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製造與二次創新--贏得後發優勢》是2006年1月1日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曉波。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本書從微觀機制研究入手,從我國的現實企業創新機制與戰略實踐出發,研究了在全球化大背景中l的企業創新實踐。該書以“全球化製造中的後發優勢與二次創新的互動”為主線,圍繞“開放條件下,我國製造企業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獲取持續競爭優勢;我國製造業如何贏得後發優勢以實現關鍵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的問題展開系統地研究,提出了以“學習”和“理解”為基本特徵的“二次創新”動態非線性模型,揭示了開發中國家利用“後發優勢”實現技術追趕的重要途徑,為政府決策和企業發展戰略的正確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現代技術革命,尤其是信息技術革命,導致世界製造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使製造業的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種製造業全球化的趨勢。在當前製造業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如何通過二次創新發揮開發中國家的比較優勢與後發優勢,合理配置全球資源,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升中國製造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從而增強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優勢,是當前中國製造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也是本書所要探討的重要內容。
作者簡介
吳曉波,博士、教授,浙江大學創新管理與持續競爭力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主任。 亞洲理工學院博士後,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浙江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編、譯、專著多部。
主要研究方向:
技術創新與競爭戰略、製造業全球化與戰略、信息技術與管理變革。
主要研究方向:
技術創新與競爭戰略、製造業全球化與戰略、信息技術與管理變革。
媒體推薦
書評
在當前製造業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如何通過二次創新發揮開發中國家的比較優勢與後發優勢,合理配置全球資源,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升中國製造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從而增強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優勢,是當前中國製造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
在當前製造業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如何通過二次創新發揮開發中國家的比較優勢與後發優勢,合理配置全球資源,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升中國製造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從而增強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優勢,是當前中國製造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
圖書目錄
序 一
序 二
前 言
第1篇 製造業全球化背景下的二次創新
第1章 緒 論
1.1 製造業全球化的主要特徵與發展趨勢
1.2 製造業全球化新形勢下的開發中國家技術追趕
1.3 本書的研究思路與內容結構
第2章 製造業全球化理論研究綜述
2.1 經濟全球化歷史沿革中的製造業全球化
2.2 各種流派的經濟全球化理論
2.3 跨國公司理論的發展
2.4 製造業全球化的動因研究
第3章 製造業全球化與我國製造業發展
3.1 我國製造業發展歷史與現狀
3.2 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製造業的發展
3.3 對外直接投資與我國製造業的發展
3.4 我國製造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3.5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對策
第4章 製造業全球化中的二次創新
4.1 創新與製造業全球化的優勢
4.2 二次創新理論模型
4.3 基於全球競爭的二次創新過程模型
4.4 海爾案例:基於全球競爭的二次創新模式
第5章 製造業全球化下的產業結構演進與二次創新
5.1 我國工業產業結構的演進
5.2 全球化對我國製造業結構演進的影響
5.3 二次創新戰略主導下的我國製造業產業結構演進
第2篇 後發優勢、組織學習與二次創新
第6章 通過二次創新獲取後發優勢
6.1 後發優勢理論述評
6.2 中國製造企業獲取後發優勢的實踐
6.3 二次創新是獲取後發優勢的有效途徑
6.4 通過二次創新獲取後發優勢的追趕過程
6.5 獲取後發優勢過程中的陷阱與壁壘
