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堆漆畫
- 技巧:泥塑
- 作者:吳思才
- 領域:文化
概況,吳思才,
概況
堆漆畫內含泥塑之技,外呈浮雕之形,兼蓄油畫特色,三者渾然一體,具有雍容富麗、斑斕多彩的風格,既宜用鮮明的色調錶現花卉、也宜用大筆寫意技法揮寫山河景致。60年代初新蓋的蕪湖市工藝廠內設堆漆畫車間,吳思才帶領幾個學徒專門從事堆漆畫生產,創製的堆漆畫有梅、蘭、竹、菊等花卉;柳燕、荷蛙、蘆雁、松鶴以及獅虎等動物;木蘭從軍、梁紅玉擂戰鼓、弋鋼全暑等人物景色,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歷時愈久、色澤愈濃,給人美的感覺也愈強,有些作品曾在北京展出,有的作品由省博物館珍藏。
吳思才
吳思才(1917——1986),安徽巢縣人。十三歲離鄉來蕪湖,在一家油漆鋪學藝四年。舊時代的油漆業,套用的範圍更廣泛,除油漆家具外,還有名人題寫的店名招牌,寺廟繪製的殿宇廊柱,房屋的圖飾,都要由漆工製成金字、半浮雕、鏤雕等,再油漆成金色、朱紅色等,所以油漆工基本都有繪畫的基本功。
吳思才天性聰穎、刻苦鑽研,掌握一手高超的油漆技藝,還學會了一些書畫技法,能用棉絮團著醮墨為人寫對聯,出師後,成為蕪湖著名的多才多藝的油漆藝人。 創製出的具有獨特地方色彩的堆漆畫。
1956年,儲炎慶出山後,製造成了新中國的第一幅鐵畫,深受鼓舞。在黨的挖掘民間工藝號召下,吳思才受儲炎慶挖掘鐵畫工藝的啟發,萌發出以漆作畫的構想。
這創意來至於做匾的工藝,是一種內塑外漆的技藝。於是他選擇一塊底板,先在木框上刻出畫面輪廓,把香灰、泥粉、油灰槌成麵筋一樣的油泥,成立體堆塑在底板上,雕成山水、人物、飛禽、走獸,等幹了後,再用刀、鑿等工具雕刻成浮雕的初胚,再用砂紙修整磨光,打上白漆底色,晾乾後,根據畫面內容上山水、花鳥、禽獸等形狀,塗抹相應的油漆色彩,最後裝框而成。就這樣,經過一年的努力探索,1957年,他製作成了第一幅堆漆畫《松鶴延年》,色彩鮮艷、光彩照人、立體感強,久掛不脫落、不變色。以後堆漆畫成為繼鐵畫之後的蕪湖第二畫。
吳思才摸索出一套堆漆畫的操作工藝:漆粉配製、畫稿、抹灰、堆灰、修整、磨光、上漆、裝配、塗彩等多道工序,內層的堆塑尤其重要,油漆工不僅要有高潮的繪畫功底,還要具備嫻熟的泥塑技藝,在上漆著色時,既要有國畫的寫意技巧,也要運用油畫的表現手法。這樣的成品才能達到濃淡相宜、色彩柔和的效果。而表面光潔、雍容華貴的半浮雕狀作品,更需要油漆工的調漆、上漆的技術手段。製作成的堆漆畫“內含泥塑之技,外呈浮雕之型,兼蓄油畫特色,三者渾然一體,具有雍容富麗、斑斕多彩的風格。既宜用鮮明的色調錶現花卉,也宜用大筆寫意技法揮寫山河景致。”
後來,吳思才還進行新的研究,開發了別具風韻的雕漆、脫胎漆器等,更豐富了這一民間工藝。六十年代初新蓋的蕪湖市工藝廠內,還設立有堆漆畫車間,吳思才一批工人專門從事堆漆畫生產, 他的創作有花鳥畫《柳燕》、《荷鷺》、《蘆雁》等,動物畫有《獅》、《虎》等,人物畫有《擂鼓戰金山》、《花木蘭》等,還有現代題材的《弋鋼全景》等,形象逼真,色澤濃艷,表現題材十分豐富。
吳思才的作品在北京展出,引起廣泛關注,部分作品還被安徽博物館收藏。他本人也多次出席省、市先代會,曾當選為市政協委員。以後,此種堆漆畫又流傳到外地,但仍以蕪湖比較有名。堆漆畫的傳人是吳思才老藝人的兒子,吳純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