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出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1978年4月30日——1979年9月14日)和部長會議主席(1978年5月1日——1979年3月27日)。上台後奉行極端親俄政策,與二號人物哈菲佐拉·阿明發生矛盾,到1979年9月16日,被阿明政變推翻,塔拉基在政變中喪生。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傳記,革命家,四月革命,極左路線,內部政爭,著作,評價和影響,

人物簡介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Nur Muhammad Taraki,1917年7月15日——1979年9月14日),原阿富汗人民民主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兼政府總理、保衛祖國最高委員會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

人物傳記

革命家

1917年7月15日,出生於阿富汗加茲尼省諾維區一個貧窮的農牧民家庭。普什圖族。因家境貧寒,國小畢業後就輟學。1932年,15歲的塔拉基,在“普什圖人”水果公司當差。但他勤奮上進,進喀布爾大學夜校學習,成績優良。1935年,任該公司駐印度孟買代辦處職員,業餘時間繼續學習。在那裡,他第一次接觸到共產主義思想,並結識了幾名印度共產黨黨員,和他們探討了社會正義和共產主義價值觀
1937年,回國後,先後任商業部《經濟》雜誌編輯和礦產部股長,同時開始從事文學工作,成為一名知識分子。1942年,進入新聞界,曾任新聞總署科員、喀布爾廣播電台普什圖語部副主任和官方巴赫塔通訊社記者、處長。其後,他從事文學創作和撰寫評論政治的文章,成為聞名全國的作家和詩人,出版了一些反映阿富汗封建部落社會現實的小說,在阿富汗青年和知識界中有較廣泛的影響。他的作品還被翻譯成俄文,在蘇聯,他的作品被視為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主題,被譽為“阿富汗的高爾基”。塔拉基訪問俄國時,受到蘇共中央國際部長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波諾馬廖夫和其他蘇共高級幹部的迎接,曾在莫斯科大學進修。
年輕時的塔拉基會見部落長老年輕時的塔拉基會見部落長老
塔拉基研讀馬列著作和注意社會主義國家的成就。他將阿富汗的貧窮落後歸之於君主制的統治。1947年,創建“覺悟青年黨”,該黨不久即被解散。1945年,任國家銀行總裁、經濟大臣阿卜杜勒·馬吉德·扎布里的私人秘書,後被認為是“持不同政見者”,從首都中央機關左遷到巴達赫尚省。1952年,被派往駐美國使館任新聞專員,因從事反對國王的活動,半年後即被召回國。1953——1963年,曾創辦“努爾翻譯社”,從事翻譯、寫稿、著書等工作。1958年,在美國國際開發署駐阿富汗辦事處當翻譯。1964年5月,與卡爾邁勒等人籌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阿富汗共產黨),該黨的政治綱領宣稱為在阿富汗建立社會主義而奮鬥。1965年1月1日,主持召開人民民主黨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1966年4月,主持發行《人民》周報,該報共出6期即被查封,“人民派”因此得名。1967年,人民民主黨分裂為“人民派”和“旗幟派”,塔拉基為“人民派”領導人。1969年秘密創辦《指導》和《運動》兩份小報。
1973年7月17日,塔拉基領導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協助“紅色親王”達烏德發動軍事政變(“七·一七”政變),推翻?>查希爾國王,廢除君主制,建立阿富汗共和國。1977年7月,在俄國的撮合下,“人民派”和“旗幟派”重新合併,塔拉基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塔拉基認為惟有推翻封建制度,阿富汗才能擺脫束縛向現代化社會發展。塔拉基認為,由於阿富汗國內無產階級人數很少,因此阿富汗還必須“採取非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通過民族民主革命實施社會主義。對外方面。塔拉基認為阿富汗惟有依靠俄國的幫助,才能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因此他鼓吹與蘇聯建立友好的兄弟關係。
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

