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互動作用的民營企業家壓力應對策略與倦怠關係的研究

《基於互動作用的民營企業家壓力應對策略與倦怠關係的研究》是韋雪艷所著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是王重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互動作用的民營企業家壓力應對策略與倦怠關係的研究
  • 外文名:Entrepreneur’s coping strateg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burnout basing on interaction effect
  • 論文作者:韋雪艷著
  • 導師:王重鳴指導
  • 學科專業:心理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8
  • 關鍵字:民營企業 企業家 心理壓力
  • 館藏號:F272.91
  • 館藏目錄:2009\F272.91\4 
中文摘要
沒有人能夠一生中脫離壓力而存在著。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經歷和體驗到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壓力和倦怠。揭示其壓力來源、應對策略及對倦怠的影響機制是本文的目標。 回顧以往研究,我們發現有三個理論問題有待解決:①企業家的壓力源與應對策略的特徵是什麼?即企業家的壓力源與應對策略的內涵;②企業家的倦怠特徵是什麼?即企業家的倦怠內涵;③基於互動作用理論(transactional model),企業家如何評價和應對創業壓力?不同的應對策略如何影響倦怠?即創業壓力源-壓力感-認知評價-應對策略-倦怠的過程機制;帶著上述問題,本文以創業壓力源與應對策略的結構特徵為切入點,圍繞互動作用理論模型,針對創業壓力源----應對策略---倦怠的過程機制,展開了一系列研究。 研究一,對企業家的創業壓力源與應對策略的內涵結構做了研究。首先對19家不同地區、行業的企業中19名不同性別、年齡、學歷和創業階段的民營企業家進行了半結構化訪談,其次對訪談記錄進行了內容分析,最後在文獻研究和訪談研究的基礎上設計了民營企業家創業壓力源和應對策略問卷,對四個行業(計算機行業、加工製造行業、服務行業和建築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民營企業家(其中包括企業的副總,股份超過10%以上的企業家,本文也認為是有效樣本)進行了問卷數據收集,對獲取的143份預測數據和289份正式測量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通過對兩個樣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①通過對兩個樣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揭示了創業壓力源的五因素結構模型,其中包括:創業捲入、競爭強度、知識儲備、資源需求和管理責任。②採用同樣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發現企業家採用六種應對策略應對壓力,其中包括:問題自我控制、問題社會求助、問題逃避、情感自我控制、情感社會求助、情感逃避。 研究二,對企業家倦怠的內涵結構做了研究。首先對12家不同地區、行業的企業中12名不同性別、年齡、學歷和創業階段的民營企業家進行了半結構化訪談,其次對訪談記錄進行了內容分析,最後在文獻研究和訪談研究的基礎上設計了民營企業家倦怠研究問卷,對四個行業(計算機行業、加工製造行業、服務行業和建築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民營企業家(其中包括企業的副總,股份超過10%以上的企業家,本文也認為是有效樣本)進行了問卷數據收集,對獲取的125份預測數據和215份正式測量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通過對兩個樣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通過對兩個樣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揭示了企業家倦怠的四因素結構模型,其中包括:枯竭、去個性化、創業成就感和創業認同感維度。 研究三,借鑑人與環境互動作用理論對創業壓力源--壓力感--認知評價--應對策略--倦怠的過程做了研究。這個過程包括兩部分:①面對壓力源,企業家有不同認知評價,從而採取不同應對策略的過程;②不同應對策略對倦怠的影響過程。研究三對四個行業(計算機行業、加工製造行業、服務行業和建築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民營企業家(其中包括企業的副總,股份超過10%以上的企業家,本文也認為是有效樣本)進行了問卷數據收集,對獲取289份測量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採用多元方差分析技術,研究分為如下兩個子研究。子研究一:創業壓力源、壓力感、認知評價與應對策略的關係。其中具體內容包括:①創業壓力源與壓力感的關係;②壓力感與認知評價的關係;③初級評價與次級評價的關係;④認知評價與應對策略的關係;子研究二:應對策略、控制感與倦怠的關係。其中具體內容包括:①應對策略與倦怠的關係;②控制感在應對策略與倦怠的關係中的調節作用; 研究三,首先針對創業壓力源、認知評價與應對策略的關係進行了分析;子研究一結果如下: 1.針對創業壓力源不同維度對壓力感的預測作用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創業捲入、競爭強度、知識儲備、資源需求和管理責任對壓力感有顯著性預測作用; 2.針對壓力感不同水平在四種初級評價維度上和五種次級評價維度上存在的差異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壓力感總體水平分別在四種初級評價維度上有差異;壓力感總體水平在五種次級評價維度上有差異; 3.