第7章 二次創新與組織學習動態模式
7.1 組織學習理論簡介
7.2 二次創新周期與組織學習模式
7.3 製造企業組織學習案例:杭氧與西子奧的斯
7.4 組織學習與二次創新的動態相宜性
第3篇 基於核心能力的二次創新戰略管理體系
第8章 基於核心能力的二次創新戰略
8.1 基於核心能力的二次創新戰略
8.2 核心能力的識別
8.3 技術引進戰略
8.4 技術引進的模式與途徑
第9章 虛擬製造與外協創新戰略
9.1 技術外包戰略
9.2 技術外包的選擇原理
9.3 外包運行模式:美特斯·邦威與UT斯達康案例
9.4 技術聯盟戰略
第10章 企業集群與網路學習
10.1 基於二次創新的集群網路創新過程
10.2 網路創新過程中集群企業的學習模式
10.3 集群網路學習與企業創新績效
第4篇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製造業技術追趕的現實選擇
第11章 全球化條件下中國製造業技術追趕的現實選擇
11.1技術追趕、技術跨越及其現實可能性
11.2技術跨越的時機選擇
11.3技術跨越的方式
11.4技術跨越的技術類型選擇
11.5主要結論與分析框架
第12章 汽車零部件行業:產業集群追趕模式
12.1 汽車零部件產業現狀分析
12.2 技術選擇
12.3 技術追趕模式
第13章 製藥行業:合作創新追趕模式
13.1 中藥產業現狀
13.2 技術選擇
13.3 技術追趕的模式
第14章 化纖行業:大規模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模式
14.1 化纖行業發展現狀
14.2 技術選擇
14.3 技術追趕的模式
參考文獻
序 二
前 言
第1篇 製造業全球化背景下的二次創新
第1章 緒 論
1.1 製造業全球化的主要特徵與發展趨勢
1.2 製造業全球化新形勢下的開發中國家技術追趕
1.3 本書的研究思路與內容結構
第2章 製造業全球化理論研究綜述
2.1 經濟全球化歷史沿革中的製造業全球化
2.2 各種流派的經濟全球化理論
2.3 跨國公司理論的發展
2.4 製造業全球化的動因研究
第3章 製造業全球化與我國製造業發展
3.1 我國製造業發展歷史與現狀
3.2 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製造業的發展
3.3 對外直接投資與我國製造業的發展
3.4 我國製造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3.5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對策
第4章 製造業全球化中的二次創新
4.1 創新與製造業全球化的優勢
4.2 二次創新理論模型
4.3 基於全球競爭的二次創新過程模型
4.4 海爾案例:基於全球競爭的二次創新模式
第5章 製造業全球化下的產業結構演進與二次創新
5.1 我國工業產業結構的演進
5.2 全球化對我國製造業結構演進的影響
5.3 二次創新戰略主導下的我國製造業產業結構演進
第2篇 後發優勢、組織學習與二次創新
第6章 通過二次創新獲取後發優勢
6.1 後發優勢理論述評
6.2 中國製造企業獲取後發優勢的實踐
6.3 二次創新是獲取後發優勢的有效途徑
6.4 通過二次創新獲取後發優勢的追趕過程
6.5 獲取後發優勢過程中的陷阱與壁壘
第7章 二次創新與組織學習動態模式
7.1 組織學習理論簡介
7.2 二次創新周期與組織學習模式
7.3 製造企業組織學習案例:杭氧與西子奧的斯
7.4 組織學習與二次創新的動態相宜性
第3篇 基於核心能力的二次創新戰略管理體系
第8章 基於核心能力的二次創新戰略
8.1 基於核心能力的二次創新戰略
8.2 核心能力的識別
8.3 技術引進戰略
8.4 技術引進的模式與途徑
第9章 虛擬製造與外協創新戰略
9.1 技術外包戰略
9.2 技術外包的選擇原理
9.3 外包運行模式:美特斯·邦威與UT斯達康案例
9.4 技術聯盟戰略
第10章 企業集群與網路學習
10.1 基於二次創新的集群網路創新過程
10.2 網路創新過程中集群企業的學習模式
10.3 集群網路學習與企業創新績效
第4篇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製造業技術追趕的現實選擇
第11章 全球化條件下中國製造業技術追趕的現實選擇
11.1技術追趕、技術跨越及其現實可能性
11.2技術跨越的時機選擇
11.3技術跨越的方式
11.4技術跨越的技術類型選擇
11.5主要結論與分析框架
第12章 汽車零部件行業:產業集群追趕模式
12.1 汽車零部件產業現狀分析
12.2 技術選擇
12.3 技術追趕模式
第13章 製藥行業:合作創新追趕模式
13.1 中藥產業現狀
13.2 技術選擇
13.3 技術追趕的模式
第14章 化纖行業:大規模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模式
14.1 化纖行業發展現狀
14.2 技術選擇
14.3 技術追趕的模式
參考文獻
文摘
書摘
1.2.2全球製造網路——新的製造組織模式
由於市場變化、技術進步的推動,一種全新的製造組織模式——全球制
造網路(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GPN)發展起來了。全球製造網路代
表了一種新的製造系統,是基於現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和新的合作模式,以主
導企業為核心,在世界範圍內,集成地理分散、不同特質、不同能力製造企
業,從而創造出卓越的製造能力與服務能力。全球製造網路深刻影響了現存
的商業模式,對傳統的製造觀念形成新的挑戰。
全球製造網路中有企業內和企業外的交易和各種形式的協調,目的是為
了給旗艦(核心)企業提供迅速和低成本的資源、能力和知識,它們與企業的
核心競爭力互補。全球製造網路包括價值鏈的所有階段,而不僅僅是製造生
產,還包括採購、分銷、服務等環節。全球製造網路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參
與者有不同的地位,旗艦(核心)企業處於領導地位,其他企業處於從屬地位
