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網路結構的產業集群創新機制和創新績效研究

《基於網路結構的產業集群創新機制和創新績效研究》的論文作者是李志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網路結構的產業集群創新機制和創新績效研究
  • 外文名: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industry clusters based on network structure
  • 論文作者:李志剛
  • 導師:湯書昆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industry clusters based on network structure
論文作者
李志剛著
導師
湯書昆指導
學科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產業經濟學 產業集群 創新管理 網路結構
館藏號
F062.9
館藏目錄
2009\F062.9\4

中文摘要

從1990年代開始,受到波特工作的鼓舞,產業集群的研究開始復興。世界各國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都向產業集群和產業集群政策投入了密集的注意力。今天,產業集群已經主導了世界經濟地圖,產業的集群現象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典型特徵。集群是各個領域競爭成功的臨界規模,區域之間的競爭已經演變為產業集群之間的競爭。在我國,產業集群導致的經濟集群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源泉和發動機,產業集群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龍脈。我國新近出台的“十一五”規劃也將提高創新能力和發展產業集群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創新是產業集群的生命線,因此創新研究在集群研究領域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選擇將產業集群的創新機制和創新績效作為本論文的研究內容。 縱觀以往學者們對產業集群的研究,會有眼花繚亂的感覺,不同學者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對集群問題進行了闡述。百家爭鳴帶來了該領域研究成果的百花齊放,這對集群理論研究的繁榮是非常有好處的,但卻也使得集群實踐者無所適從。研究視角的多元化,以及互相交織、錯綜複雜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架構,為人們認識、理解和發展集群造成了困難。筆者認為,集群理論發展到今天,非常有必要形成一個更加系統性的平台,或者採取一個更加系統性的視角來對現有理論進行整合。在這種研究動機的驅動下,筆者選擇了網路結構——這一產業集群的本質特徵作為研究的基本視角,並在消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進的SCP(網路結構——成員行為——創新績效)研究範式,為產業集群的創新研究提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研究架構。 概言之,全文在這種新的研究範式的框架下,主要研究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什麼是產業集群的網路結構,產業集群網路結構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第二,產業集群的網路結構對產業集群的創新活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其中正面的影響是什麼,負面的影響是什麼? 第三,各類網路成員在集群創新過程中承擔了什麼樣的角色,它們的行為特徵是什麼,它們相互之間的作用機制是什麼? 第四,具體到企業層次,企業在集群中擁有的網路結構特徵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第五,不同的網路拓撲結構和成員互動機制會對集群的創新績效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具體而言,本文一共分為九章,除去第1章和第9章,文章在邏輯結構上可以被分為三大部分:(1)第2章和第3章是第一部分,主要通過文獻回顧對產業集群創新研究中網路結構的概念、含義做出解釋;(2)第4章和第5章是第二部分,研究了網路結構中企業、大學/科研機構、政府機構(公共政策)、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等五類成員在創新過程中的角色、作用、行為特徵和互動機制;(3)第6章、第7章和第8章屬於第三部分,主要通過調查問卷、仿真等方式研究了網路結構對集群創新績效的影響,並提出了基於SCP範式的產業集群創新能力評估指標體系。 根據這樣的結構安排,各章節研究的主要內容為: 第1章:首先闡述了本論文的選題背景和研究視角,並對文中的三個基本概念進行了闡釋。在這一章里,作者還提出了本論文的研究架構:改進的SCP範式,即“網路結構——成員行為——創新績效”的研究路徑。 第2章:對產業集群創新研究領域中涉及的網路結構進行了全面回顧。作者首先對網路關係——這一網路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了回顧,然後從本體論和方法論兩個角度,回顧了關於產業集群網路拓撲結構的實證研究成果和在產業集群創新研究中使用到的網路分析方法、模型、軟體和工具。 第3章:在對相關文獻進行回顧的基礎上,從正反兩個方面闡述了產業集群的網路結構對集群創新的影響機制。 第4章:主要從創新競爭和創新合作兩個維度入手,研究了企業(核心網路成員)在集群創新過程中的角色和互動機制。 第5章:研究了其他四類成員在集群創新和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五類成員之間,特別是它們與企業成員之間的互動機制。 第6章: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產業集群網路結構與群內企業創新績效的關係進行了實證研究。 第7章:使用近年興起的複雜網路模型,對產業集群知識創新和擴散過程進行建模,並通過計算機仿真研究了網路拓撲結構對集群知識創新和擴散的影響。 第8章:以網路結構下改進的SCP範式為框架,提出了一個評估產業集群創新能力的指標體系。 第9章:對全文研究內容進行了回顧與展望。 本論文在在以下幾個方面(按照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做出了一些創新性工作: 1、依據產業組織理論中傳統的SCP研究範式,提出了網路結構下改進的SCP研究範式:網路結構——成員行為——創新績效,並以此為分析路徑,研究了產業集群的創新機制和創新績效。 2、對我國1995年——2004年的高技術產業產值數據進行了空間計量分析,證實了我國高技術產業的水平和增長模式都存在著明顯的空間集群現象(1.1.1節)。 3、使用進化博弈理論,研究了產業集群中企業在開展創新競爭時的行為特徵,以及企業的競爭行為對產業集群創新績效的影響(4.3.2節)。 4、通過基於預算約束的博弈模型,對集群網路中企業合作創新關係建立的條件,以及合作創新資源投入的納什均衡和帕累托最優規模等問題進行了研究(4.4節)。 5、通過調查問卷和實地走訪,調研了合肥市郊農村地區產業集群中中介機構的發育現狀,成長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促進其功能發揮的對策(5.4節)。 6、把合肥高新區作為高技術產業集群的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實證研究了產業集群的網路結構特徵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關係(第6章)。 7、基於社會交換理論,實現了產業集群的知識創新和擴散過程在“小世界”網路上的建模,並通過計算機仿真,研究了拓撲結構、企業間學習機制等因素對產業集群創新績效的影響(第7章)。 8、以改進的SCP範式為框架,提出了產業集群創新能力的評估指標體系(第8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