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塑山
- 本質:用雕塑藝術的手法仿造自然山石
- 特點:可以預留位置栽培植物,進行綠化
- 設計:嶺、洞、潭、瀑、澗、麓、谷
特點,設計,施工,
特點
塑山工藝的特點是:1,可以塑造較理想的藝術形象——雄偉、磅礴富有力感的山石景,特別是能塑造難以採運和堆疊的巨型奇石。這種藝術造型較能與現代建築相協調。此外還可通過仿造,表現黃臘石、英石、太湖石等不同石材所具有的風格。2,可以在非產石地區布置山石景,可利用價格較低的材料,如磚、砂、水泥等。3,施工靈活方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在重量很大的巨型山石不宜進入的地方,如室內花園、屋頂花園等,仍可塑造出殼體結構的、自重較輕的巨型山石。4,可以預留位置栽培植物,進行綠化。
設計
塑造的山的設計要綜合考慮山的整體布局以及同環境的關係。根據自然山石的岩脈規律和構圖藝術手法,統一安排峰、嶺、洞、潭、瀑、澗、麓、谷、曲水、盤道等,做出模型。模型放大的方法有翻製法和現場塑造法兩種,後者造價低,較為常用。
施工
現場塑造的一般施工步驟為:
3,塑面。在塑體表面細緻地刻劃石的質感、色澤、紋理和表層特徵。質感和色澤根據設計要求,用石粉、色粉按適當比例配白水泥或普通水粉調成砂漿,按粗糙、平滑、拉毛等塑面手法處理。紋理的塑造,一般來說,直紋為主、橫紋為輔的山石,較能表現峻峭、挺拔的姿勢;橫紋為主、直紋為輔的山石,較能表現瀟灑、豪放的意象;綜合紋樣的山石則較能表現深厚、壯麗的風貌。為了增強山石景的自然真實感,除了紋理的刻劃外,還要作好山石的自然特徵,如縫、孔、洞、爛、裂、斷層、位移等的細部處理。一般來說,紋理刻劃宜用“意筆”手法,概括簡練;自然特徵的處理宜用“工筆”手法,精雕細琢。
4,設色。在塑面水分未乾透時進行,基本色調用顏料粉和水泥加水拌勻,逐層灑染。在石縫孔洞或陰角部位略灑稍深的色調,待塑面九成乾時,在凹陷處灑上少許綠、黑或白色等大小、疏密不同的斑點,以增強立體感和自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