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路

基隆路

基隆路為台灣台北市東區重要的南北向道路,為了方便外籍人士,近年來市政府將其道路編號編為14th Ave.(第十四大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隆路
  • 位置台灣台北市東區
  • 編號:14th Ave
  • 意義:重要的南北向道路
歷史變遷,行經區域,路面分段,沿線標誌,道路影響,

歷史變遷

基隆路初辟於清代,為錫口(今松山)、興雅、三張犁、六張犁的連絡小徑,路基僅至今日的和平東路。到了日據末期,日人為了因應太平洋戰爭而在1942年將興雅莊(今一段、二段)的小路拓寬為戰備道路並作為飛機臨時跑道。
二次大戰結束(1945年)後,因為此路銜接麥帥公路(今南京東路與中山高北基段),為通往基隆的捷徑,所以政府於1947年正式將其定名為基隆路。1950年,政府設四四西村於基隆路上,供尉校級軍官居住。1954年,在基隆路舊線(今舟山路)之東新築了和平東路至羅斯福路的道路。1959年基隆路中段取直,今二段的舊路更名為嘉興街。1971年,有兩項重大的交通工程分別於基隆路南北兩端進行:第一,南端為了配合福和橋的興建,而將基隆路延伸至橋頭、全線拓寬為柏油路面並重新分段,昔日的基隆路南段於1973年新路通車後更名為舟山路;第二,為解決北端因縱貫鐵路橫阻而造成的嚴重交通壅塞問題,並且為了麥克阿瑟公路的興建而開工建設正氣橋(現已拆除改建並且改名為麥帥一橋),其於1974年底通車。
1980年信義計畫區開始開發,此時基隆路兩側被劃定為綜合型次商業區,以紓解中心商業區的擁擠,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老舊眷村也隨著經濟環境改善而改建,例如1983年忠駝國宅(原四四西村)的落成。1997年,為了空出仁愛路底空間作為市民廣場,並且改善交通,將基隆路仁愛路口段改建為基隆路車行地下道。地下道的通車解決了其與忠孝東路仁愛路間擁擠的交通。1999年,為了配合基隆河整治、市民大道的通車及麥帥二橋、環東大道的興建而將正氣橋改建為高架段,其於2001年10月通車,此交通工程促使台北市區與聯外快速道路網成型。2002年3月,當初為了正氣橋改建高架段而拆除的松山高中前天橋,在新正氣橋通車後重新建造完成,並搭配有電扶梯,為全台灣首座的電扶梯人行天橋。

行經區域

(由北至南)

路面分段

基隆路共分四段
一段:北於南京東路與塔悠路相接,南於信義路基隆路二段相接。
二段:北於信義路基隆路一段相接,南於敦化南路與基隆路三段相接。
三段:北於敦化南路基隆路二段相接,南於基隆路三段155巷與基隆路四段相接。
四段:北於基隆路三段155巷與基隆路三段相接,南於汀州路與福和橋相接。
道路設計
車道數
一段:雙向各4~6車道(含高架)。
二段:雙向各三車道。
三段:雙向各5~8車道(含高架)。
四段:雙向各5車道(含高架)。
號碼
一段:單號1~333,雙號2~436。
二段:單號1~329,雙號2~272。
三段:單號1~155,雙號2~156。
四段:單號1~75,雙號2~148。

沿線標誌

(由北至南)
一段
環東大道 (正氣橋改建高架段)
南松山市場
台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156號)
電扶梯人行天橋
捷運市政府站(忠孝東路口)
基隆路車行地下道
遠雄國際中心(200號)
府前廣場地下停車場
忠駝國宅(366~378號)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333號)
國際貿易大樓(333號)
二段
震旦國際大樓(信義路口)
台北市立三興國民國小(99號)
臨江街觀光夜市
捷運六張犁站(和平東路口)
台北市私立喬治高級工商職業學校(155、172號)
法務部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176號)
台灣大哥大(172-1、172-2號)
國軍人才招募中心/國軍台北市東區福利站(207號)
基隆路高架道(樂業街口至福和橋)
三段
台北市立和平高級中學(臥龍街口)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動物醫院
國立台灣大學
四段
國立台灣大學(基隆路口)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43號)
台灣電力公司台北市南區營業處(75號)
福和橋
龍祥百老匯影城(羅斯福路口)

道路影響

由於基隆路是信義區內最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再加上基隆路連線了數條重要幹道及快速道路(如北端環東大道及堤頂大道;中段台5線忠孝東路)、信義路辛亥路的國道三甲、台9線(羅斯福路)及南端的福和橋),因此基隆路在交通運輸上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不過由於以上之原因,使得基隆路車流量大,因此為台北市惡名昭彰的交通瓶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