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寺(湖北省荊門市報恩寺)

報恩寺(湖北省荊門市報恩寺)

龍山報恩寺,位於湖北省荊門市鐘祥郢中鎮東約0.5公里的龍山上,始建於唐朝貞觀七年(公元633年),距今已1300多年。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名字由來,歷史紀實,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龍山報恩寺,位於湖北荊門鐘祥郢中鎮東約0.5公里的龍山上,始建於貞觀七年(公元633年),距今已1300多年。

名字由來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唐志淳撰書碑文《龍山重建白乳高僧塔記》記載:龍山報恩寺唐僖宗廣明時(公元880年)叫彌勒院,明洪武前後改稱報恩寺。明洪武二十三年大臣曹國公李景隆鎮守安陸州(今郢中)時題寺院所在山為龍山,故“龍山報恩寺”因此得名。

歷史紀實

廣明元年(公元880年),為紀念一高僧,在該寺院西建一“白乳高僧塔”。據民國鐘祥縣誌記載:“昔黃巢戮一僧,刀方加,白乳流出,巢異之,幫人敬禮,累土為浮圖彌勒院。”至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將土塔改建圓形實心,高48尺,廣30尺的磚石塔,塔內藏古佛像一尊,辟支佛舍利二顆,相達師舍利二十顆,碧峰師靈骨一枚。在其後幾百年間,寺塔相襯,雄一郡,“龍山曉鐘”、“白塔穿雲”,獨得郢中三台十八景中的兩大景觀。
唐末院毀,開寶二年(公元969年),郢中鄉人吳福舍基創建新院。明英宗正統十年(公元1446年),重建龍山報恩寺。據寺僧傳承,重建的龍山報恩寺由山門和天王殿、拜殿、大雄寶殿、彌勒殿·呂祖閣等五個主殿,享殿、哈殿、地藏殿三個輔殿組成,均採用琉璃瓦房結構,占地面積數千平方米。殿內供奉著大小不等、神態各異的佛菩薩近百尊,另有一噸重大銅鐘一口。至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欽差大臣嚴嵩,親筆重寫了“龍山報恩寺”五個大字,印刻在寺院山門上方方磚上。
清朝末年,時任鐘祥知府張履春因其祖父就教於寺內地藏殿,不忍看寺院年久失修而破亂荒蕪,發起重建龍山報恩寺,使之得到全面修整。修整後的龍山報恩寺是鐘祥地區比較知名的寺院,先後有宗廣、廣淨、化山、化峰等高僧在此住持。
1939年,日軍占領鐘祥,一時僧人紛紛逃離,龍山報恩寺也被日軍拆毀,僅存一座白乳高僧塔(建國後曾稱文峰塔)。1997年由居士任能貴、尹興琴等人牽頭,從當陽玉泉寺請來出家人釋寬祥、釋寬鏡,開始籌備龍山報恩寺的重建工作。2000年5月經鐘祥市人民政府批准為臨時佛教活動場所。2002年,修建了大雄寶殿,隨後又投資修建了觀音殿、地藏殿、藏經樓、念佛堂、客堂、齋堂、講經堂、僧客寮綜合樓、“聚福塔”和天王殿。
龍山報恩寺內常住僧人7人,居士18人,定期舉辦佛事活動。

地圖信息

地址:湖北省荊門市鐘祥市鎖龍堤街22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