四月革命

雖然塔拉基曾支持達烏德推翻查希爾國王建立了共和國,但他始終認為親王出身的達烏德受其階級的局限,只是一個革命的同路人,決不會接受社會主義,最終仍將成為阿富汗革命的對象。“七·一七”政變後,人民民主黨分享了一部分權力。但人民民主黨勢力不斷膨脹引起達烏德總統的警覺。同時,達烏德基於部落、宗教等傳統勢力的嚴重威脅,國內改革放緩或停頓下來,政治主張開始右傾,受到人民民主黨和俄國的猛烈抨擊,雙方合作關係破裂。由於人民民主黨向阿富汗武裝部隊大力滲透,以及蘇聯克格勃的幫助,一部分阿富汗軍官,特別是曾受過蘇聯培訓的年輕軍官陸續加入人民民主黨,或表示支持該黨。達烏德在政府和軍隊大規模地清洗左翼分子,並在外交上改善與伊斯蘭鄰國和西方國家的關係,嚴重威脅到蘇聯在這一地區的戰略部署,最終促使克里姆林宮方面決心剷除達烏德。
塔拉基(右)領導的抬棺行動引發四月革命塔拉基(右)領導的抬棺行動引發四月革命
1978年4月1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領導人之一、著名的左翼思想家米爾·阿克巴爾·希貝爾在首都喀布爾被一名身份不明的刺客殺害(事後有人懷疑這是一起“國會縱火案”)。人民民主黨指責這次暗殺事件是達烏德所策劃的,進行了激烈的譴責。4月19日,人民民主黨發動上萬人走上喀布爾街頭舉行抗議、示威,並有幾百名年輕軍官和軍校學員參加,高呼“打倒劊子手達烏德”的口號。結果遭到軍警的鎮壓,發生流血事件。塔拉基、卡爾邁勒等5名領導人被逮捕,還拘禁了參加示威遊行的200名軍人,這使矛盾進一步激化。人民民主黨原定於5月27日發動政變,鑒於事態的急劇發展,決定提前到4月27日,政變計畫得到了俄羅斯克格勃和俄國軍事顧問團提供的武器、資金、情報和技術支持。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四月革命”勳章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四月革命”勳章
1978年4月27日清晨,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和一部分青年軍官發動軍事政變(史稱“四·二七”政變或“四月革命”)一舉推翻達烏德政權,政變中不僅動用了大炮、坦克和飛機,而且實行大量肉體消滅的血腥手段。深陷重圍的總統達烏德兄弟拒絕勸降,全家60餘口,除一孫女幸免於難外,全部被屠殺。政變成功後,政變領導人仍命令屠殺被俘或投降的前總統府衛隊、警察和其他治安部隊人員。據保守估計,在這次政變中死亡人數達一二千人。其中被殺害的還有副總統賽義德·阿卜杜勒·伊拉、國防部長鬍拉姆·海德爾·拉蘇利、內政部長阿卜杜勒·卡迪爾·汗、空軍司令穆罕默德·穆薩。隨著總統府的陷落,阿富汗各地的駐軍相繼宣布效忠塔拉基的新政權。
塔拉基親自升起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國旗塔拉基親自升起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國旗
1978年4月28日,塔拉基宣布將“阿富汗共和國”改名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30日,塔拉基當選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兼部長會議主席(政府總理),巴布拉克·卡爾邁勒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團副主席兼第一副總理,人民民主黨第三號人物、政變總指揮哈菲佐拉·阿明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政變首要功臣阿卜杜勒·卡迪爾任國防部長。這標誌了自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完全掌握了阿富汗的政權。1978年8月,塔拉基兼任國防部長和武裝部隊總司令。1979年3月17日,兼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保衛祖國最高委員會主席。
塔拉基宣誓就職塔拉基宣誓就職

