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雙表面等離子激元吸收效應的納米光刻

《基於雙表面等離子激元吸收效應的納米光刻》是依託清華大學,由劉仿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雙表面等離子激元吸收效應的納米光刻
  • 依託單位:清華大學
  • 項目負責人:劉仿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光刻技術(Lithography)是實現大規模積體電路以及微納結構加工極為重要的技術之一。表面等離子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SPP)是一種存在於金屬表面的與自由電子相互耦合振動的電磁場形式,其豐富的模式、較小的模式體積、異常色散等特性為實現超衍射納米光刻提供了可能。.本項目提出雙SPP吸收的新概念和納米光刻方法。雙SPP吸收是存在於金屬表面光刻膠中的非線性光學效應,其繼承了SPP的諸多獨質和類似於雙光子吸收的優點,因此,基於雙SPP吸收的納米光刻為突破現有光刻技術的瓶頸,實現大視場下超衍射納米光刻提供了可能。本項目將針對飛秒雷射脈衝作用下SPP的激勵、傳輸和耦合的特性,雙SPP吸收的物理機制和特性,SPP場增強效應和圖形特徵尺寸壓縮的規律,以及大視場下周期和複雜納米光刻圖形的實現等問題展開研究,力爭在理論設計、工藝實現到測試技術方面取得關鍵性突破。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實現大視場下超衍射納米光刻為目標,基於雙表面等離子激元(SPP)吸收的新概念和新的納米光刻方法,藉助雙SPP吸收特有的物理性質,針對飛秒雷射脈衝作用下SPP的激勵、傳輸和耦合等物理問題,雙SPP吸收納米光刻在大視場下的實現,SPP場增強效應和圖形特徵尺寸壓縮的規律,以及實現複雜納米光刻圖形等問題展開研究,在理論設計、工藝實現到測試技術方面取得關鍵性突破。取得的成果包括:(1)在800nm飛秒脈衝雷射照射下,實現了周期為240nm、線寬為70nm的光刻膠條紋,線條特徵尺寸大大小於入射光波長,驗證了雙SPP吸收效應;通過改變曝光計量實現圖形線寬在λ0/6 ~λ0/11(120nm~70nm)的範圍內可調;(2)當入射光為400nm飛秒脈衝雷射時,實現了基於雙SPP吸收效應的納米光刻,得到周期為~138nm、線寬為~70nm的光刻膠條紋,通過改變曝光時間,實現條紋線寬從~85nm到~50nm的有效調控;(3)實現多種基於雙SPP吸收效應的複雜納米光刻圖形。實驗製備了二維點陣(周期~230nm,圓點直徑~120nm)和同心圓環圖形(環紋線寬~70nm);提出利用Ge薄層抑制SPP表面傳播分量,為進一步實驗實現複雜圖形光刻提供了依據;(4)實現面積大於10mm*10mm的三維金屬蜂窩結構的納米加工技術,金屬壁寬度小於80nm、深寬比達5:1、陡直度大於80度、金屬壁粗糙度小於1nm;利用微球對飛秒雷射的“納米噴射”效應,在直徑1μm的微球表面100nm厚的金膜上直接燒蝕出最小30nm線寬的圖形;(5)引入人工雙曲超材料極大降低產生切倫科夫輻射的電子能量(速度)閾值,打破產生該輻射的傳統物理限制;同時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自由電子光源集成晶片。雙SPP吸收的納米光刻方法為實現納米光刻圖形,壓縮圖形尺寸提供了可能的方法,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被國內外研究機構引用和評述。片上集成切倫科夫輻射晶片的研究成果在粒子探測、納米光源、生物醫學方向上具有重要的獲得前景,成果入選2017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