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疾病經濟風險的農村反貧困醫療保障模式研究

基於疾病經濟風險的農村反貧困醫療保障模式研究

《基於疾病經濟風險的農村反貧困醫療保障模式研究》是依託華中科技大學,由王靜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疾病經濟風險的農村反貧困醫療保障模式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靜
  • 依託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疾病是我國農村貧困居民導致貧困的首要因素。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眾多、疾病經濟風險大,但由於制度銜接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問題,即便目前農村貧困居民同時受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制度的保護,其抵禦疾病經濟風險能力依然較弱,因此必須儘快完善反貧困的醫療保障制度。本研究擬通過比較農村貧困居民和非貧困居民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覆蓋下抵禦疾病經濟風險的效果。結合現行醫療保障制度設計方案、衛生服務提供現狀,以及居民的就醫行為模式等,分析影響醫療保障制度抵禦貧困居民疾病經濟風險效果的因素。基於反貧困理論策略分析,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醫療救助制度銜接和醫療保障與醫療服務提供整合等方面提出改進醫療保障制度的備選策略,運用層次分析法最終確定改進策略,完善反貧困醫療保障模式。

結題摘要

本研究以農村居民疾病經濟風險為切入點,分析了現行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對於農村居民,特別是農村貧困居民的保障效果。研究發現,農村貧困居民的的家庭經濟承受能力遠低於非貧困居民,而且貧困居民的服務利用率也低於非貧困居民。然而貧困居民服務的疾病經濟負擔及風險依然普遍高於非貧困居民,災難性衛生支出發生率及致貧性衛生支出發生率也遠高於非貧困居民。雖然絕大部分農民居民已經被醫療保障制度覆蓋,並享受到醫療費用的補償及減免,相對於沒有醫療保障而言,情況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是並未從根本上扭轉貧困居民疾病經濟風險的狀況。貧困和非貧困人口獲得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補償額度及補償比例均不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醫療救助作為一種底線保障制度,對於貧困居民或者臨時性貧困的非貧困居民補償額度也基本一致。而且,雖然醫療保障制度對於災難性衛生支出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抵禦作用,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只有少部分家庭能夠因為醫療保障制度而脫離災難性衛生支出,這種保護對於非貧困居民效果甚至強於貧困居民。但是醫療保障對於緩解貧困程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有約10%的樣本因為醫療保障而擺脫貧困,且醫療保障制度補償對於貧困居民致貧性衛生支出變化的影響效果相對更為明顯。因此,可推斷貧困居民和非貧困居民的的疾病經濟風險得到了幾乎相同程度的保護,醫療保障對於作為弱勢群體的貧困居民的相對保護不足。所以,貧困居民中因為無法承擔疾病費用而發生的借貸機率顯著高於非貧困居民。雖然目前醫療保障的效果還受到醫保類型、患者就醫機構類型、衛生服務供需雙方行為規範等因素的影響,但是對於農村貧困居民而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與醫療救助制度沒有產生較好的協同效應是急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研究提出從最佳化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本身的制度設計入手,著重提高醫保本身的絕對補償水平和效率。醫療救助制度應專注於對農村貧困弱勢群體的補償,強調其在緩解農村弱勢群體“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中的救濟作用。並強調在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進行合理分工的基礎上,加強兩種制度的緊密銜接和協作。同時,外部運行環境中要加強對醫患雙方的行為干預,並規範服務管理和保障制度的管理來控制費用的增長和費用的合理利用,最大效度的提高醫療保障的保護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