針對初級評價不同水平,在次級評價水平存在的差異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①評價為威脅的維度在被動接受、信息獲取、發展阻礙和任其發展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②評價為損害的維度在被動接受、發展阻礙和任其發展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③評價為挑戰的維度在控制獲得、被動接受和信息獲取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④評價為收益的維度在控制獲得和信息獲取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4.針對初級評價不同水平和次級評價不同水平,採取的應對策略存在差異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一方面,初級評價水平不同,採取的應對策略水平存在差異;①評價為威脅的維度在問題逃避、情感自我控制、情感社會求助、情感逃避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②評價為損害的維度在問題逃避、情感自我控制、情感社會求助、情感逃避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③評價為挑戰的維度在問題自我控制、問題社會求助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④評價為收益的維度在問題自我控制、問題社會求助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另一方面,次級評價水平不同,採取的應對策略水平存在差異;①評價為“控制獲得”的維度在問題自我控制、問題社會求助、情感自我控制、情感社會求助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②評價為“被動接受”的維度在問題社會求助和三種情感策略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③評價為“信息獲取”維度在問題自我控制、問題社會求助、問題逃避和情感社會求助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④評價為“發展阻礙”維度在問題社會求助、問題逃避、情感自我控制和情感社會求助策略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⑤評價為“任其發展”維度在問題社會求助和三種情感策略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5.針對初級評價和次級評價的互動作用對應對策略的預測作用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①問題自我控制模型中,威脅×發展阻礙、損害×控制獲得、損害×被動接受、損害×發展阻礙、挑戰×發展阻礙、收益×控制獲得、收益×信息獲取、收益×任其發展是其顯著性預測變數,呈顯著性水平;②問題社會求助模型中,威脅×控制獲得、威脅×被動接受、威脅×發展阻礙、威脅×任其發展、損害×控制獲得、損害×信息獲取、損害×發展阻礙、挑戰×控制獲得、收益×被動接受、收益×信息獲取是其顯著性預測變數,呈顯著性水平;③問題逃避模型中,威脅×被動接受、損害×控制獲得、損害×信息獲取、挑戰×控制獲得、挑戰×信息獲取、收益×任其發展是其顯著性預測變數,呈現顯著性水平; ①情感自我控制模型中,威脅×控制獲得、損害×被動接受、損害×信息獲取、損害×發展阻礙、挑戰×控制獲得、挑戰×發展阻礙、挑戰×任其發展、收益×發展阻礙是其顯著性預測變數,呈現顯著性水平;②情感社會求助模型中,威脅×控制獲得、威脅×任其發展、損害×控制獲得、損害×任其發展、挑戰×控制獲得、挑戰×發展阻礙、挑戰×任其發展、收益×發展阻礙是其顯著性預測變數,呈現顯著性水平; ③情感逃避模型中,威脅×控制獲得、威脅×任其發展、損害×控制獲得、挑戰×被動接受、挑戰×信息獲取、挑戰×任其發展、收益×控制獲得、收益×信息獲取、收益×任其發展是其顯著性預測變數,呈現顯著性水平; 研究三針對應對策略與倦怠的關係也進行了分析;子研究二結果如下: 1.針對應對策略不同水平在倦怠水平上的差異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六種應對策略維度的多元方差分析檢驗是顯著的,說明不同應對策略維度在各倦怠維度上都存在差異。各自的方差分析檢驗表明:①“問題自我控制”在枯竭、創業成就感、創業認同感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②“問題社會求助”在枯竭、創業成就感、創業認同感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③“問題逃避”在枯竭、去個性化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④“情感自我控制”在去個性化和創業成就感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⑤“情感社會求助”在枯竭、去個性化、創業認同感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⑥“情感逃避”在枯竭、去個性化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2.針對控制感在應對策略與倦怠的關係中起到的調節作用進行了探討,也得到一些有趣的結論。研究發現:控制感是應對策略和倦怠關係的調節變數;內控感在問題自我控制和創業成就感關係中起負性緩衝作用;內控感在問題的社會求助和創業成就感關係中起負性緩衝作用;內控感在問題逃避和枯竭關係中起負性緩衝作用; 至此,創業壓力源---應對策略----倦怠的整個過程機製得到完整揭示。企業家面對創業壓力源,如何採取應對策略,採取不同應對策略對倦怠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文都進行了細緻的探討。研究發現有以下趨勢,本文認為:①當評價是消極的或者應對資源不充分時,企業家採取情緒應對策略解決問題更有效,從而情緒枯竭和去個性化會存在差異;②當評價是積極的或者應對資源充分時,企業家採取積極的情緒應對更有效,從而對創業成就感更有效。但研究並沒有發現情緒應對對企業家的創業認同感存在差異。③當企業家個體對所面臨的情況評價為不確定狀態時,會採取基於問題和情緒的不同應對策略。 最後,本文系統的有邏輯的歸納了上述全部研究的結論,據此論述了所取得的理論進展和現實意義,並對研究存在的局限和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進行了客觀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