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處境
- 作者:卓新平 張志剛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頁數:236頁
- 開本:16
- 外文名:Christianity and Cultural Contenxt in China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2547202
內容簡介
作品目錄
緒言:基督教中國化研究的三重視野
自序
第一章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相遇
第一節 相遇的“無意識性”和“有意識性”
一、相遇的“無意識性”
二、相遇的“有意識性”
第二節 相遇的“文化性”和“跨文化性”
一、相遇的“文化性”
二、相遇的“跨文化性”
第三節 相遇的“政治性”和“非政治性”
一、相遇的“政治性”
二、相遇的“非政治性”
第二章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求同
第一節 求同中的翻譯與解釋
一、求同中的翻譯問題
二、求同中的解釋問題
第二節 求同中的索隱與考證
一、“索隱法”和“索隱派”
二、在“考證”中求同
第三節 求同中的對比與融貫
一、兼容意義上的“對比”
二、整合意義上的“融貫”
第三章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存異
第一節 存異中的基督教特色
一、社會、政治、文化之“異”
二、基督教在華之“異”的諸方面
三、基督教文化精神之“異”的啟迪
第二節 存異中的中國文化特色
一、基督教“神權”政治與中國傳統“王道”政治之“異”
二、基督教“分殊”觀與中國文化“和合”觀之“異”
三、基督教“罪感”文化與中國“樂感”文化之“異”
第三節 存異中的中國基督教理解
一、中國基督徒的身份理解
二、中國基督教的教會理解
三、中國基督教的神學理解
第四章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對話
第一節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對話的意義
一、從政治接觸來看
二、從文化交流來看
三、從歷史發展來看
第二節 明清天主教與中國士大夫的對話
一、明清中西對話的時代背景
二、文化溝通與衝突
三、歷史經驗與教訓
第三節 20世紀初基督教與中國知識階層的對話
一、世紀之交的中國社會及其思想、政治巨變
二、新教傳教士與中國政治和中西文化交流
三、“非基運動”與中國基督教思想家的反思
第四節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基督教研究與中西對話
一、對中西基督教思想、歷史的研究
二、對中西關係的反思
三、對中國文化建設的思考
第五章 基督教“中國化”的神學寫照
第一節 天主教傳統中的“中國化”之探
一、徐光啟“中國意識”的開拓
二、馬相伯的“震旦”及“復旦”意蘊
三、徐宗澤基於中國文化的“筆墨”、“學術”
四、吳經熊“超越東西方”的神學思考
五、張春申關於中國神學的“本位化”
第二節 基督新教傳統中的“中國化”之探
一、趙紫宸論基督教神學與中國思想文化的“相關”
二、吳雷川論基督教與中國文化
三、王治心論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調和”及“認同”
四、謝扶雅對“中華基督教”的追求
五、誠靜怡論基督教會的“東方化”和“本色化”
六、劉廷芳對“新文化運動”的回應
七、徐寶謙論“知行合一”的基督教精神
八、張亦鏡論“基督教審判文化”
九、賈玉銘論中國教會的“自立”
十、陳崇桂論基督徒的“中國”意識
十一、吳耀宗論“本色化”和“處境化”
十二、韋卓民論基督教在華的“土生土長”
十三、丁光訓論“上帝是愛”的神學建設
十四、陳澤民論“和好的神學”
十五、汪維藩論中國神學的“中國文化淵源”
十六、何世明論“融貫神學”
十七、徐松石整合儒釋道的“中華神學”
十八、周聯華論“神學的本色化”
十九、陳慰中論“中庸系統神學”
二十、李景雄“與龍鳳共舞”的“文化相交神學”
二十一、溫偉耀對“漢語神學”的思考
二十二、梁燕城對“中國處境”的神學反思
第六章 基督教在當代中國社會的作用及影響
第一節 基督教在當代中國社會存在與發展的歷史基礎
一、中國改革開放前對基督教的“政治”認知
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對基督教的“政治”認知
第二節 中國大陸教會在當代中國社會的作用及影響
一、中國教會實踐中政治、社會、文化的交織
二、中國教會“少數人”在當代社會的“僕人”角色
第三節 基督教信仰體系在當代中國社會的作用及影響
一、基督教信仰與中國社會轉型
二、基督教“超越精神”與“跨文化對話”
餘論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