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傳統體育

基諾族傳統體育是伴隨著基諾族民眾生產與生活實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形態。它的延續與發展,與基諾族的語言習俗、歲時節日、生活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行為準則、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思想意識、心態感情等聯繫在一起。既是基諾族民眾表達信任、交情、和諧、互惠等人際交誼的一種平台,更是中華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諾族傳統體育
基諾族概況,基諾族歷史,基諾族傳統體育,代表性體育項目,射弩與射箭,泥彈弓,藤條拔河,踩高蹺,

基諾族概況

基諾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鄉,其餘散居於基諾鄉四鄰山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基諾族人口為20899人。基諾族使用基諾語,其語言與彝語支、緬語支都有明顯的對應關係,但在語音、辭彙、語法上有自己的特點。基諾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基諾族歷史

基諾族自稱“基諾”,意思是“舅舅的後代”或“尊敬舅舅的人”。基諾族的先民最早是從普洱、墨江甚至更遠的北方遷來的。遷徙時曾經過昆明和峨山,後又輾轉至西雙版納的勐遮和勐養,最後定居於基諾山。明末清初,漢族商人進入基諾山,推廣制茶技術,收購茶葉,對基諾族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民國時期,傣族土司通過任命基諾族長老為頭人,實施間接統治。新中國成立後的1956年,建立了基諾山生產文化站,經過幾年的變革,1988年改建基諾山基諾族鄉。
基諾山地處滇西南高原瀾滄江支流的補遠江流域。基諾族的原始茶文化系列、傳統的基諾七音竹筒樂[1]、以及基諾人的歌曲,成為基諾族的典型代表。

基諾族傳統體育

基諾族是一個文化傳統豐富的民族,其各種節日中的體育活動,多是就地取材、隨時隨地進行。主要代表性的傳統的體育活動有射弩與射箭、泥彈弓、藤條拔河、踩高蹺、竹竿比賽、跳嘎(跳牛皮鼓)和大鼓舞等。

代表性體育項目

射弩與射箭

射弩與射箭,是與基諾人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的一類活動。源於基諾族的狩獵活動。
在基諾族傳統的狩獵活動中,有一套極古老的儀式和競賽。每當獵獲到大動物時,行獵歸來的獵人們首先敲著竹筒通知人們。而全寨人則都趕來共享祝賀,飲酒唱歌,跳竹筒舞。在第二天的儀式上,擊中獵物者要到寨外舉行“回送”儀式,即用槍或弓箭向叢林下跪瞄準,一邊口頌禱詞一邊射擊。如果射時野獸闖到槍口上,則是極大的幸事。如此一來,還得舉行第二次“回送”儀式。久而久之,這一活動逐漸發展成基諾族民間一項傳統的射弩與射箭競賽活動。

泥彈弓

基諾族的泥彈弓,又稱篾彈弓,是民間一項傳統的射擊項目。
泥彈弓的形狀和普通射箭的弓一樣,弓弦上有一小兜用來放置彈丸。弓與弓弦用篾製成,也有用動物的筋製做弓弦的。而彈丸則是用粘土熟化後製成。在基諾族的日常生活中,泥彈弓多用於打離群的牛羊,打獵飛鳥和樹上的果子等,優秀的彈弓手可百發百中。在後來的發展中,泥彈弓逐漸成為節假日舉行的一種競技比賽形式。當代基諾族的泥彈弓比賽,分跪姿和立姿兩種。比賽多用動物的眼睛或香燭等做靶子,執弓者置靶子數十步開外,用彈弓射擊以爭高低。

藤條拔河

藤條拔河,是基諾族民間的一項傳統對抗性體育活動。適應於基諾族的各類人群,普及面較為廣泛。
藤條拔河所用的拔河“繩”,是由原始森林中採集的又軟又結實的藤條。比賽多在每年的年節期間進行。可以雙人對抗,也可集體對抗,男女老幼都能參加。規則與漢族傳統的拔河基本一致。也有男女混合對抗,比賽過程中場面熱鬧非常。

踩高蹺

踩高蹺,是基諾族民間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尤受基諾族男女青少年的喜愛。
基諾族的民間高蹺,是在一根竹竿上綁上一塊腳踏板,腳踏板距離地面約60厘米。踩高蹺時手扶竹竿上端,腳踩在踏板上即可行走。踩高蹺比賽有不同的形式,主要有高蹺踢架、高蹺賽跑和高蹺跳遠等
高蹺踢架是兩人對抗的形式。比賽中雙方踩著高蹺互相對踢,使對手失去重心而掉下高蹺,掉下者為負。
高蹺賽跑的距離為50米左右。比賽中可跑直線,也可來回跑,每組幾人至十幾人不等,視場地大小而定,以先到者為勝。
高蹺跳遠主要是單腳踩高蹺比賽跳遠,這一形式難度較大,優勝者有獎勵,平時作為遊戲而廣泛進行。
[1]為獵得麂子製作的竹筒叫“奇科”,馬鹿的竹筒較粗大叫“布穀”,野牛被視為獸中之靈,獵得後要製作兩套竹筒同時演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