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起源
對其形成原因,即以遊牧為中心的“牧民”生活方式的專門性研究不足,且關於服飾裁剪與製作工藝的針對性不強,尚處於空白階段。因此,文中基於田野調查的塔吉克族手工藝產業研究能夠填補該領域研究現狀的空白。
近些年,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推進以及市場經濟的影響,塔吉克服飾手工技藝開始活躍起來。值得注意的是,手工技藝脫離了服飾生產的原生態遊牧環境之後,發生的變化也很明顯。如由民間手工技藝創造的呢絨、絲綢盛裝,及胸前佩戴的銀片項鍊和拉斯卡銀飾等,這些原本屬於當地肖公巴哈爾節日中載歌載舞的塔吉克姑娘身上的民俗內容,現在卻被用於節日開幕式舞台上的主持人、舞蹈演員、活動組織者的衣著中,它們所依附的文化內涵也就丟失了許多。塔吉克土生土長的織繡,如挑繡、平繡、補花等傳統工藝種類,被拿來當作招徠客人的旅遊商品,而遊客似乎並不在意這些工藝品是否保留原始的民俗文化性質,而只是因其獨特的形式將其視為一種民族符號的商品。
青年與老人
體魄健壯的
塔吉克青年與老人,都有一套優質的皮裝。夏季,為適應高山多變的氣候,也穿皮裝或絮
駝毛大衣,戴白色翻毛皮帽,腳穿用羊皮製成的鞋幫、
氂牛皮作底的長
筒皮靴。穿上皮靴,過冰川、攀雪嶺,行走自如。
女子服飾
塔吉克婦女膚色
白皙,俏麗健美,喜穿紅色或繡飾花邊的大紫、大綠色調的連衣裙。塔吉克少女愛戴用紫色、金黃、大紅色調的平絨布繡制的圓形帽冠。帽沿四周飾金、銀片和珠飾編織的花卉紋樣。帽的前沿垂飾一排色彩鮮艷的串珠或小銀鏈。被稱為生活在“雲彩上的人家”的塔吉克人,婦女不僅美貌動人,而且有一雙靈巧的手,她們幾乎都善繡,擅長編織。塔吉克人的衣服、帽子、手套、腰帶、毛襪、被面、
壁掛、
花氈、鞍墊等上面,都有她們一針一線精心繡下的各種圖案和花卉,為美化和豐富她們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她們不僅重視衣飾胸前、領口袖口的裝飾,還特意裝飾身後,使衣飾的整體協調。衣帽、腰帶上大都繡有花紋。女帽的前沿繡得五彩繽紛,盛裝時帽檐上還加綴一排小銀鏈。同時佩戴耳環、項鍊和各種銀質胸飾。 新娘婦女在辮梢飾以絲穗,已婚少婦在髮辮上綴以白紐扣,美麗的裝飾把婦女裝扮得如花似玉。
男子服飾
塔吉克族男子平日愛穿
襯衣,外著無領對襟的黑色長外套,冬天著光板羊皮大衣。婦女一年四季都喜歡穿
連衣裙,冷天外罩大衣。男戴黑絨布製成的繡著花紋的圓形高統帽。婦戴圓頂繡花棉帽,外出時再披上方形大頭巾,顏色多為白色,新娘則一定要用紅色。男女都穿染成紅色的、長統、尖頭、軟底皮靴和氈襪,毛線襪。
皮靴製作講究,舒適
保暖。塔吉克族婦女的服飾艷麗奪目,大多以紅色為主,她們喜歡穿連衣裙,在裙邊、領口、袖口上繡上美麗的花紋,還喜歡用耳環、項鍊、手鐲等來裝飾自己。她們的頭飾和帽也十分講究,有一種青年婦女戴的圓形花帽上嵌鑲有金銀片和珠子,帽子前沿吊有一排色彩鮮麗的珠子和銀鏈。在塔什庫爾乾,人們處處可以看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塔吉克婦女,猶如從雲彩中降到人世間的仙女。已婚婦女裝束也十分動人,她們外出時,帽子外披上大頭巾,迎風走去,頭巾隨風飄揚,
英姿颯爽,別有一番風度。
製作工藝
改革開放後,塔縣旅遊業逐漸繁榮,近年來湧現出不少經營塔吉克刺繡的企業,刺繡服飾品的生產,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發展,但是這些商品製作粗糙,其手藝前景令人堪憂。面對商業競爭,位於縣城東路的薩爾塔吉塔吉克手工藝品廠積極地去解析時尚,創造時尚,並將傳統手藝與之相結合,提升了傳統手藝的文化附加值。經過技藝發掘、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薩爾塔吉民族手工藝品廠已經擺脫早期的個體生產方式,向規模化企業邁進。薩爾塔吉的做法是將傳統手藝與現代時尚相結合,無論織毯技藝還是編襪工藝,手藝傳承的關鍵在於突出本民族獨特的文化屬性,做到“變中求新,新中有常”。
織繡飾邊、帽飾的絎繡、穿珠和裘皮的衣靴染整是塔吉克服飾最具代表性的 3 種手工技藝,尤其是前 2 種手藝更是塔吉克服飾的工藝文化精神所在。製衣工藝體現在調染色、染整、剪裁、縫紉、刺繡、補花邊、上金銀飾等工序中,全由女性承擔。制帽的核心技術包括絎縫和刺繡以及在帽沿上做穿珠掛件,這 2 點對個體技能的要求極高。裘衣和皮靴如今淡出塔吉克人的生活,鞣皮、梳毛、染色、縫合的整套工序技藝已失傳。
注意事項