極左路線

1978年5月9日,塔拉基發表施政綱領,他把推翻達烏德政府的政變稱作“四月革命”,聲稱要在阿富汗進行徹底的社會和經濟改革,包括社會生活和國家機構民主化,進行土地改革等。
為了執行人民民主黨的政治綱領,以及感謝俄國在推翻達烏德中的“兄弟般的無私幫助”,塔拉基上台後,即執行依附於蘇聯的外交路線。蘇聯顧問、專家和軍事人員源源不斷湧入阿富汗,僅幾周內,阿富汗的政府部門和武裝部隊內部充斥了蘇聯人。在短短几個月內,阿富汗與俄國簽訂了40多項協定和條約,兩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外交上進行“全面的合作”。這些合作協定和條約把阿富汗與俄國的全球戰略聯接在一起。1978年12月5日,塔拉基訪問俄國期間,阿富汗與俄國簽訂了為期20年的《阿蘇友好睦鄰合作條約》,使俄國成為阿富汗的保護人。塔拉基政府還允許俄在阿富汗建立軍事基地和駐軍。阿富汗被看作俄國的“第十六個加盟共和國”。塔拉基政府喪權辱國的一面倒的外交路線,極大地傷害了有抵抗外來侵略傳統的阿富汗人民的民族感情,反對“賣國主義”則成為阿富汗民族主義者的一個口號。
塔拉基上任後訪問蘇聯塔拉基上任後訪問蘇聯
在蘇聯顧問的指導下,塔拉基政府不顧阿富汗是一個經濟和文化落後、絕大部分居民是虔誠的穆斯林、部落割據力量強大的這一特殊情況,硬性推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各項改造項目中,以土地改革的影響最大。土改法規定每戶擁有的土地不得超過6公頃,超過部分一律收歸國有進行再分配。這不但觸犯了占有大片土地的部落上層的利益,也涉及到擁有大批“獻地”的清真寺的產業。新左翼政府還宣布取消貧窮者的一切債務,引起了富有者的強烈反對。此外,禁止買賣婚姻、動員婦女走出家門參加社會活動等,招致保守勢力、宗教集團的反對。
塔拉基政府在推行激進改革的同時,還在革命的口號下,大規模地鎮壓所謂的“反動派”和“反革命分子”,把所有在野黨、反對政府改革法令的人士一概斥之為“人民的公敵”。結果,監獄裡人滿為患,成百上千的政治犯遭槍決。左翼政府的統治引起了前政府官員、宗教界和部落上層的恐慌,全國各地爆發了反政府暴動。“四月革命”後短短几個月,在阿富汗的領土上出現了十多個穆斯林武裝組織,政府軍同穆斯林武裝力量的戰鬥從東部、南部發展到西部和北部。風起雲湧的反政府戰鬥震撼了塔拉基左翼政府的統治基礎。
塔拉基的紅色阿富汗塔拉基的紅色阿富汗

