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下葬》中,卡拉瓦喬突出了其繪畫的兩個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藉由光線,表現出人物個性和形象以及物體之質量感;二是與之緊密聯繫的揭示顯現基督的光。
名稱:基督下葬(The entombment of Christ)
時 期:1603-1604
材 料:石
創作者: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德·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
存藏處:梵蒂岡博物館(Pinacoteca Vaticana)
卡拉瓦喬的作品其實只有“追求光線效果”的特點,光的表現幾乎構成了揭示世界物象的唯一手段,因 為它是在事件極具意義和表現力的瞬間被攝取下來專注於物品和人物身上的。在伴隨著基督身體入葬動作的整體運作中,畫中的六個角色呈現了紀念碑似的戲劇性效 果。構圖根據螺旋形下降的動作,從右邊舉起雙臂的女人開始,到下垂於畫之底部的床單邊緣的褶皺止,把這六個角色連成一個整體的群組。
而從高處直下的光停在人物身上,又把他們逐一照清。他們是:把雙臂伸向天空、表情絕望的女人;面 孔在陰影中、彎身抹淚的另一個女人;伸出一隻手要最後一次撫摸她兒子的聖母;扶著基督身體、臉部線條陷在陰影中的一個男人;前景中緩慢轉身對著我們的另一 個男人,他的目光把繪畫的表現和現實聯繫起來,似乎在說,像我們一樣的人正把為救贖我們罪過的上帝之子---基督的身體放到墓中;最後,是要安放的、似乎 滑動的、處在整個光線中的基督的身體。
由於垂落在墓地長條石上的布單的柔軟的褶皺,顯得十分突出,順著從右上往下的弧線,似乎要伸出畫 面之外。從右邊高處向左邊低處下降的對角線和向下的節奏被基督呈弧形的身體打斷,使我們從上而下的注意力和悲哀完全集中在上帝之子為救贖人類罪過而亡的痛 苦但無怨無尤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