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熱潮的興起和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弘揚塔吉克服飾手藝文化需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①不輕易改變生產習慣,保護民間思維,從手藝到式樣、從用料到工具均堅守服飾文化的“傳統性”,最大限度地保留服飾手藝的靈魂和韻味; ②主動與時代結合,在保留傳統手藝韻味的基礎上與時俱進,跟上現代的審美步伐,將傳統與時尚相結合,“因時制宜”順應時代發展需要,及時更新樣式,推動服飾文化的全面發展。即使在極力呼籲保護民間工藝的今天,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衝擊,還是有許多傳承千年的服飾手藝正在發生質變。在這種形勢下,塔吉克服飾要想保持傳統手藝,既要有政府的參與支持,又需要有更多外力的幫助。塔什庫爾乾作為民俗保存相對完整的地區,日常生活的特殊服飾習俗並沒有改變,這使服飾手藝傳承相對易行。目前,在政府和民間人士的幫助下,塔縣的服飾品手工生產得到較大恢復,現有服飾類手工企業有大小近百家,形成了繁榮局面; 同時,藉助新疆名優特展、文博會、多國展銷活動等交流平台的力量,使一些消失很久的繡樣和衣飾種類也得到挖掘。
社會影響
傳承人的成長狀態是考察塔吉克服飾變遷的重要視角。事實上,入選國家級非遺之前,塔吉克服飾的手藝生產已出現凋零,受現代技術的影響,大多數工藝被機械製造所替代,從而扼殺了手工藝人的積極性,只有少數老手藝人還在堅守。在這種情況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為服飾手藝技術的再度興旺帶來機會,政府對分散在塔什庫爾乾各個村落里的副業和縣城內的小手工業進行了扶持,尤其是對有著悠久傳承歷史的婚服套裝進行保護,取第 2 期 李 楠: 塔吉克服飾手工藝文化產業持續盛行的原因及態勢思考 ·169·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服飾的手藝生產因此恢復了活力。更為關鍵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塔吉克族服飾”立項後,相關部門對傑出的手工藝人群進行了調查和認定,他們的社會地位得以提高。筆者針對部分代表性的塔吉克服飾技藝傳承人作了相關普查與記錄,具體見表 1。在過去,服飾技術所持者基本上是家庭中的女性,手工藝是千家萬戶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但是手工藝人的地位並不突出。遺產性質的確立後,塔吉克服飾手藝人的社會地位急劇提升,由家庭一般成員上升至備受關注的技藝傳承人。當然,為了與這一稱號相匹配,服裝手藝人不僅需要超群的才智和靈性,掌握先輩代代相傳的精湛技藝,還要從狹小簡陋的家庭作坊中走出來,充分展示自己的手工技藝,打破技藝傳播的壁壘。事實證明,對服飾工藝技術的重視,使得塔吉克服飾手藝人的製作積極性顯著提高。手工藝人少了守舊和隱蔽心理,多了開放意識和互助心,並且接受著新的規範和工作機制; 他們面對社會變遷能夠及時轉換和適應,他們既是設計師,又是裁縫,也是繡工。塔吉克手工藝人擁有完整的技藝體系,在傳承技藝的同時能適時用現代審美意識對傳統服飾進行再創造,使之與現代化環境相適應,因此,民族技藝的生命力十分頑強。但是,目前大多數手工藝人仍是鄉村裡的牧民婦女,“與世隔絕”的現實環境,使一些縫繡絕技只能在家族內部傳承,且由於掌握織繡技藝的人數較少,繡娘的平均年齡都大於 50 歲,同時塔吉克服飾技藝的知名度較低,因此導致它的傳承和推廣都受到限制。
姓名 | 民族 | 出生年 | 傳集方式 | 擅長技藝 |
---|
蘇里坦·刀來提巴克 | 塔吉克族 | 1928年 | 家傳 | 擅長毛線和絲線繡,被譽為“刺繡皇后,頭飾製作也有自己的技藝風格 |
古麗尼沙·依斯拉木汗 | 塔吉克族 | 1973年 | 家傳 | 獨自完成步驟繁瑣的全套新娘服飾,自治區“塔吉克民族服飾”傳承人 |
米爾蜜莎 | 塔吉克族 | 2002年 | 家傳 | 掌握塔繡的所有花式,尤擅長塔繡“毛針繡”等特殊針法 |
加瑪麗·米爾扎買買提 | 塔吉克族 | 1984年 | 師傳 | 開發塔繡旅遊精品,挖掘古老技藝精髓 |
那迪爾·亞森 | 塔吉克族 | 不詳 | 師傳 | 參與機繡改革,為塔繡注入現代工藝 |
比比努爾·伊拉拉洪 | 塔吉克族 | 1962年 | 家傳 | 以工整精細見長,用針講究剛勁繁密 |