。網路中知識可以突破地理的粘滯性,擴散到網路的各個節點,從而帶來知
識的擴散。
全球製造網路是一種複雜的系統集成方式,這種網路是適應地域分散的
工廠的更高的協調需求,它整合了分散的供應商和顧客、旗艦企業、分支機
構、下屬機構與合資公司、供應商與契約製造商、分銷渠道、研發聯盟、多
種多樣的合作、標準行會。全球製造網路包括企業內、企業外的一切聯繫,
創造多樣化的網路參與者,把不同的地域聯繫起來,覆蓋價值鏈的不同階段
,包括高層次的、知識密集型的階段,也包括低層次的環節。
全球製造網路為國際知識擴散提供了新機會。全球製造網路的主要目的
是為迅速獲得與旗艦企業能力互補的國外低成本的能力。為了動員和利用這
些外部的能力,旗艦(核心)企業被迫使價值鏈分散,他們必須促使自身的能
力轉移到全球製造網路的各個節點上,這為國際知識聯繫提供了新的機會,
這種國際知識聯繫改變了創新的地理分布。全球製造網路可以創造國際知識
擴散的良性循環的原因有:首先,它增長了價值鏈的長度,還有它物流的復
雜程度,使專業化的小的供應商碰到一些差距和不足。外包的要求日益提高
,能迫使專業供應商提高自己的能力。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可以提升他們的
網路中的地位,從簡單的契約製造商到集成服務包的提供者(Provider of
Integrated Service Packages),從而增加他們從網路參與中得到的收益。
其次,一旦網路供應商成功地提升了它的能力,這也進一步給它自己施加壓
力,使知識密集的高附加值的活動轉移到網路的各個節點,包括工程、產品
和工藝開發,因為競爭日益激烈,要求旗艦企業和它的海外分支機構和供應
商共享關鍵設計信息。
全球製造網路為開發中國家產業升級提供了機會。開發中國家產業升級
關鍵要求體現在:足夠的專業技能、較強的國內知識基礎、支持創新的公司
治理、熟練的信息管理、較強的國際知識聯繫。國內知識和中間產品的限制
使得通過GPN的國際聯繫非常必要。基於契約製造的外包,旗艦(核心)企業
對契約製造商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網路的參與提高本地企業的技術能力,
這給開發中國家的產業升級提供了契機。這需要開發中國家企業與產業策略
改變,積極融入集群和全球製造網路,發展與旗艦(核心)企業的多層聯繫,
並升級與C)EM發包商的聯繫,尋找國際知識資源以彌補國內知識基礎的不足
。……
P8-9
1.2.2全球製造網路——新的製造組織模式
由於市場變化、技術進步的推動,一種全新的製造組織模式——全球制
造網路(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GPN)發展起來了。全球製造網路代
表了一種新的製造系統,是基於現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和新的合作模式,以主
導企業為核心,在世界範圍內,集成地理分散、不同特質、不同能力製造企
業,從而創造出卓越的製造能力與服務能力。全球製造網路深刻影響了現存
的商業模式,對傳統的製造觀念形成新的挑戰。
全球製造網路中有企業內和企業外的交易和各種形式的協調,目的是為
了給旗艦(核心)企業提供迅速和低成本的資源、能力和知識,它們與企業的
核心競爭力互補。全球製造網路包括價值鏈的所有階段,而不僅僅是製造生
產,還包括採購、分銷、服務等環節。全球製造網路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參
與者有不同的地位,旗艦(核心)企業處於領導地位,其他企業處於從屬地位
。網路中知識可以突破地理的粘滯性,擴散到網路的各個節點,從而帶來知
識的擴散。
全球製造網路是一種複雜的系統集成方式,這種網路是適應地域分散的
工廠的更高的協調需求,它整合了分散的供應商和顧客、旗艦企業、分支機
構、下屬機構與合資公司、供應商與契約製造商、分銷渠道、研發聯盟、多
種多樣的合作、標準行會。全球製造網路包括企業內、企業外的一切聯繫,
創造多樣化的網路參與者,把不同的地域聯繫起來,覆蓋價值鏈的不同階段
,包括高層次的、知識密集型的階段,也包括低層次的環節。
全球製造網路為國際知識擴散提供了新機會。全球製造網路的主要目的
是為迅速獲得與旗艦企業能力互補的國外低成本的能力。為了動員和利用這
些外部的能力,旗艦(核心)企業被迫使價值鏈分散,他們必須促使自身的能
力轉移到全球製造網路的各個節點上,這為國際知識聯繫提供了新的機會,
這種國際知識聯繫改變了創新的地理分布。全球製造網路可以創造國際知識
擴散的良性循環的原因有:首先,它增長了價值鏈的長度,還有它物流的復
雜程度,使專業化的小的供應商碰到一些差距和不足。外包的要求日益提高
,能迫使專業供應商提高自己的能力。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可以提升他們的
網路中的地位,從簡單的契約製造商到集成服務包的提供者(Provider of
Integrated Service Packages),從而增加他們從網路參與中得到的收益。
其次,一旦網路供應商成功地提升了它的能力,這也進一步給它自己施加壓
力,使知識密集的高附加值的活動轉移到網路的各個節點,包括工程、產品
和工藝開發,因為競爭日益激烈,要求旗艦企業和它的海外分支機構和供應
商共享關鍵設計信息。
全球製造網路為開發中國家產業升級提供了機會。開發中國家產業升級
關鍵要求體現在:足夠的專業技能、較強的國內知識基礎、支持創新的公司
治理、熟練的信息管理、較強的國際知識聯繫。國內知識和中間產品的限制
使得通過GPN的國際聯繫非常必要。基於契約製造的外包,旗艦(核心)企業
對契約製造商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網路的參與提高本地企業的技術能力,
這給開發中國家的產業升級提供了契機。這需要開發中國家企業與產業策略
改變,積極融入集群和全球製造網路,發展與旗艦(核心)企業的多層聯繫,
並升級與C)EM發包商的聯繫,尋找國際知識資源以彌補國內知識基礎的不足
。……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