內部政爭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內部出現了爭權奪利的鬥爭。1978年11月,塔拉基解除了“旗幟派”領導人卡爾邁勒等人的黨政職務,並將他們開除出黨,於是形成了“人民派”和“旗幟派”各自的人民民主黨,卡爾邁勒等人流亡東歐,處於蘇聯保護之下。
塔拉基和哈菲佐拉·阿明之間曾有著關係非常密切。塔拉基曾說:“阿明就和我的指甲和肉一樣,不可分離”。阿明大力構建以塔拉基為中心的個人崇拜。在黨和政府的會議上,阿明總是稱呼塔拉基為“偉大領袖”、“東方之星”或“大思想家”諸如此類的稱謂。阿明則被賦予了“真正的門徒和學生”的頭銜。當阿明後來意識到他已經塑造出一個政治怪物的時候,他創造出的金日成式的個人崇拜已經使塔拉基變得過於自信,相信自己的輝煌。塔拉基開始輕視阿明的建議,引起阿明的不滿,他們的關係變得日漸糟糕。1978年底至1979年初,兩人之間的矛盾達到頂點,塔拉基指責阿明任人唯親。
塔拉基的親俄立場不斷受到阿富汗輿論的抨擊,甚至在左翼分子中的一部分人也轉變了支持塔拉基的立場。塔拉基的“得意門生”阿明一反過去吹捧塔拉基的態度,不時提出反對個人崇拜的問題,藉此打擊塔拉基的威望。1979年3月,塔拉基在各方的壓力下,被迫辭去總理職務,由阿明接任總理。同年7月,又被迫辭去國防部長兼職,阿明掌握了大部分軍政實權,塔拉基成了徒有其名的“精神領袖”。他所能倚重的是四名高級軍官:穆罕默德·阿斯拉姆·瓦塔拉詹、賽義德·穆罕默德·古拉布祖伊、謝爾賈恩·馬澤多爾亞和阿薩杜拉赫·薩爾瓦里,也就是塔拉基的“四人幫”。這些人加入人民民主黨,並不是出於意識形態的信仰,而是他們都有著強烈的政治野心和權力欲望。隨著國內局勢不斷惡化,塔拉基與阿明在內政上出現分歧,阿明更為強硬、激進,塔拉基則轉向為穩健、溫和。塔拉基不甘心大權旁落,受人掣肘,準備伺機剪除阿明。
1979年9月10日,塔拉基參加在哈瓦那舉行的第6次不結盟運動國家首腦會議後返國,途經莫斯科時,與蘇聯領導人就阿富汗問題進行了密商。最後雙方決定降低阿明在政府中的地位,特別是阿明對軍隊的實權。塔拉基答應與流亡國外的“旗幟派”領袖卡爾邁勒和解,讓其返回喀布爾,幫助塔拉基整頓政務和軍務,蘇聯向塔拉基作出幹掉阿明的諾言。9月11日,塔拉基返回喀布爾,隨即著手除掉阿明的安排。但塔拉基的衛隊長賽義德·塔倫少校早已被阿明收買,因此阿明立即了解了蘇聯和塔拉基的密謀,決定先發制人。隨著塔拉基和阿明兩派鬥爭的公開攤牌,塔拉基和蘇聯人決定立即幹掉阿明。1979年9月14日,塔拉基借召開會議為名企圖誘捕或暗殺阿明,結果雙方在人民宮(總統府)爆發火併,早有準備的阿明立即發動軍事政變,塔拉基在戰鬥中受重傷,10月9日,搶救無效死亡,卒年62歲(另一說法是,塔拉基受傷後在醫生的治療下被秘密軟禁,3星期後才被阿明下令秘密處決)。

著作

塔拉基的主要著作有《斯賓》、《班克遊記》、《短工》、《麻木的旅客》、《白人》、《皮鞋匠》等中、短篇小說,還撰寫翻譯過一些理論作品,如《新生活》等。
塔拉基在報刊發表的文章塔拉基在報刊發表的文章

評價和影響

塔拉基自稱信奉馬克思列寧主義,主張“採取非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通過民族民主革命實現社會主義。在對外方面,強調與俄國發展友好的兄弟關係。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因與達烏德發生矛盾而謀求奪取政權,1978年4月27日,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發動政變,推翻達烏德總統的政變,奪取政權後,實施社會主義改革路線,進一步抑制部落和宗教的傳統勢力。人民民主黨政府公開與蘇聯結盟,允許蘇聯建立軍事基地。這場政變,使阿富汗陷於分裂和內戰,也為蘇聯的軍事入侵鋪設了道路。
“四月革命”對阿富汗的政治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
第一,以塔拉基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執政後,根據其政治綱領,準備在阿富汗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由於不考慮阿富汗社會—經濟—文化的特殊條件,造成“天怒人怨”。因此塔拉基政府過激的改造運動一開始就遇到強大的反抗,繼而轉變為以部落武裝為基礎並得到伊斯蘭教團支持的穆斯林游擊隊的攻擊,結果阿富汗內戰的規模不斷擴大,使阿富汗民族陷入沉重的災難。
第二,塔拉基新政權親蘇一邊倒的外交路線,使阿富汗淪為蘇聯的附庸國,損害了阿富汗獨立和不結盟的形象。一方面西方國家撤出了他們對阿富汗的各項援助,另一方面與鄰邦的伊斯蘭國家關係的惡化,是阿富汗在國際上日益陷於孤立的境地。
第三,推行國有化、工業化、土地改革等經濟和發展措施,因完全脫離阿富汗的國情,不但毫無成就可言,反而破壞了阿富汗舊的傳統經濟結構,導致工農業生產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產量大幅下降。本來長期處於貧窮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從此出現糧荒,人民生活用品供應不足,將阿富汗經濟引向崩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