在經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後,塔吉克服飾手工藝人發生了以下幾方面的變化: ①在技術和生產方面打破了以家族傳承模式為主的形式,拓寬了授徒範圍; ②建立了與手工藝人相關的制度、政策、培養機制等,一些傑出藝人由此獲得了“傳承人”的身份; ③手工技術開始適應現代化的需求,從題材到形式內容的隨機性加大; ④在設計層面,傳承人順應時代變化,融入現代審美,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這些變化有助於思考塔吉克服飾變遷的生成機制,以及如何站在手工藝人的現實處境上解決好繼承與創新之間的矛盾問題。
保護措施
塔吉克服飾手工藝作為一種主要的生產方式占據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這就決定了它在文化保護的今天可以走“生產性實踐”道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塔吉克傳統服飾的生產主要以家庭手工業為主,規模都很小,技藝的傳承主體是家族內部成員。“塔縣沒有一所作坊,沒有一個專業的工匠,許多生產工具都要從外地購入,當地牧民主要進行一些家庭手工業生產,如氈子、毛襪、皮帽、馬衣口袋、軟皮靴、土法製作的毛呢以及經過加工的皮毛和皮革等[8],但這些東西也基本上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很少對外出售。從事紡織衣物的個體手藝人全為女性,由於婦女的社會地位不高,由她們創造的服飾技藝並未得到重視,加上思想守舊,一些操針弄線的手藝絕活不免失傳。新中國成立之後,塔吉克服飾工藝生產經歷了相應改造,加之工廠、手工社等集體所有制豐富了服飾製作的形式,如今鄉鎮中遠近聞名的女性手藝人和服飾製作傳承人,大多是在合作化時期培養出來的。1958 年,縣商業局建立了一個綜合加工廠,其中包括皮革製品、毛製品、縫紉和制靴等多個工種和行業,手工業產品的數量有所增加,製作的質·170· 服 裝 學 報 第 4 卷量也有很大提高[9]。塔什庫爾乾縣二輕局下屬手工業聯社於 1978 年成立,主要生產經營民族服裝、家居、建築等,1993 年其所屬企業總收入為 150 萬元[10]。在這種背景下,服飾手藝通過家族傳承和師徒傳承這兩種方式,培養出一批肩負傳承重任的技術骨幹婦女,她們延續著最古老的傳統工藝,通過純手工勞動,將技藝轉化為商品。直到 20 世紀 90年代初期,塔吉克婦女仍然採取舊的生產勞作方式,沒有任何機械化[11]。20 世紀 90 年代市場經濟轉軌以後,全國各地出現國營或集體制企業解體現象,在塔什庫爾乾縣,以傳統服飾為核心的產業經營失去了競爭力,“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手工聯社中心的初級企業相繼撤銷”[12],家庭作坊又回到手工業的主導地位上,個體女紅重新成為服飾傳統技藝的主體。孜熱甫夏提鄉、庫科西魯格鄉、大同鄉等地出現了一些家庭式服飾作坊,服務於對傳統服飾衣帽有需求的農牧民。這些個體裁縫靈活性較強,不僅可以對材料直接進行加工,還可以包工包料,能夠滿足村民對服裝的具體化要求。2010 年塔吉克服飾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傳統製作手藝再次被推向市場,經營服飾手工製品的小型企業大量出現,活躍了當地經濟。在塔縣、喀什、烏魯木齊的一些旅遊小商品城裡,物美價廉的塔吉克刺繡掛件、地毯、檯布、成衣、手包被批銷到全國各地,在很多旅遊景點中都能見到豐富多彩的塔吉克服飾品。塔吉克手工藝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如此急速擴張的發展態勢,勢必存在一定隱患。如服裝企業生產的手工品主要針對遊客和批發商,他們只要求低價買到具有塔吉克風情的商品,形式上有地方特色就夠,不在乎傳統技藝的正確嵌入方式[13]。在短期利益的驅動下,這類民藝早已游離於塔吉克民俗之外,僅僅作為商品來生產和銷售。除了手工藝企業的發展外,個體作坊業也迎來繁榮期。傳統服飾在塔吉克人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也是他們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組成[14]。在塔縣的街頭,隨時都能看到頭戴民族冠帽、圍巾,手拿民族繡包的塔吉克婦女; 塔吉克人居住的室內陳設中也布滿刺繡品。經過調研得知,塔吉克人天天使用的手藝物件,幾乎都出自女性手工藝人的家庭作坊。由於傳統手工藝的日用化,在民族內部有穩定的市場,技藝超群的個體作坊,每年製作的新娘嫁衣能達上百套,這仍是塔吉克民族最堅實的民間技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